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中考复习考纲分析考点35: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b)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P45-50);第七单元第一课(P66-68)◆考点分解1. 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2. 概述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知识回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为什么说1978年是中国历史的大转折?这一年发生了什么?知识回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内容思想上:会议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之;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知识回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意义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最终完成了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墨守成规到改革开放的三个转变,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知识回顾经济体制改革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村民的血手印我国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为起点,广大农村实行了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知识回顾经济体制改革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村民的血手印此后,中央连续五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明确的肯定,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一时期,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迅速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知识回顾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知识回顾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指出:能不能搞市场经济,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改革迈上新的征程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知识回顾经济体制改革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改革迈上新的征程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改革,由此迈上了新的征程。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改革,由此迈上了新的征程。知识回顾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我国的对外开道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通过国家给予优惠经济政策,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知识回顾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后来,又开辟了沿海经济开发区,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知识拓展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例1学习历史要注意归纳与总结。下图是陈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为该板书内容设计一个恰当的主题 ( )典精例题【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以“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可见图中事件都和改革开放有关。故答案选择B。B A.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 改革开放 C. 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D.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例2“沐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徐叔华成为了农业专业户,他还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材料所诉不能说明(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受农民欢迎 B. 徐叔华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发展道路C. 农村改革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D. 农业改革是农民的致富之路典精例题【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说的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材料中的徐叔华成为了农业专业户,所以A、B、D是正确的,“徐叔华”成为了农业专业户而不是成为乡镇企业家,所以材料不能反映C的内容,故选C。C例3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中表示,小岗村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阅读年代尺,回答问题。典精例题【解析】(1)1978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凤阳县实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小岗村因此粮食产量快速增长,获得大丰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迅速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种情况下,小岗村居民的收入构成日益多元化,生活水平极大提高。(3)只要列举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即可。例如:改革开放前,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解决了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1)请将年代尺中的A处补充完整。 (2)对照“改革开放的历程”,运用具体史实分析小岗村发展变化的原因。 (3)综观改革开放的历程,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列举一个方面加以阐述。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第二十六课 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三)考点35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1、选择题1.下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2.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一“转折点”出现在(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92年3. 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万隆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A.华西村 B.小岗村 C.叶桥村 D.水利村5. 1990年桓台县2.6万公顷粮田平均单产达到1020公斤,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全年粮食亩总产量超过100公斤的“吨粮县”。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淄博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B.家庭联产承包解放生产力C.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D.农村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6. 下表是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由于( ) 1953~1957年 1958~1965年 1966~1978年 1979~1982年粮食 3.5 0 3.5 3.0棉花 4.7 3.1 0.2 13.5油料作物 0 -1.8 2.8 22.7甘蔗 7.9 3.2 3.6 15.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农村“左”倾错误的纠正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7.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8.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A.开放l4个沿海港口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9. 下表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 )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年份 1980年 1990年 2000年对外贸易(进出口) 381.4 1154.4 4722.9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 1028.9 5935.6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民法通则》的颁布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10.阅读下面“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A.对外开放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掀起了新的大潮C.进一步开放沿江、内陆省会(首府)城市和沿边城市D.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二.材料题1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中表示,小岗村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阅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请将年代尺中的A处补充完整。 (2)对照“改革开放的历程”,运用具体史实分析小岗村发展变化的原因。(3)综观改革开放的历程,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列举一个方面加以阐述。参考答案1.C 2.C 3.C 4.B 5.B 6.C 7. A 8.A 9.C 10.B11.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凤阳实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迅速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的决定,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此问答案开放,采意不采点。认同改革开放政策,列举事例合理,阐述清楚即可。 年份项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十六课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三)考点35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ppt 第二十六课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三)考点35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步练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