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教案[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国两制教案[上学期]

资源简介

一 个 国 家 两 种 制 度
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识记:一国两制的含义;
(2) 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意义
(3) 运用:运用本课知识具体分析香港、澳门的回归。
2、 能力目标
(1)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祖国统一、民族发展、国家强大的热切希望;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之情,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奋斗的报国之志;
二、 重点:“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和内容和重大意义;
难点:运用本课知识具体分析香港、澳门的回归。
【整体感知】
一国两制 ①提出
②含义和主要内容
③意义
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
三、 教学方法
视频导入,教师讲解、点拨、引导、启发与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相结合,教法与学法相统一,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
4、 课时安排:1课时
5、 课型:多媒体
6、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同学们,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怀抱的?下面我们就再一次重温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请看视频《香港回归纪实》(略)
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对中国人民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因为,它象征着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香港,终于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开始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问:香港回归祖国后,对香港人民来说哪些方面变了,哪些方面没有变?
学生答:(略)
教师归纳:香港回归祖国后,对香港人民来说发生变化的方面主要有:殖民统治的历史结束了,由英人治港变为港人治港;头顶上的米字旗变了,变成鲜艳的五星红旗,祖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原殖民者的英军离开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恢复行使主权的象征进驻了香港。没有发生变化的方面有: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保持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
(二)、导入新课:
从以上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回归祖国后,不少方面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更多的方面没有发生变化。这都是因为实行了“一国两制”的原因。这节课,我们就以政治学的眼光来看待“一国两制”这个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板书)
问:同学们都知道,自香港顺利回归后,澳门也于1999年12月20日成功收回,然而,台湾依然孤悬海外,不管是台湾岛内还是在国际上依然还有不少敌对势力在搞“台独”,企图分裂中国,那么,对全体中国人民来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答:(略)
归纳: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问: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党和政府提出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那么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略)
归纳:它是党和政府在充分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在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逐步形成的,并先后在香港和澳门实践,获得了成功。这充分反映国家领导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史无前例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式,这是共产党人自觉运用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在整个构想的提出当中无不闪耀着中国领导人的哲学智慧和政治远见的理性光芒!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历史阶段和具体实施: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第一次提出实现祖国统一大政方针;
1982年1月,邓小平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重制度”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的构想;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有全国人大一法律规定。”,这为“一国两制”提供法律依据;
1984年12月,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中英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7年4月,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
事实正如约定,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又收回澳门,在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标志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2、“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板书)
(1)“一个国家”的含义。(板书)
 教材对“一国两制”和“两种制度”的含义作了规范。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其合法代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这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思考,回答:(略)
归纳: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矛盾着的双方是既对立、相互斗争,又统一、相互联系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板书)
  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了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板书)
  一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港、澳、台将分别设立特别行政区,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第二,两种制度并存,但两种制度在国家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板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存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主体,体现了国家性质,代表着统一后国家发展的历史方向。港、澳、台是特别行政区,是国家的非主体部分,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请大家思考:实行“一国两制”是否会影响我国的国家性质?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不会。这体现了哲学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道理。在一个矛盾中,必然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也有矛盾的次要方面,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在这里社会主义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主体,资本主义是次要方面,非主体。大陆与特区相比,在人口比例、土地面积等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又是国家的主体,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并代表着统一后国家发展的历史方向,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而港、澳、台部分是我国的非主体部分,它们的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以,“一国两制”的实施不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
第三,“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板书)
问:香港澳门享有哪些高度自治权?
学生看书回答: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此外,在国务院的授权之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方面从事某些涉外事务。
问:如何正确理解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答:(略)
归纳:第一,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不能搞独立,不能另立中央。
第二,高度自治是专指对特别行政区的一种特殊政策与权力,它享有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问:特别行政区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异同?
教师归纳:
相同点:
1 都享有自治权。
2 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不同点:
1 设立的地方不同: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
2 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少数民族自治区只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3 所解决的问题不同:设立特区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区事物的愿望而设立的。
4 所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特区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少数民族自治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过渡)香港及澳门的顺利回归与稳定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科学及伟大。那么“一国两制”有什么意义?
3、“一国两制”的 意义(板书)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施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为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构想,它是一种全新的政治思想,是一个新事物,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它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解决此类问题上提供了借鉴,它对于我国有着重大意义。
(1)、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板书)
前面讲到,港、澳、台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现实问题。实现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是一定要解决的。而实现统一无外乎两种方式:和平方式与武力方式。然而,这是一种博弈,和则两利,战则两损。武力解决,必然是战乱动荡,生灵涂炭,影响经济建设这个大局,需要全国各地国力、民力;和平解决,就必须各方面能接受。“一国两制”顾及了各方面的利益,可以避免战争的动荡,可以不损国力,不伤民心,对我方来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代价换得最大回报,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选择。
(2)、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板书)
  在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几个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局势可以长期稳定,我们可以一心一意搞好建设,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就如同对外开放一样,在社会主义经济是主体这个前提下,一定会有利于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3)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板书)
  一方面,保持这些地区作为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保证港、澳、台的繁荣和稳定;另一方面,凭借祖国大陆多方面的和支持,港、澳、台地区的经济也将会不断发展。同时,由于“两制”的存在,在经济上大陆与港、澳、台可以互利互补,互为促进。
总之,“一国两制”的提出,为用和平手段统一祖国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办法,它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代表了全体中国人的愿望,也为世界上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一个榜样。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板书)
欣赏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你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母亲呵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香港、澳门回归后,解决台湾问题,跨越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的历史鸿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使命突出地摆在大陆人民面前,也摆在了台湾人民面前。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对于台湾,中国政府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没有改变。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分裂,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反对“一中一台”反对外国势力的干涉,决不允许任何势力一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利益会得到保障,台湾经济将真正以大陆为腹地,获得长足的发展,台湾同胞将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但是,总有一些人不那么想,例如陈水扁,现在我们就看一下陈水扁在台湾岛内的处境。
时政播报
材料:遭百万人围攻场面一片混乱,陈水扁建议不再搞庆典
台湾内部政治板块的冲撞在10月10日这一天到达顶点。据称有150万“倒扁红衫军”拥上台北街头,对陈水扁大搞“天下围攻”,让全世界的游行专家真正开了眼界。台湾“倒扁运动”的巨大能量令人震惊。这一天,台湾当局每年必搞的“双十节”庆典被宋楚瑜率领的亲民党人“砸了场子”。这些“立委”手持“扁下台”红布条闯入阅兵台前加入游行,宋楚瑜带头高喊“陈水扁下台”,身穿红衣的国民党“立委”则在观礼台上打出大拇指朝下的“倒扁”手势,高喊口号,与民进党“立委”爆发冲突。“双十”庆典陷入一片混乱。
请同学们思考对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略)
教师归纳:这一政治事件可以看作是陈水扁上台以来,种种倒行逆施,一再欺骗和愚弄民众,企图“台独”,最近陈水扁家族又被爆出贪污腐败等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矛盾的总的爆发。
由此可见,陈水扁企图“台独”是多么的不得人心!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有:“台独”势力依然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和支持。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一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天下大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人心所向,是历史潮流。我们有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的统一。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七、课堂小结
在上一节课当中我们讲了国家的结构形式,也就是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一国两制”中的一国,就是中央,是整体;“两种制度”中的港、澳、台是地方,尤其是港、澳、台这样一种特殊的地方,它们既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与大陆有着不同的现实,对它们既不能强求与大陆完全一致,又不能让其“完全自治”
“另立中央”。
因为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只有一部宪法,只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利机关,是单一主权国家。考虑到港、澳、台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一国两制”,这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又一典范。
港、澳、与其他行政区域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但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方针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发展,有益于现代化建设,有益于全体中国人民,有益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它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全新构想,是对全中国和全世界的巨大贡献,是我们祖国统一,安定,和平,强大的最佳选择。
八.板书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