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强化训练题(4) 一、选择题1.下列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这四省区按自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2.下列对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贵州:简称黔,行政中心遵义 B.云南:濒临印度洋,受西南季风影响 C.广西:南临北部湾,少数民族聚居区 D.广东:人口分布密集,华夏文明发祥地3.舌尖上的美昧:高原的深秋充满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据此判断,扎西一家是 ( )A.蒙古族 B.回族 C.藏族 D.壮族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 ( )A. B. C. D.5.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积极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下列选项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哈尼族——西藏——那达慕大会 B.蒙古族——广西——四季放牧C.哈萨克族——宁夏——梯田文化 D.维吾尔族——新疆——绿洲农业某研究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我国东部某东西走向山脉两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特征都有明显差异。阅读以下图表,回答6—7题。6.根据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推测,该山脉最有可能是 ( )A.太行山脉 B.秦岭山脉 C.南岭山脉 D.武夷山脉7.以下是研究小组同学收集的有关该山脉两侧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特征的信息,你认为可信的是 ( )A.流经甲地的河流最后汇入黄河,流经乙地的河流最后汇入长江B.乙地发展常受水资源短缺困扰,当地准备将甲地河水引入乙地C.甲地附近区域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在山坡上吃草D.乙地附近区域以种植水稻为主,吊脚楼构成了当地民居特色8.下列有关上海、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四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海、北京都是直辖市 ②拉萨和乌鲁木齐都是省级行政中心 ③欧亚大陆中部重要的城市是拉萨 ④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是上海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某校七年级“爱家乡”社团活动小组在进行社会调查时收集了3000份数据样本。他们最有可能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实地调查法 B.问卷调查法 C.文献调查法 D.访问调查法10.“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是一首流传于冀、鲁、豫、皖等地的民谣。它属于 ( )A.口述资料 B.文献资料 C.实物资料 D.第一手资料二、非选择题11.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1)写出图中A地所处的地形区名称;B山脉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请说出该山脉的名称。(2分)(2)写出图中C所在河流的名称;C所在河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请从地势对河流的影响角度说明形成此特点的原因。(3分)(3)图中A地与杭州的纬度位置大致相似,但A地的冬季比杭州暖和,为什么呢?(2分)(4)A地居民日常以米饭为主食,请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12.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图答题。(10分)(1)在图中的数字序号中,属于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的是 。(2分)(2)乙所在区域夏季气温一般在8~18℃,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3)甲地区拥有一项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的水利工程是什么?(2分)请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工程的建造原因。(4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A、B、C、D四地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它们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分)(2)材料一中的 区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种植棉花的地区。(填字母,1分)材料二:原始居民房屋示意图 (3)人们将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合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它们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唯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材料二中图一是哪一远古居民房屋?这种样式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3分)②如果你去图二中的远古居民房屋中作客,他们会用什么主食款待你?(2分)(4)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有哪些?(2分) 答 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C B D B A D B A二、非选择题11. (1)四川盆地(或成都平原);秦岭。 (2)长江(或金沙江)。由于C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两级阶梯之间,落差大。 (3)A地处四川盆地,北面的秦岭等山地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因而比同纬度的杭州暖和。(4)A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产12. (1) ② (2)地形(3)坎儿井原因: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地表蒸发量大;天山冰雪融水丰富(或拥有丰富的地下水源);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吐鲁番土质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原因写出两点即可。)13. (1)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C(3)①河姆渡遗址;气候湿润,房屋注重防潮② 粟米③ D(4)阶级的分化;国家(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等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