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讲 生态工程考点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重温教材·自学区循环往复抵抗力环境承载力经济和社会基本原理 含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 、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_____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 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____________整体性原理 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____________等系统的影响力系统功能比例各部分之和基本原理 含义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通过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__________的效果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 关系,实现总体功能大于__________的效果 基 础 自 测核心素养·提能区实例意义理论基础原理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协调与平衡原理“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原理无废弃物农业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能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系统整体性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桑基鱼塘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结构优于集中式和环式结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性原理实例意义理论基础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理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中藻类和真菌等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与粮食、燃料等问题实例强调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即“1+1>2”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内容 对 点 落 实考点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重温教材·自学区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沼气工程九子登科鄱阳湖矿区废弃地城市环境类型 实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窦店村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甘肃陇南“________”治理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 “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________湿地生态恢复工程__________的生态恢复工程 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__________生态工程 污水及垃圾处理,城市绿化 基 础 自 测核心素养·提能区案例对策原理问题实例甘肃陇南地区“九子登科”治理模式运用多种原理,应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窦店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生态工程建立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大连、张家港等环境友好城市城市绿化、污水净化等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环境污染城市环境生态工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修复土地、恢复植被 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生态环境的破坏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江西鄱阳湖生态恢复工程控制污染、退田还湖湿地的缩小和破坏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土地荒漠化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案例对策原理问题实例 对 点 落 实课堂一刻钟解题关键——灵活迁移对生态工程实例的考查最终还要归结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上,如第(1)小题第2空。因此对部分内容要多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进行迁移应用。易错探因——概念不清只有准确理解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的含义才能对此小题准确解答。整体性原理强调的是既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生态效益),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情考情 ? 了然于胸考查能力考查知识1.识记能力:主要考查对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的实例等的记 忆。2.分析综合能力:生态工程往往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1.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2.生态工程的实例。生态工程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1.生态工程 (1)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2)特点: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2.生态经济(1)原则:“循环经济”。(2)特点: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3)实现手段:生态工程。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含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 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整体性原理 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通过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基础自测]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2)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3)“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4)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5)“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是利用系统整体性原理(√)(6)在建设生态工程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7)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8)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9)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10)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会使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2.连线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基础3.分析下列实例所体现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分析甲、乙两图分别体现了哪种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提示:图甲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图乙体现了整体性原理(2)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能体现哪种生态工程原理?①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②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③引种考虑适应环境。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提示:①物种多样性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协调与平衡原理;④整体性原理1.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比较归纳原理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无废弃物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系统学 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结构优于集中式和环式结构 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能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2.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与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比较 整体性原理 系统整体性原理内容 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 强调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即“1+1>2”实例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与粮食、燃料等问题 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中藻类和真菌等[对点落实]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1)某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鱼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______________。在该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2)上述生态系统工程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理。(3)从协调与平衡原理出发,在我国西北地区植树造林应注意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解析:(1)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生态工程,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该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环境容纳量。(2)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系统学与工程学(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3)从协调与平衡原理出发,在我国西北地区植树造林应注意所栽植物要适应当地的环境。(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 环境容纳量 物种多样性 (2)系统学与工程学(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3)所栽植物要适应当地的环境 (4)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2.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如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工程主要利用了____________的原理。(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减少环境污染等。(3)种植业和________是人类食物生产系统的两大支柱,两者结合的优化设计需要按照________________规律进行综合优化,使系统从总体上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包括:蚯蚓、苍蝇、细菌(微生物)。该生态工程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这个基本原理。(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④、⑤途径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和能量(对物质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3)种植业和畜牧业是人类食物生产系统的两大支柱,种养结合的优化设计就是按照生态和经济规律通过综合优化,使系统从总体上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答案:(1)蚯蚓、苍蝇、细菌(微生物) 物质循环再生 (2)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或对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 (3)畜牧业 生态和经济 [类题通法]把握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断方法(1)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物种多样性原理。(3)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与平衡原理。(4)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指整个系统,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性原理。(5)涉及结构、功能,分布式、集中式、环式→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6)涉及系统组分的比例关系、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指系统内部,如互利共生→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考点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1.生态工程的类型与实例类型 实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窦店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甘肃陇南“九子登科”治理模式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鄱阳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污水及垃圾处理,城市绿化2.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的启示:使我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2)我国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我们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即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基础自测]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2)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3)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要依据不同的原理,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4)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强大自我恢复力,节省投资(√)(5)即使有了生态工程,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6)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2.学透教材、理清原因、规范答题用语专练据某生态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图中的废弃物合理利用能体现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提示: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废弃物的合理利用能体现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生态工程能生产出无公害大米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3)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请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什么?提示: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 生态工程实例的归纳与比较实例 问题 原理 对策 案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人多地少,资源有限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建立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窦店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 运用多种原理,应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甘肃陇南地区“九子登科”治理模式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土地荒漠化 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湿地的缩小和破坏 控制污染、退田还湖 江西鄱阳湖生态恢复工程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生态环境的破坏 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 修复土地、恢复植被 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环境污染 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城市绿化、污水净化等 大连、张家港等环境友好城市[对点落实]随着工业的发展,采矿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如何恢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持续协调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图为矿区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流程图,请分析回答:(1)矿区废弃地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________。(填选项)①造成土体、土壤、植被的破坏 ②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会阻碍植被的生长 ③影响土地景观 ④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2)在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间的持续协调发展关系。(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恢复工程中,①、②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恢复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建。答案:(1)C (2)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4)工程机械措施 制造表土、压实 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 课堂一刻钟 1.(2016·浙江高考)请回答: (1)这一系统属于人工干预下的________生态系统,其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___,在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时,除了考虑这三者的投入与产出外,还要考虑________的投入。 (2)在该生态系统中,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________的生态工程。 A.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利用 C.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D.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 解题关键——灵活迁移对生态工程实例的考查最终还要归结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上,如第(1)小题第2空。因此对部分内容要多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进行迁移应用。 解析:(1)该小型人工系统属于庭院生态系统,其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分析该系统的经济效益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三者和劳动者的投入和产出。(2)该生态系统中,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答案:(1)庭院 分解者 劳动者 (2)D 2.(2014·重庆高考)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右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________;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________加剧。(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易错探因——概念不清只有准确理解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的含义才能对此小题准确解答。整体性原理强调的是既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生态效益),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经济和社会效益)。 解析:(1)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在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中原有的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增加了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物种数。图示t1→t3阶段,植物物种数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竞争加剧。(2)人工林的建设和园林景观的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答案:(1)分解者 种子或繁殖体 增强 竞争 (2)整体性(系统论)[学情考情·了然于胸]一、明考情·知能力——找准努力方向考查知识 1.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2.生态工程的实例。考查能力 1.识记能力:主要考查对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的实例等的记忆。 2.分析综合能力:生态工程往往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二、记要点·背术语——汇总本节重点1.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及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基础是物质循环;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的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整体性原理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构成复合系统;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基础是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以及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5.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1)整体性原理是指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统一。(2)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6.生态工程建设的原则(1)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2)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强大自我恢复力,节省投资。(3)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有限,不能认为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一、基础题点练1.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A.中国传统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与平衡原理D.水乡的桑基鱼塘——整体性原理解析:选C 中国传统农业主要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主要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主要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桑基鱼塘主要应用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A.我国“三北防护林”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B.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C.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D.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布局时,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解析:选A 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最初进行林带建设时,没有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导致松毛虫肆虐,很多地方的樟子松因此奄奄一息。3.(2019·徐州模拟)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C.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解析:选B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多种物质的循环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在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即要遵循整体性的原理;我国南方多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主要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减少污染的产出,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原理中,错误的是( )选项 有关实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A 沼气工程建设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D 前面造林,后面砍树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解析:选D 造成“前面造林,后面砍树”的原因是在追求生态效益时没有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违反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5.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如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流经生物氧化塘的总能量是藻类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生物氧化塘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C.图中体现了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两种消除污染的途径D.图中藻类和细菌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选C 流经生物氧化塘的总能量是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与污水中含有的能量;生物氧化塘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由图中的“可沉固体”和“溶解性可降物质在O2的参与下被细菌分解”等信息可知:图中体现了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两种消除污染的途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分开之后,双方或一方不能生存,图中的藻类和细菌虽然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但分开后,都能独立生存,因此二者并不是互利共生关系。6.(2019·厦门期末)下图是某农户家庭种、养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设计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作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C.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D.塘泥、粪等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选C 该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农作物是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塘泥、粪中的有机物,有机物需要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塘泥、粪等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二、高考题型练7.(2019·武汉模拟)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生态工程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重建,对不适宜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2)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生态经济之路,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行“________”的原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______________,使湿地依靠____________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4)生态工程的实施需要因地制宜,矿区生态破坏严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________________的重建。植被恢复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而不是种植农作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生态工程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不适宜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2)生态工程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4)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所以在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必须考虑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2)循环经济 (3)人类的干扰 自然演替 (4)土壤微生物 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8.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2)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呢?________________。(3)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4)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提高了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了环境污染(或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2)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故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3)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4)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加大了物质的输出。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的做法主要违反了生态工程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1)提高了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了环境污染(或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系统学和工程学(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 (3)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 (4)加大了物质的输出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9.马鞍山南山铁矿的凹山采矿场是华东第一大露天矿坑。2017年底闭坑,停止开采。这个功勋矿区将华丽转身成为生态乐园,生态修复的总体方案正在规划设计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废矿区的锌、铜等金属离子含量较高,一般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为降低锌的含量,科研人员将酵母菌的锌转运子(ZAT)基因导入到拟南芥中,增强了拟南芥对锌的耐受性和吸收能力,这说明基因工程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拟南芥为双子叶植物,将重组质粒导入其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2)生态乐园的建设需要引入一些景观植物,其中重瓣榆叶梅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园林树种,但由于其雌蕊退化,一般很难用种子繁殖。科研人员用微型繁殖技术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苗木。微型繁殖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接种前需要对外植体消毒、对培养基灭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外植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过程形成胚状体或丛芽,诱导出试管苗,然后将试管苗移栽到大田,再培养成正常植株。(3)实施生态工程时,需要考虑到矿工安置、市政建设、产业转型等问题,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解析:(1)废矿区的锌、铜等金属离子含量较高,一般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为降低锌的含量,科研人员将酵母菌的锌转运子(ZAT)基因导入拟南芥中,增强了拟南芥对锌的耐受性和吸收能力,这说明基因工程实现了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或定向改变了生物性状;拟南芥为双子叶植物,将重组质粒导入其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2)由于重瓣榆叶梅雌蕊退化,一般很难用种子繁殖。科研人员用微型繁殖技术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苗木。微型繁殖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接种前需要对外植体消毒、对培养基灭菌的原因是微生物能寄生于植物细胞中,与植物细胞竞争营养、释放有毒物质危害植物细胞。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或丛芽,诱导出试管苗,然后将试管苗移栽到大田,再培养成正常植株。(3)实施生态工程时,需要考虑到矿工安置、市政建设、产业转型等问题,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的原理。答案:(1)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或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或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农杆菌转化法 (2)植物细胞全能性 微生物寄生于植物细胞中、与植物细胞竞争营养、释放有毒物质危害植物细胞 脱分化和再分化 (3)整体性 协调与平衡10.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成分)。(2)该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3)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4)农业生态系统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稳定性较差。(5)有些科学家指出,人类长期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些外国专家来中国指导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其基本思路是:不耕地,不除草,只收割人类需要的可食部分。请你分析说明这种种植方式的优点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食用菌是腐生真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2)“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3)因考虑了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故体现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整体性原理。(4)农业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5)这种种植方式的优点有:不破坏植被,有利于保持水土;有利于保留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虫害爆发的危险;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等。答案:(1)分解者 (2)物质循环再生 (3)整体性 (4)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不破坏植被,有利于保持水土;有利于保留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虫害爆发的危险;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等11.生态浮床技术是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措施之一。研究人员以豆瓣菜(茎叶类栽培蔬菜)制作生态浮床,研究其对江苏某地区不同季节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得到如图所示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浮床净化水体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豆瓣菜等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为浮床植物进行水体净化,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2)浮床栽培豆瓣菜时常会发生蚜虫等虫害,请用箭头和文字将浮床系统中氮元素流经豆瓣菜的途径补充完整。水体中氮元素―→(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地区在________(季节)使用豆瓣菜生态浮床系统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主要依据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面的研究结果还不能体现利用生态浮床在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方面的优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生态浮床净化水体的主要原理是浮床植物能吸收水体中含氮、磷元素的无机盐,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净化水体。选择豆瓣菜等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为浮床植物进行水体净化,考虑了社会—经济—自然综合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2)氮元素流经豆瓣菜的途径与碳元素的流动途径基本相同,只是氮元素不能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具体途径见答案。(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由于春秋季(气温22 ℃左右)豆瓣菜对水体去氮率最高;与其他栽培温度相比,22 ℃左右栽培的豆瓣菜茎秆粗壮,品质好。因此该地区在春秋季使用豆瓣菜生态浮床系统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4)由于上面的研究结果缺少不用浮床处理的对照组实验数据,因此还不能体现利用生态浮床在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方面的优势。答案:(1)浮床植物能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从而净化水体 整体性(2) (3)春秋季 春秋季(气温22 ℃左右)豆瓣菜对水体去氮率最高 与其他栽培温度相比,22 ℃左右栽培的豆瓣菜茎秆粗壮,品质好 (4)缺少不用浮床处理的对照组实验数据12.长江的水体污染主要是由于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在流经城镇时,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河流,造成河流污染。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分析,实验装置如图。(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是生活污水中的N、P污染该植物,采收后可以直接用作饲料,若是工业废水中的金属污染则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铜、锌、汞等金属。(2)此案例属生态工程的实例,它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3)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菰(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请你写出该实验装置每组应采取的处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________________。(4)该工程能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小组实验结果如表,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研究的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你能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污水中TN、TP去除率的比较(%)处理 总氮TN 总磷TP对照 42.6 38.8菰 92.8 83.3菖蒲 92.7 94.3混合 94.9 84.7解析:(1)据题意,人工浮床能净化河水,主要是其中的植物能吸收矿质元素。(2)因为河流流经城镇,所以此案例是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实例,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多个原理。(3)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自变量是种植的植物种类,因变量是污水中的N、P含量。对实验装置处理应分为四组,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为茭白种植组、第三组为菖蒲种植组、第四组为茭白和菖蒲混合种植组。观察各组污水中的N、P含量,从而探究出净化效果。(4)“水华”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河流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而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与水体中N、P等元素含量高及光合作用强直接相关。(5)根据表中数据可看出,污水中N、P含量的变化是实验的因变量,且对照组的N、P去除率最低。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答案:(1)吸收水中的化学元素 (2)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等 (3)一组只栽茭白,一组只栽菖蒲,一组混栽等量的茭白和菖蒲,一组空白对照(不栽植物) 相等且多数 (4)一方面浮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利用水中的N、P污染物,减少藻类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另一方面又能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 (5)污水中N、P含量的变化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菰和菖蒲混合种植)PAGE 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四讲生态工程学案(含解析).doc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四讲生态工程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