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银行[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我国的银行[上学期]

资源简介

教者:素红桃 2005年3月3日 星期四
题目:第六课第一节 我国的银行
一、银行的产生(板书)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 识记:银行的基本含义; 2、能力方面:通过对银行含义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基本要领和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经济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法制观念、发展观点、信用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银行的概念;难点:银行的产生过程及其信用中介作用;
【授课类型】授新课【教学方法】读讲议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习题(15、16班多媒体)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邓小平1991年视察上海时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深刻说明了金融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对国家来说,金融已成为对国民经济进行组织和调控的经济杠杆;对企业来说,金融已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命脉;对个人来说,随着手中金钱的增多和市场金融活动的日益多样化,怎样参与金融活动,怎样使手中的钱保值、增值,已成为广大公众共同面临的新课题。可以这样说,金融意识的强弱、金融知识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企业、一个经理人员、乃至一个普通公民是否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是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一个重要标志。从适应时代要求的角度讲,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将是现代公民跨入21世纪的几大通行证之一。为了拿到这张通行证,我们必须从现在起认真学习关于金融的一些基本知识。
  “金融”一词,对同学们来说有些陌生和深奥,但金融的主体和首干──银行,同学们不会没见过吧?银行就是一种金融机构。也许有的同学跟父母或自己到银行存过钱,或取过钱,那说明你已经对与了金融活动,存钱就是储蓄,存钱的人就是储蓄者。今天就从介绍银行和储蓄开始我们的金融知识的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课题下面的引言,并回答引言主要讲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言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二是本课的学习目的。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节第一框题。
  一、银行的产生(板书)
请同学说说你都见过什么名称的银行?
  这段话告诉我们,名称各异的银行在市场经济中地位显赫,从画家预算到公民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各行各业,都闻不开银行。那么,银行是干什么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机构呢?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中,总会有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赚了钱,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资金,而另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因各种原因又经常发生资金短缺。缺钱者需要向有钱借款,这样就需要资金的融通。货币资金的融通就叫“金融”。(副板书:金融)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称为“金融机构。”(副板书:金融机构)在各种金融机构中,专门从事货币的发生回笼、货币收支的组织和管理,使货币在不同所有者这间借入和贷出的“主要金融机构”(副板书:主要金融机构)就是银行。
  1、银行是主要的金融机构(板书)
  “银行”一词由来。银行是怎样产生的呢?
  银行是由历史上的货币经营业逐步演变而来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区以至各国之间贸易活动的扩展,需要支付大量的铸币,但是各地铸币的材料、成色和重量、面额等都不一样,这给跨地区的商品交易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为了便于商品交易,客观上需要从商人中分离出一部分人来专门人从事铸币的辨别、鉴定和兑换业务,于是铸币兑换业(副板书)从此就出现了。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常往来于各地的商人,为了避免长途携带、保管货币的麻烦和风险,就将货币交给货币兑换商专门保管,并委托他们代理支付、结算和汇款,这样货币兑换业就演变为货币经营业(副板书)了。
  随着货币经营业务的扩大,货币经营者手中聚积起大量的货币资金,他们就利用这些资金来办理放款业务,以牟取更多的利润,而社会上一些有钱又暂时不用的人,也都愿意把钱存放在他们那里,给自己带来利息收入。于是在货币经营业的发展中派出生了货币借贷业务(副板书),从而使原来的货币经营业转变为银行,原来的货币经营者也就成了银行家。
  可见,银行并不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演变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什么?从业务上看银行产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8页第1段,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银行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
    第二阶段:增加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即由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
    第三阶段,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贷等业务,这时货币兑换业便发展为银行业了。银行出现的主要标志是兼营放贷业务。
(问)从银行的产生过程能得出什么结论呢?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银行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大学阅读第38页第2、第3段,了解有关银行的几个小知识,如;银行业最早诞生于何处?最早的银行是哪家?世界上第一家资本主义银行是哪家?我国最早的金融机构出现在何时何地?
  (提问)从银行的产生过程来看,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银行的主要业务是经营存款、放款、汇兑。具体地说,一方面吸收存款,再以贷款的形式借给需要货币的人,充当“借贷中介(副板书)”。另一方面银行为商品生产者和商人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业务,充当“支付中介(副板书)”。总之,银行起“信用中介作用。(副板书:用>勾起书写信用中介”)
  什么叫“信用”?什么叫“信贷”?
  (学生阅读、回答,教师简单讲解)“信用”(副板书)一般是指履行约定的行为。在经济上是指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赊销、预付款以及货币的借贷行为。信用是货币或商品的暂时转让。借贷双方约定期限,按期归还,支付利息。
  资本主义银行和社会主义银行的货币借贷关系,称为“信贷”(副板书)。
  是不是谁都可以成立银行?不行。建立银行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银行”的含义包括几个要素?“银行”包含三个要素;第一,银行是金融机构;第二,银行是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第三,银行是依照法律规定建立的金融机构。
  (提问)总结来说,银行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银行的含义: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板书)
小结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基本观点: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两个基本概念;金融机构、银行。重点是银行的含义。
巩固新课:
  1、银行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生产,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小王说:“只要有足够的钱,明天就能成立一个银行”。是这样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见标示(略)。
作业布置:题目见课后。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