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十七)(原卷+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十七)(原卷+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十七)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 北伐战争的推动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下图为某战役的形势示意图,下列关于这场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由李宗仁指挥  ②山东是主要战场 
③八路军与日军展开的激战 ④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3.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图中甲)举行。读下面示意图,下列关于阿根廷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西濒大西洋,南与秘鲁接壤 B. 属低纬度,大部分在南温带
C. 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其西部 D. 境内主要河流都大致向南流
4.下列对图中4个区域生产特色描述正确的是

A. 图①区域有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发展旅游业为主
B. 图②区域土地辽阔,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大豆、小麦的主产区
C. 图③区域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草场广布,当地居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D. 图④区域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土壤贫瘠,有大片的沙漠。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5.下图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据杭州亚组委介绍,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合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这一设计说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枝独秀
②增强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③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④中华民族精神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各种气候类型中,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最大。四大地理分区中深受夏季风影响的有(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7.读边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 由东向西流动 B. 由东南流向西北
C. 由西北流向东南 D. 由南向北流动
(2)甲地的地形类型最可能是( )。
A. 平原 B. 高原 C. 山地 D. 丘陵
8.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广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团结一致谋发展,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表明
A. 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B.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C. 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原则
D.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9.某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下列人物能入选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0.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 )

A. 巩固新生政权 B. 三大改造 C. 失误与挫折 D. 改革开放
11.论及20世纪中国某次历史运动,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并对“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场“历史运动”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2.阅读漫画,你觉得应该对漫画中的青少年说。

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隔离网络 ②提高媒介素养,不断完善自我
③不可沉迷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④网络是把双刃剑,学会合理利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对日宣战演说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影响是( )
A.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C.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 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14.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新。它与前两次技术革新的相同之处是
A.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 从欧洲开始扩展到全球 D.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5.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必须切实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这件大事情。往前追溯,孙中山先生也早已关注并提出了“民生”。在下列主张中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16.“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以往给人外人的普遍印象是“高、远、冷”。如今,变成了“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取而代之的是“美、绿、香”。几代塞罕坝人肩扛家国使命,在高寒的沙地上谱写了一曲绿色的欢歌。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
①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③环境问题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影响社会安定 ④铸就了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塞罕坝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南亚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苏门答腊岛处欧亚地震带,火山所喷发的富含矿物质的火山灰覆盖全岛。岛上盛产棕榈油,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
(1)苏门答腊岛在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地位重要。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位置的重要性。
(2)请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苏门答腊岛发展油棕榈树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某校学生开展“千年湖商”乡土文化研学活动。阅读研学单,回答问题。
【活动一】探历史缘由,看“湖商”兴起
“湖商”指的是湖州府(今湖州市)的商人,其源流,可以追溯到宋代。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江南多故,独吴兴未尝被兵,避乱者多家焉,谚曰:放尔生,放尔命,放尔湖州作百姓”
——明?《西吴枝乘》
两宋时,湖州是东南粮区,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活动二】寻历史轨迹,话“湖商”发展丝绸,一直是“湖商”经营的重要领域。 1842年起,湖州丝商纷纷到上海做生意,湖丝出口量急増。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丝绸业从传统手工业转向近代化。19世纪末,日本将中国赔款用于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日本丝织业急剧发展。湖丝受到冲击,出口量急剧下跌……?
【活动三】品历史人物,悟“湖商”精神 ?近代,大批“湖商”弃商从政,民国第一功臣”陈英士,“民国第一奇人”张静江等人追随孙中山平帝制、创大同,以各种方式投身于挽教民族危亡的运动。
(1)根据活动一,分析宋代“湖商”兴起的有利条件。
(2)根据活动二,分析近代湖丝出口量变化的时代背景。
(3)活动三中“湖商”积极投身的这场运动给当时中国带来怎样的政治曙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1)材料一的碑文中提及的“一千八百四十年”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社会性质变化的角度,说说中国人民为什么要谨记这一历史时刻?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复兴之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2)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训练(十七)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 北伐战争的推动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力量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题干图示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AB分别是第一个高峰、第三个高峰的原因,故排除AB。观察图示,第二个高峰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共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军革命,中共力量发展壮大,故C正确。D所述内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故选C。
2.下图为某战役的形势示意图,下列关于这场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由李宗仁指挥  ②山东是主要战场 
③八路军与日军展开的激战 ④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台儿庄大捷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根据所给战役形势示意图可知,此次战役分布在以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区域,又通过图中“中国军队第五战区驻地”可知,此次战役指的是台儿庄大捷。根据所学可知,台儿庄大捷的参战方是国民革命军和日军,是由国民政府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由此可知,①④说法正确,②③说法错误,故B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
3.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图中甲)举行。读下面示意图,下列关于阿根廷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西濒大西洋,南与秘鲁接壤 B. 属低纬度,大部分在南温带
C. 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其西部 D. 境内主要河流都大致向南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阿根廷有关知识,旨在考查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阿根廷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故A错误。0°~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阿根廷为中纬度带,故 B错误。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阿根廷东部,故C错误。从图中看阿根廷境内主要河流都大致向南流,故D正确。故选D。
4.下列对图中4个区域生产特色描述正确的是

A. 图①区域有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发展旅游业为主
B. 图②区域土地辽阔,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大豆、小麦的主产区
C. 图③区域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草场广布,当地居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D. 图④区域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土壤贫瘠,有大片的沙漠。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读图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域地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地理。它的重点在一个特定的土地或景观的不同的文化和自然地质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其对应的系统地理学,致力于在全球层面的具体地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说法正确。故选B。
5.下图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据杭州亚组委介绍,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合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这一设计说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枝独秀
②增强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③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④中华民族精神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旨在考查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合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可知,增强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②③符合题意,故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①一枝独秀说法错误,④发展中华文化必须全盘吸收外来文化说法太绝对,故排除ABD。故选C。
6.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各种气候类型中,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最大。四大地理分区中深受夏季风影响的有(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季风影响的区域,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夏季风主要影响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谷地等)。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几乎不受夏季风影响。综上所述,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③④深受夏季风影响。C正确。故选C。
7.读边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 由东向西流动 B. 由东南流向西北
C. 由西北流向东南 D. 由南向北流动
(2)甲地的地形类型最可能是( )。
A. 平原 B. 高原 C. 山地 D. 丘陵
【答案】(1) B (2) A
【解析】(1)本题考查河流的流向问题,旨在考查解读地图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结合图片的指向标,上北下南原则,判断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故B正确。故选B。
(2)本题考查甲地地形问题,旨在考查解读地图图片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河流又是自东南流向西北,所以甲地海拔在200米以下,且周围没有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小,应为平原,故A符合题意。丘陵海拔低于500米,但地势有起伏,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故选A。
8.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广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团结一致谋发展,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表明
A. 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B.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C. 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原则
D.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根本政治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排除A。由材料“……广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团结一致谋发展,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判断,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故B符合题意。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故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广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团结一致……”该项所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D。故选B。
9.某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下列人物能入选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具备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记忆能力。毕昇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和农业无关,排除①;黄道婆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和农业无关,排除③。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贾思勰是北魏农学家,于公元540年前后写成了农学名著《齐民要术》,②符合题意;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④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故选C。
10.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 )

A. 巩固新生政权 B. 三大改造 C. 失误与挫折 D. 改革开放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B.两项所述材料无体现,故AB错误。依据材料“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主题”“土高炉群”“人民公社食堂”“大字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文革”的相关史实,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再现了探索过程出现的失误与挫折,故C正确。D项所述出现的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故选C。
11.论及20世纪中国某次历史运动,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并对“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场“历史运动”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分析题干“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和“对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可知这一事件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抨击,所以是新文化运动,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故选C。
12.阅读漫画,你觉得应该对漫画中的青少年说。

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隔离网络 ②提高媒介素养,不断完善自我
③不可沉迷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④网络是把双刃剑,学会合理利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答图片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阅读漫画,你觉得应该对漫画中的青少年说”“儿子啊,快出来吧,开学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青少年沉迷网络不利于学习的情况,表明了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发展具有双重性,为此,要求青少年有自控能力,提高媒介素养,不断完善自我,故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隔离网络”不符合网络的双重性中积极的一面,故ABC错误。故选D。
13.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对日宣战演说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影响是( )
A.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C.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 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珍珠港事件的影响,旨在考查材料分析与识记能力。英法对德国宣战标志着二次大战全面爆发,故排除A。日本偷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美国广播电台反复广播:“珍珠港遭到偷袭!”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中国的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进行了四年多以后,于12月9日也跟着对日宣战。12月21日,德、意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更加扩大了,故B符合题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故排除C。苏联胜利,纳粹德国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事结束?,故排除D。故选B。
14.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新。它与前两次技术革新的相同之处是
A.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 从欧洲开始扩展到全球 D.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三次技术革命相同之处的理解。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A不符合题意。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B不符合题意。从欧洲开始扩展到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起源于美国。C不符合题意。三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D。
15.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必须切实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这件大事情。往前追溯,孙中山先生也早已关注并提出了“民生”。在下列主张中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主旨并与课本知识相联系。依据材料“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关键信息,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故D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是民权主义,故排除ABC。故选D。
16.“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以往给人外人的普遍印象是“高、远、冷”。如今,变成了“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取而代之的是“美、绿、香”。几代塞罕坝人肩扛家国使命,在高寒的沙地上谱写了一曲绿色的欢歌。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
①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③环境问题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影响社会安定 ④铸就了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塞罕坝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图示、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如今,变成了‘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取而代之的是‘美、绿、香’”可知,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塞罕坝精神,①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②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说法太绝对,③环境问题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影响社会安定不符合材料和事实,故排除ACD。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南亚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苏门答腊岛处欧亚地震带,火山所喷发的富含矿物质的火山灰覆盖全岛。岛上盛产棕榈油,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
(1)苏门答腊岛在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地位重要。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位置的重要性。
(2)请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苏门答腊岛发展油棕榈树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西濒印度洋,东临南海,紧邻马六甲海峡,地处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道。
(2)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岛屿西部(西南部),平原分布在东部(东北部);地势西(西南)高东(东北)低。
(3)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山地地形利于排水;由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
【解析】(1)本题考查苏门答腊岛位置的重要性,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地图知识的的解读能力。正确分析地图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材料一东南亚局部示意图中苏门答腊岛的位置进行分析,其西濒印度洋,东临南海,紧邻马六甲海峡,地处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道。
(2)本题考查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地图知识的的解读能力。正确分析地图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地图及所学知识,苏门答腊岛的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岛屿西部(西南部),平原分布在东部(东北部);地势西(西南)高东(东北)低。
(3)本题考查苏门答腊岛发展油棕榈树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正确分析并解读材料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材料一分析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山地地形利于排水,根据材料二“苏门答腊岛处欧亚地震带,火山所喷发的富含矿物质的火山灰覆盖全岛”可以得出?由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
2.某校学生开展“千年湖商”乡土文化研学活动。阅读研学单,回答问题。
【活动一】探历史缘由,看“湖商”兴起
“湖商”指的是湖州府(今湖州市)的商人,其源流,可以追溯到宋代。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江南多故,独吴兴未尝被兵,避乱者多家焉,谚曰:放尔生,放尔命,放尔湖州作百姓”
——明?《西吴枝乘》
两宋时,湖州是东南粮区,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活动二】寻历史轨迹,话“湖商”发展丝绸,一直是“湖商”经营的重要领域。 1842年起,湖州丝商纷纷到上海做生意,湖丝出口量急増。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丝绸业从传统手工业转向近代化。19世纪末,日本将中国赔款用于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日本丝织业急剧发展。湖丝受到冲击,出口量急剧下跌……?
【活动三】品历史人物,悟“湖商”精神 ?近代,大批“湖商”弃商从政,民国第一功臣”陈英士,“民国第一奇人”张静江等人追随孙中山平帝制、创大同,以各种方式投身于挽教民族危亡的运动。
(1)根据活动一,分析宋代“湖商”兴起的有利条件。
(2)根据活动二,分析近代湖丝出口量变化的时代背景。
(3)活动三中“湖商”积极投身的这场运动给当时中国带来怎样的政治曙光?
【答案】(1)五代十国以来北方战乱,江南地区的湖州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为湖商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两宋时,湖州农业生产发展,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为湖商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开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湖州距离上海近,湖丝出口量急増。19世纪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改变了日本落后的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的国家;甲午战争后,日本利用中国的战争赔款发展经济,丝织业急剧发展,因此湖丝出口量减少。
(3)湖商以各种方式支持和参加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解析】(1)本题考查宋代“湖商”兴起的有利条件,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准确分析并概况材料中的宋代“湖商”兴起的有利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活动一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江南多故,独吴兴未尝被兵,避乱者多家焉,谚曰:放尔生,放尔命,放尔湖州作百姓”可知五代十国以来北方战乱,江南地区的湖州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为湖商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根据活动一两宋时,湖州是东南粮区,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可以得出两宋时,湖州农业生产发展,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为湖商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本题考查近代湖丝出口量变化的时代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准确分析并概况材料中近代湖丝出口量变化的时代背景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活动二“1842年起,湖州丝商纷纷到上海做生意,湖丝出口量急増”可以得出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开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湖州距离上海近,湖丝出口量急増,根据活动二“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丝绸业从传统手工业转向近代化”可以得出19世纪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改变了日本落后的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的国家,根据“19世纪末,日本将中国赔款用于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日本丝织业急剧发展。湖丝受到冲击,出口量急剧下跌”可以得出甲午战争后,日本利用中国的战争赔款发展经济,丝织业急剧发展,因此湖丝出口量减少。
(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正确分析材料中辛亥革命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活动三民国第一功臣”陈英士,“民国第一奇人”张静江等人追随孙中山平帝制、创大同,以各种方式投身于挽教民族危亡的运动可以得出湖商以各种方式支持和参加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1)材料一的碑文中提及的“一千八百四十年”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社会性质变化的角度,说说中国人民为什么要谨记这一历史时刻?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复兴之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2)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答案】(1)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了严重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观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结束旧中国百年屈辱历史,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对中国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掀起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法治建设和民主制度不完善,后又出现“文化大革命”十年政治动乱,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发生重大挫折。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拨乱反正,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党的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由此可见,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解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其中的事件,由材料“一千八百四十年”回答:鸦片战争;其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了严重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本题考查新中国以来的重要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题干材料和运用所学的史论结合能力。结合材料可以概括出观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结束旧中国百年屈辱历史,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对中国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掀起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法治建设和民主制度不完善,后又出现“文化大革命”十年政治动乱,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发生重大挫折。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拨乱反正,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党的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由此可见,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