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 12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学案[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经济生活 12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学案[上学期]

资源简介

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一政治学案NO:012 陈祥化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知识梳理】
一、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
有力的载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 发展。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1)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2)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4.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它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发挥的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4.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也是对我国的严峻考验。
四、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的决策。
4.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2)“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3)“走出去”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5.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深化探究】
1.如何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它是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但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的扩展,它又有利于发达国家维持国际经济旧秩序。经济全球化将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均等、不公平的竞争机会。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②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而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因此是最大的受益者。
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从不利方面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且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当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制定正确政策,加快发展自己。
(5)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①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②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
③同时又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
(6)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比较表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含 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表现 许多商品(如汽车、计算机),虽然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 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种类越来越多,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范围。 投资者只要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大量资金就可以短时间内从全球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共同点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的表现。
2.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1)一方面,科技进步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商品的销售客观上需要拓展国际市
场。同时,科技进步为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从而使这些经济资源的流动由需要变为现实。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现代交通 工具的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便捷。例如,资本能在几分钟内通过投资者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完成跨国界的流动。
(2)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使发达国家率先完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在西方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发展中国家,使以跨国组织生产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分工、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得以完成。
3.如何理解比较优势
(1)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相比较而存在 的优势,在这两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时,这种优势使双方能够从中得到不同的比较利 益。比较优势更准确地说明了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理由。只要两个国家产品成本的比例不一样,即使处于绝对的劣势也可以进行分工并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时,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选择自己优势更大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专门从事自己劣势更小产品的生产。
(2)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一国在产品生产成本上的优势,采自于各国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既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形成的。例如,几个阿拉伯国家盛产石油,它们生产的石油成本当然要比在海底千方百计采油的成本要小得多。而在气温寒冷的地带种植葡萄生产葡萄酒,肯定要比在温带地区的成本高得多。土地辽阔的国家如加拿大比土地匮乏的国家如日本种植粮食的成本要低,而日本劳动力富裕,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产品生产上的成本就要比人口较少的加拿大要低。美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已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也就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国,而中国劳动力很多,出口的主要还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加工产品,等等。
4、“世界贸易组织”情况一览表
含义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于1995年1月1日成立,是一个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地位 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作用 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原则 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5.如何理解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对外开放原则
背景材料: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我国在关键技术上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
自主创新是命根!在长三角,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一台售价79美元的MP3音乐播放机,被国外拿走45美元专利费,在剩下的34美元中,制造成本需要32.5美元,企业只能获得1.5美元的利润。
中国对欧出口的纺织品利润非常微薄,平均一件衬衫只能赚到0.3美元。这样算下来,需要出口8亿件衬衫的利润才能买一架空客A380飞机。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为什么还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思考与分析: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通过跨越国际的资金技术交流、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给各国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竞争空前激烈,金融和经济风险增加,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重挑战。
(2)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更好地把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维护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3)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自主掌握经济命脉,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独立。坚持自力更生,充分利用我国人多地广、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独特优势,挖掘其潜力,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抵御各种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4)对外开放,利用国外的市场、资金、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自力更生能力。 国家安全的关键是经济安全,如果闭关自守,自甘落后,经济发展不起来,就是最大的不 安全。
PAGE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