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教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教学案

资源简介

《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教学案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内容目标】: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学习要求】:
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了解:货币的其他职能。
了解: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
了解: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了解: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了解:外汇和汇率。
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要求】:
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
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
通过事例描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情景。
讨论"金钱万能"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主干知识】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商品(了解)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 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重点
2、 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重点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时必须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支付手段(时空分离)、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意:区分观念的货币、现实的货币、足值的货币。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重点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如果不是国家特定地区发行的,就不能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就是假币。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重点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从供求关系角度看,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原因有三:一是需求拉动;成本上升;结构调整。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注意: 从供求关系角度看,主要表现为供过于求。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银行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等现象,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况。)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 (2)转帐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广义的信用卡,只要里面是张电子卡都是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代记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重点
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在使用上转帐支票的特点是:付款单位开出转帐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支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在使用上现金支票的特点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拿到现金支票后,要妥善保存,不得存折叠;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在支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支票如被银行退回,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不得将它作为转帐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购物。
(二) 外汇和汇率:重点重点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广义的,包括货币的所有职能
(注意: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4、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5、 树立金钱观:
(1)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2)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3)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4)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认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反对“金钱万能论”,抵制拜金主义。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劣质奶粉说法正确的是
A.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 B.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C.不应成为商品,因为它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2、马思克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
(1)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2)金银不是唯一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4)货币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
A(1)(2) B(2)(3) C(1)(4) D(1)(3)
3、两种商品相交换的内在要求是:
A、使用价值相同,价值量相同 B、使用价值不同,价值量相等
C、使用价值相同且价值量相等 D、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4、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待售商品的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的流通速度(4)居民货币持有量
A(1)(2)(3)(4) B(2)(3)(4) C(1)(2)(3) D(1)(2)(4)
5、人民币:(1)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3)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4)它的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赖以维持、发展的血脉
A、(1)(2)(3) B.(1)(2)(4) C.(2)(3)(4) D.(3)(4)
6、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黄金(货币)表现出来的价格会随商品价值的变而发生变化。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价值增加,价格可以下跌(2)价值增加,价格一定下跌(3)价值减少,价格可以下跌(4)价值减少,价格可以不变
A.(1)(2)(3) B.(1)(2)(4) C.(1)(3)(4) D.(2)(3)(4)
7、假定今年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由去年的2000亿元上升为3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由去年的一年4次上升为今年的一年5次,那么今年流通中需要的纸币量应有这样的变化:
A.需要发行纸币500亿元 B.需要增发纸币100亿元
C. 纸币发行量不变 D.需要增发纸币10亿元
8、在下列选项中,对于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只要增加纸币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B物价上涨总是因为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
C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增加纸币发行量和通货膨胀
9、在下列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赵某月底拿了2100元工资 B.张山用1元钱买了3个蒸包
C.李四到商店欠了五本练习簿, 第二天才给了钱 D.小商店内一只手表标价80元
10、信用卡和货币
A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 B都能在任何一个交易场所使用C都是商品交换的媒介D都能用于国际贸易
11、下列关于我国转帐支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付款单位开出这种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支票到银行可以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
B、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C、拿到这种支票要妥善保存,不得存折叠
D、可以将这种支票作为现金支票使用或用于购物
12、2006年11月,1英镑兑换14.91元人民币;到2007年1月,1英镑兑换15.37元人民币。材料中描述的变化过程表明:
A、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 B、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
C、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D、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13、货币出现以后,人们把货币看得很神秘,使货币成为财富的一般代表,这是 因为
A货币是商品发展的产 B货币是商品,有价值 C货币是由贵金属来制造的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4、人民币升值可预见的后果是
(1)中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 (2)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3)对外贸易顺差将增加 (4)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会减少
A.(1)(2)(3)(4) B.(1)(2)(4) C.(2)(3)(4) D.(1)(2)(3)
二、双项选择题
15、“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因此,只有货币才能充当交换的媒介。”对这一观点认识正确的有:
A.题目认为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是商品流通,这是正确的
B.题目认为只有货币才能充当交换的媒介是错误的,在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之前的扩大的物交换中,商品交换曾以羊、布等不固定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进行
C.纸币产生以后,作为价值符号在商品交换中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题目认为只有货币才能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观点是正确的
D.这一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16、2006年7月,我国将人民币币值做了调整,人民币适当小幅升值,这意味着
A每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B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下降
C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上升 D同样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
17、下列属于信用卡功能的是:
A、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等部分或全部功能 B、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C、信用卡具有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 D、信用卡可以行使代替货币行使贮藏手段的职能
1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政务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许多人购物和旅行时经常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有
A一般等价物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19、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A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B都是商品价格持续下跌造成的,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进行
C都是流通中的纸币超过或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D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20、当出现通货膨胀时,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经济政策通常有:
A.增加税收 B.增加财政支出 C.减少银行贷款 D.降低利率
三、辨析题
甲同学认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所以只要通过多发行人民币就行了。
乙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

四、简答题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但是,还是有人在买东西时要“货比三家”。这是为什么?
五、论述题
在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三个经济学家作了如下辩论:
第一个经济学家笑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咱口袋里的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也神气多了。”
第二个经济学家反对:“如果现在升值,恐怕你还没出国,就失业了。”
第三个经济学家总结:“如果人民币汇率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咱口袋里的人民币还会多起来,出国时还能神气起来”。
有学过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教学案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CBCD 6-10 CBCBC 11-14 ADDB
二、双项选择题
15、AB 16、BD 17、AC 18、BD 19、AC 20、AC
三、辨析题
(1)人民币属于纸币。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国家发行纸币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不能通过发行纸币来解决。
(2) 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如果纸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纸币的发行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甲、乙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四、简答题
(1)“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反映的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追求。同一类产品,使用价值好的产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价值量就大,价值决定价格,因此该商品的价格要比同类商品高一些。在这里消费者追求的是产品的高质量,而不是价格的便宜。
(2)“货比三家”,在这里消费者考虑的更多的是价格因素。相同质量的,也就是相同使用价值的商品,由于品牌的不同、进货渠道的不同、利润率的,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不同等原因,价格是有差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货比三家”表明消费者是在寻求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五、论述题
(1)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杆杠。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和政策,应当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通盘考虑,慎重决策。
(2)汇率变化好比一柄“双刃俭”,对经济、金融的影响也有利有弊。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币更加值钱。但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序上会抑制出口增长。同时,也会造成出口企业的生产萎缩,加大就业压力。
( 3)A、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B、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C、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