资源简介 2.因地制宜谋发展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课本对教材讲解,知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宏观格局,理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原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能够举例说明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发展家乡经济。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意义。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会运用图片获取知识。?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因地制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探究尝试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多媒体辅助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发展,更好地为家乡服务。?二、重难点:理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教学过程:?教师: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并思考图片下面的问题,海岛风光适宜发展什么?大草原适宜发展什么?东北平原适宜发展什么??学生:旅游业,畜牧业,种植业?教师:同学们,你能从直观的感受中得到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什么原则呢??学生:因地制宜?教师:那何为因地制宜??学生: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板书:三个经济地带?教师:根据图片,可知我国总体分为三个经济带,是哪三个经济带呢??学生: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教师:每个经济带都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请同学们在图上找找看。?学生:西部经济地带有10个省级行政单位、中部经济地带有9个省级行政单位、东部经济地带有12+2,12个省级行政单位和2个特别行政区。?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2页图8-43图文资料,分析三大经济带发展经济优势与劣势。学生:人口面积发展优势发展劣势发展水平西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较小约占60%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缺乏资金、人才、技术,交通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较低中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较大约占27%劳动力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缺少资金、人才、技术,交通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较高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稠密约占13%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工业和交通基础好,人才、技术、资金雄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大高教师:归纳:三个经济带体现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宏观格局,事实上我国区域发展情况远比这复杂的多,只有因地制宜考虑各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板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师:在各类经济活动中,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地理环境关系最为密切,各地自然条件不同,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也不同,给出学生图片,问学生农业类型主要有哪些。?学生:林业、种植业、牧业、渔业?教师:根据这几种农业类型,引导学生概括农业的定义??学生:农业---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农业产品部门统称为农业。?教师: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对自然条件的需求有哪些不同??教师:请同学们看我国地形图,给出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让学生思考回答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学生:答?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哪些条件可以发展种植业------宜粮则粮??????哪些条件适合发展渔业----------宜渔则渔??????哪些条件适合发展林业----------宜林则林?哪些条件适合发展渔业----------宜牧则牧?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112页的活动题,观察图8—45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图8—46东北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引导学生分析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学生:答---------?教师:小结:1、地形:平原广布,地形平坦开阔,适合机器生产;?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生长;3、河流:多河流,水源充足,灌溉便利?4、土壤:土壤肥沃?5、山区环绕,森林资源丰富适合经营林业和相关产业?板书: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教师:除了农业生产外工业生产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我们以长江三角洲为例,结合课本的图8-47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群和图8-48长江三角洲工业的分布,归纳长江三角洲成为工业基地的优越条件。?学生:答-------------?教师总结:?开发历史和条件: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城市上海早在200多年前,就已拥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称誉;1984年,国务院确立的沿海开放城市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有3个;1990年,国务院又提出开发开放浦东,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投资的热点。?教育、科技: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是中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其他: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等。?板书:因地制宜发展金融业和旅游业?教师:除了农业生产外金融业旅游业也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例如欧洲的瑞士和地中海的威尼斯都是以旅游业著称的;英国的伦敦和美国的纽约都是以金融业著称的。我们国家也有两个地方,一个以旅游业闻名,一个以金融业闻名。同学们猜一下,是哪里。?学生:答?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看图8-49和课本图文资料,分析海南岛成为国际旅游岛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香港成为金融中心的人文条件。?学生:答--------?教师:为了更好的实现全国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做到因地制宜还要发挥各地优势,开展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板书:区域合作?教师:我们国家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哪些重大的资源调配工程??学生: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教师:我们国家根据各地的优势,规划并实施了哪些区域发展战略??学生: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区域发展战略?教师:这充分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什么原则??学生: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板书:关注家乡发展经济?教师:要想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原则,?我们是哪里人呢??学生:台州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国家经济的发展,还要关注自己家乡的发展,我们台州在经济发展中,更应该向那个方面去发展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分析一下,台州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条件。请同学结合我给出的图片分析。?学生:答--------?教师:小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海岸线长,有优良港湾,岛屿众多,渔业资源丰富,海洋能源丰富。?教师:台州市在发展经济时,必须坚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原则?结合上面的优越条件,谈谈台州市应如何实践这一要求??学生:答----------?教师: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原则。?①海岸线长、多优良港口:可发展国际物流业、海洋运输业;?②海岸线长、岛屿多:发展旅游业;?③海洋资源能源丰富:发展渔业;依靠科技,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格局,也明白要想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