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19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3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19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甲午战争》
国运之误·祸起
4、导火线:
1、日本:
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2、清政府:
腐败懦弱
3、欧美列强:
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
图说历史
国运之误·惨败
国运之误·惨败

三名中国海军将领,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将军、右翼总兵兼定远舰舰长刘步蟾将军和张文宣将军……他们通过一种令人哀伤的、悲剧性的方式——自杀……他们向世人展示:在四万万中国人中,至少有三个人认为世界上还有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
——1895年2月美国《纽约时报》
李鸿章发誓“终身不履日地”。1897年他出使欧美各国回来,途经日本横滨,再也不愿登岸,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他一看是日本船,就怎么也不肯上,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慢慢的挪过去。
谈判现场
国运之殇·丧权
材料三:至于通商,李鸿章反驳日方的道理是“中国如准洋商在华造土货,势必尽夺小民生计”,到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将举步维艰,中国政府也无法出面予以保护。
台湾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者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台湾军民反抗日本侵略者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结合材料二,《马关条约》中开放的四座城市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开放这四个口岸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李鸿章极力反对的是《马关条约》哪一项内容?这项条款会给中国发展带来什么危害?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李鸿章————————————伊藤博文
条约内容 危害
①割地 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
②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侵略势力从沿海扩展到内地
③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④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银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
④经济侵略加剧;
⑤受控制程度加深。
①割地面积增加;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③侵略深入内地;
探究:对比下列两个条约,你有何看法?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国运之问
仅1908-1915年间,日本每年从湖北大冶铁矿运走6-7万吨铁砂。1905-1945年,从抚顺共计掠走了近2亿吨的优质煤炭。
后改名:新日本制铁公司(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甲午战争赔款:相当于日本四年多的国库收入,一半用来发展军事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
对日本: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国运之问·日本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惊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谢缵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一八九六年春)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运之问·中国
以史鉴今
2017年5月,据日本共同社援引日本政府有关人士透露,中国有关部门于今年3月在山东省和海南省拘留6名日本男子。他们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2015年5月至6月,先后有4名日本人在中国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危害国家安全被捕。
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军派出为数不少的间谍潜入中国,四面出击。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忍者般潜伏已久的日本间谍,在大清国的内部发动了致命的打击,其影响甚至超出军事层面。
从日军1872年派员来华谍报到1937年七七事变为止,无时无刻不在收集情报。与一些所谓著名间谍吸人眼球的‘神秘’活动相比,在这近70年中,有组织、有计划的不为人知的‘普通’活动才是日军谍报活动的核心构成部分”。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好战必亡 忘战必危
甲午战争
大 陆 政 策
日本
中国台湾
朝鲜
中国东北蒙古

中国
日本明治维新
亚洲
世界
南洋
甲午战争
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战争的原因
4、导火线:
1、日本:
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2、清政府:
腐败懦弱
3、欧美列强:
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
根本原因
(有利的国际环境)
图说历史
国运之误·惨败
国运之误·惨败
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本);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
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李鸿章————————————伊藤博文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条约内容 危害
①割地 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
②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侵略势力从沿海扩展到内地
③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④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仅1908-1915年间,日本每年从湖北大冶铁矿运走6-7万吨铁砂。1905-1945年,从抚顺共计掠走了近2亿吨的优质煤炭。
后改名:新日本制铁公司(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甲午战争赔款:相当于日本四年多的国库收入,一半用来发展军事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
对日本: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国运之问·日本
请仔细观察教材图8-12,思考下列问题。
  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侵略
  这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开设工厂
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等方式
战争的余波
什么是资本输出?
含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或垄断集团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或利息对国外进行的投资或贷款。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
手段:开设工厂、借贷、开设银行、开采矿山、修筑铁路等
危害: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大量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开设工厂的规定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标志着列强对华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的新阶段,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当时的中国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北极熊,代表俄国,将整个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它的势力范围;虎,代表英国,吞食我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作为势力范围;肠,代表德国,象一条长蛇一样把我国的山东紧紧缠住。狂奔乱跳的大青蛙,代表法国,一举伸向我两广、云南;太阳,代表小日本,气焰嚣张,并把我国的福建作为它的势力范围。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残羹剩饭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和阴谋的… …。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这片领土上,该国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他国染指。
租借地:资本主义国家用强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国领土。租期有长有短,长的高达99年,期满归还。
国 别 租  借  地 势 力 范 围
德 胶州湾 山东
俄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 威海卫、香港新界 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日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
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
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
由于列强在华争夺激烈,谁也无力独占中国。美国实力上升,并承认其他列强在华特权。
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
推进军事现代化。
《甲午战争》助学卡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课程标准
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学习目标
1.学生以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等学习历史事件,了解甲午战争败因与教训。
2.学生树立以史鉴今意识,明白“好战必亡,忘战必危”道理。
三、学习过程
【国运之误】 结合书本,思考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
【中方资料】
李鸿章奏章: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 逐年增置……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1894年甲午战争前)
清政府:1890年,光绪皇帝大婚,朝廷花费巨资筹办。1894年,将是慈禧的六十寿辰,清政府安排在颐和园受贺……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
——摘自《科技日报》2014.1.29《甲午120年祭》

【日方资料】
1868明治天皇确立“大陆政策”。首要目标是征服中国大陆,其方向有二:一是向北,越过朝鲜海峡“征韩”,继而进入中国东北、华北和进一步觊觎俄远东地区;二是向南,越过琉球进犯台湾,以台湾为跳板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进一步征服吕宋(今菲律宾)等南洋诸国。 —— 《御笔信》

早在甲午战争开始之前,日本就派遣了大量间谍潜入中国境内,在东北等地获取大量中国的情报。 ——《甲午祭》

《清国征讨策案》: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小川又次提出。对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防御部署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作了全面评估,提出日本应以五年为期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海军随即拟定了6份作战计划,提出海军主要任务有三:一是与北洋舰队决斗,将其击溃,以保证陆军在直隶湾登陆的安全;二是攻占旅顺和威海,以之为海军之前进根据地;三是选择进攻北京之登陆地点,掩护陆军渡海及登陆。

【欧美资料】
蒋廷黻(fu)《中国近代史》:甲午战争未起以前及既起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方法,想得西洋各国的援助,但都失败了。国际的关系不比私人间的关系,是不讲理,不论情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