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课时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案编写人:建湖高级中学政治组 陈艳萍一、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二、教材梳理知识要点:*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知识结构: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为主体 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居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解疑释难:重点、难点分析:1、 全面理解按劳分配1、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点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误区知识: 按劳分配也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只要是合法的收入肯定是劳动所得 只要是在公有制企业中获得的收入肯定是按劳分配三、问题探究典型案例: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虽忙可收入不少;三叔与他人合办了一家服装厂,自己直接经营,去年的税后收入比小吴的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出一倍。探究活动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2、小吴的爸爸、姑姑主要是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为什么?3、小吴的二叔、三叔主要是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为什么?课堂辩论:辩题:只要是付出了劳动获得的收入就是按劳分配四、联系实际时政热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学生实际: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哪些是非按劳分配收入,并进一步分析现在的收入形式与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给家庭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五、检测反馈(一)、单项选择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据此回答1——4题1、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 )A.、经营风险收入 B、 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C、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D、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2、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 (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B、 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3、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 或个人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 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分配形式多样性 ②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 ③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要求 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下列属于劳动收入的是 ( )A、信息工作者提供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 B、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收入C、私营和外资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D、居民储蓄的利息收入6、以下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 )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 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 C、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 D、按劳分配的标准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7、退休职工老张有经营管理企业的经验,被某民营企业以年薪12万元聘用为该企业的业务主管。老张的12万元收入属于 ( )A、个人劳动所得 B、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管理要素分配 D、民营企业的福利分配8、现阶段,我国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也有所不同,这是因为 ( )A、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B、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与按资本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D、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能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二)、不定项选择9、下列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基本原则的具体形式有 ( )A、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B、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承包经营中获得的收入C、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 D、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10、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 )A、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B、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同步富裕 C、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D、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11、我国科技部、教育部规定,高新技术成果最高可按注册资本的35%入股。这说明 ( )A、我国允许和鼓励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我国从政策上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C、按经营劳动成果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 D、我国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效率优先,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12、张氏四兄弟,老大是国有企业职工;老二是某国有企业的技术员,并将一项专利卖给厂里;老三在一家外资企业做工;老四在一家国家控股企业工作并持有公司股份。下列对张氏四兄弟收入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大的收入是按劳分配 B、老大和老三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 C、老二和老四的收入包括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D、老二和老四的收入分配方式完全相同(三)、简答题13、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4000元;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000元;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3000元,王某之妹开了一个小商店,月收入3000元。(1)上述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四)、辨析题14、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为尺度的分配,它与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是一样的。检测反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C 5、C 6、A 7、C 8、B(二)、不定项选择9、BD 10、AC 11、ABD 12、AC(三)、简答题1、王某之父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王某之母的收入是按劳动和技术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王某本人的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王某之妻的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王某之妹的收入为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2、体现了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四)、辨析题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2、按劳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既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二者的区别是: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中;按劳分配的仅是个人消费品部分,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则是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的部分;按劳分配是按劳动量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是按劳动成果分配。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劳动者都要靠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劳动获得收入。3、因此,题中观点认为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的分配是正确的,但混淆了二者的区别是错误的。第二课时 兼顾效率与公平编写者:建湖高级中学高一政治组 王辉1、 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②、理解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③、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二、教材疏理(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1、效率的含义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3、公平的含义 4、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6、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7、为什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8、怎么样才能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三)、解疑释疑1、重难点分析①、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本课所讲的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公平指的是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公平不是绝对的平均。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二者既对立,又统一。首先,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中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两者是对立的.其次,两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2、误区知识分析①、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是否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共同富裕。②、收入分配中兼顾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吗?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借口兼顾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实质也是分配不公的表现。3、 问题探究“十一五”规划公布后,一些学者认为以前倡导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念,该让位于“效率与公平并重”或“更加注重公平”。还有一些学者却认为:“至于在20年之内,公平都是提不到到优先的地位”“财力无情,效率必须优先,公平只能注重”你认为在分配中,我们应该优先注重效率,还是公平,还是效率与公平并重?(同学们可课后收集有关材料,进行辩论)四、理论联系实际时政热点: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有关论述充满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是分配领域的一次全新突破。它第一次明确了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为小康社会的分配格局勾勒出基本轮廓。这一论断发展了“先富、后富”理论,是落实共同富裕目标、缩小收入差距的有途径,丰富了我国的分配政策。学生活动:根据所学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有关知识,调查当地人民的收入分配状况;如果存在两极分化,请写出你的解决方案,以合适的方式向当地人民政府反映情况。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五、检测反馈(一)、单项选择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据此回答1——3题1、效率优先,实质是( )A. 发展生产力优先B.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C. 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D. 资源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2、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是因为⑴、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⑵、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相对缺乏⑶、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⑷、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A. ⑴⑵⑶ B. ⑵⑶ C. ⑴⑶⑷ D. ⑴⑵⑶⑷3、 兼顾公平,是指( )A.社会要消除收入差距 B.实行平均主义,消除差别C.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D.社会收入能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4、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正确理解是: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困 ②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导致贫富分化 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④既要实现“部分先富”,又要最终走向“共富”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既是一对矛盾,又具有一致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据此回答5-6题5、我们现在来看孔子的话,错误主要在于( )A、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 B、违背了平等互利原则C、违背了效率优先原则 D、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6、今天看来,这一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益的启示是( )①、要高度重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②、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③、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 ④、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之一,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据此回答7~8题。7.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体现了A.按劳分配原则 B.效率优先原则C.兼顾公平原则 D.城市美化原则8.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必须做到①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③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体系 ④完善财政分配体系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二)、不定项选择题9、下列能够体现分配问题上坚持兼顾公平的选项是:( )A、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加快西部经济发展B、扶助弱势群体,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C、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三条保障线”D、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建设,促进东部发展10、坚持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也要兼顾公平,这是搞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必须把效率与公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因为 ( )A.只讲效率容易造成贫富差距悬殊 B.只讲公平容易导致平均主义C.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D.公有制强调公平,非公有制强调效率11、应当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进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思路,一方面应在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导向下,鼓励发达地区乘势而上,鼓励社会成员在公平竞争中正当致富;另一方面应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托底。这表明 ( )A.只要实行保障托底就能实现共同富裕 B.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C.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途径D.在分配上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2、扩大内需,要积极扶持中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请回答:现阶段,我国必须扶持社会弱势群体,这是(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的要求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发展的基本条件C、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D、处理好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的要求(三)、简答题13、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⑴、应怎样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⑵、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四)、辨析题14、有人说:“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可以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社会分配公平,但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不可避免形成两极分化。”请你就此观点发表评论。检测反馈答案(一)、单选1、A 2、D 3、C 4、D 5、C 6、C 7、C 8、A(二)、不定选9、ABC 10、ABC 11、BCD 12、ACD(三)、简答13、答:⑴、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实现权利和利益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⑵.①、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国家要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四)、辨析14、答:(1)题中认为“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可以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社会分配公平”是对的,但认为“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错误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调节个人收入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所谓兼顾公平,就是说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意在使分配的结果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所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并不是否定个人能力和效率的差异以及贡献的大小而搞平均主义。相反,我们认为,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就是说,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题中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正确的,但认为这样做“不可避免形成两极分化”则是不科学的。新形势下,效率优先原则的提出使得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但我们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反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差距悬殊,鼓励先富帮后富,所以不会形成两极分化,而是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含义效率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含义效率与公平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