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的长三角与珠三角中考学习要求:理解运用部分:?1.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长江特征(水文、水系),进而分析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用资料归纳总结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主要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理解自然及人文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3.理解祖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4.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城市与社会等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点:1、长三角(长江三角洲)(1)江海交汇之处。长江三角洲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而成,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临东海和黄海。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海陆交通十分便利,经济发展条件优越,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杭州、南京分别是南北两翼的中心城市。(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人教版)。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周庄、乌镇等)、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以及便利的交通,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长江三角洲: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农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周边市场广阔、教育、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的战略位置,海陆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土地肥沃;华侨众多,吸引外资便利;国家优惠的政策支持;文化教育发达,劳动力丰富。3、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港澳优势:为内地发展提供资金、信息、技术、技术经验。内地优势:为港澳繁荣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劳动力、市场及场地。例题详解1:长三角例题:(2015·漳州中考)河流对区域的发展意义重大,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明显差异,读“都江堰灌溉区图”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成都平原主要由________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其成为“天府之国”得益于________水利枢纽。(2)长江三角洲地处江海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其中A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B是________铁路,该地区城镇分布密度________(大或小),消费市场________,有利于区域发展。(3)长江上游地区,河流主要提供________,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发展;长江下游地区,河流主要提供________,有利于区域的对外联系。(4)近几年来,台商投资向“长三角”地区转移,该地区吸引台商投资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长三角【参考答案】(1)?岷江 都江堰(2)?上海 京沪 大 广阔(3)?灌溉 通航(4)?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交通便利、广阔的消费市场等(言之有理即可)【知识背景】本题以河流对区域发展的意义考查为背景,考查四川盆地自然环境特征、长江水系特征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特点。【解题思路】第(1)题:可以由“都江堰灌溉区”图得知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其成为“天府之国”得益于都江堰水利枢纽。第(2)题:考查长江三角洲人文地理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水陆交通便利,其中A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该地区的核心城市;B是连接上海和北京的京沪铁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密度大,消费市场广阔,有利于区域发展。第(3)题:长江上游地区河流主要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发展;长江下游地区河流流速缓慢,河流主要提供通航条件,有利于区域的对外联系。第(4)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条件。例题详解2:珠三角2.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充分合作,形成了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在该合作中,港澳地区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 )?? A.提供土地、劳动力和产品,扮演“店”的角色?? B.进行产品加工、制造,扮演“厂”的角色?? C.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外销,扮演“店”的角色?? D.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扮演“厂”的角色珠三角【参考答案】选C。【知识背景】本题考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之间合作中各自的优势问题。【解题思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合作形式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为珠江三角洲提供丰富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控制产品的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营销,扮演“店”的角色;而珠江三角洲为香港提供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此类问题可以推而广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之间合作时,经济发达的一方拥有的优势就是: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一方的优势是:资源、劳动力、廉价的地租和优惠政策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