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政治复习最新时政资料年终盘点:2007影响民生的十件大事2007年岁末,记者梳理出免除学杂费、医保、低保、廉租房、生态文明等影响民生的大事。从这些民生变化,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国改革的脉搏、发展的心跳。12月1日,面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实施,增设清明、端午、中秋3个假期。 新华社发 这是“五一”期间游客在北京天安门附近游玩(5月1日摄)。 影响民生的十件大事 2007年岁末,记者梳理出这一年影响民生的大事。从这些民生变化,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国改革的脉搏、发展的心跳。(一)1.5亿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义务教育“实至名归” 2007年1月,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将免除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将普遍减轻。不仅如此,今年政府还启动了免费师范生教育计划,并增加财政拨款140多亿元完善国家助学体系。 (二)2亿多城镇居民受惠医保,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 7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主要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看病就医问题,共惠及2亿多城镇居民。(三)逾2000万农民纳入低保,城乡一体化再提速 7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7年我国将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目前纳入农村低保的人口超过2000万人。 (四)物权法施行,有恒产者有恒心 10月1日,物权法正式施行。这部在立法过程中多次刷新最高立法机关审议次数的法律,明确界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权与国有、集体财产权的平等主体地位,意味着更多的人将更充分、更平等地享受财富阳光。 (五)“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百姓进入理财新时代 10月中下旬,党的十七大召开,顺应中国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时代趋势,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六)廉租房“高调”推出,低收入群体有望“住有所居” 8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其中廉租房被摆在了显要位置。按照这一意见确定的时间表,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而到“十一五”末,全国廉租房制度保障范围要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七)食品价格上涨过快,政府频出调控之手 今年,以猪肉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为标志,食品价格居高不下,让人们特别是贫困家庭感受到了压力。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今年前11个月CPI累计上涨4.6%,预计全年物价将出现自1996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为调控肉价,中央财政增加约18亿元,用于补助城镇低保户和大中专困难学生。国家同时加大扶持生猪养殖户,仅实施能繁母猪补贴等,各级财政就增加支出48亿多元。(八)“劝辞风潮”起波澜,劳动合同法梳理劳资关系 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劳动合同法。随后在北京、广东等地发生一些企业与工龄较长职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或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的事件,最终形成一股“劝辞风潮”。而引发这股风潮的深层原因,正是即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 (九)太湖蓝藻事件暴发,催生“生态文明”新理念 5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席卷了江苏无锡,罪魁祸首是太湖蓝藻。随后,滇池、巢湖蓝藻也相继暴发,高增长的中国进入“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凸显经济高速成长之痛。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中国将在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对违法排污者采取“高限处罚”措施,并进一步扩大“区域限批”范围。随后,国家有关部门频频动用财税杠杆,调控“两高一资”行业,遏制资源过度开发畸形出口,抑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投资反弹。(十)调整休假制度引发全民关注,带薪休假有了法律保障 12月1日,面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实施,将原有的“五一”7天假期缩短为3天,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假期。同步出台《职工带薪休假规定》,为全面落实职工休假权利提供法律保障,使广大职工可以更加人性化地安排家庭及个人休闲。2008物价“五大”焦点问题待解2008物价“五大”焦点问题待解肩负“两个防止”的重任,中国经济即将迈入2008年,展望明年的物价走势,有一系列焦点问题在等待答案。 ■肉价会否大起大落 受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和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其走势已经成为判断CPI短期走势的风向标。 据农业部调查,9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0.4%,扭转了几个月来同比下降的局面;据国家发改委调查,10月底母猪存栏比9月份增加6.4%。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上周预测,从生猪生产周期判断,预计明年下半年生猪供给将明显改善。 但有关专家已经提前担心,如果产能增加过度,2008年或许又会出现相关产品的大幅回落。目前,国家发改委也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调控预案,防止再次出现猪贱伤农的情况,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发展。 ■粮价还要涨到何时 粮食价格的高涨是今年物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明年粮价的走势自然也关系到全年CPI的涨幅。 位于冀东平原的河北省深州市东安庄乡农民王敦,似乎隐约感到明年粮价还要继续上涨。他告诉记者,现在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割都是机械作业,要消耗大量柴油。而现在柴油提价了,明年的成本肯定要增加。 但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我国粮食连续4年丰收,今年粮食产量预计超过1万亿斤,小麦、稻谷、玉米国内供需基本平衡。虽然玉米产量略有减少,但在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和出口的情况下,我国玉米也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要。总体上看,明年粮价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这位负责人表示,大豆、食用植物油价格已涨至历史最高点,随着主要生产国种植面积扩大,明年5月份以后大豆价格可能逐步趋稳。 ■成品油提价了,涨电价还会远吗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11月1日,我国上调成品油价格,据预测此举将把CPI推高0.05个百分点。但由于调价半个多月以来国际市场油价继续大幅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没有根本缓解,有人在担心,明年成品油是否还会提价? 成品油、工业天然气的提价刚刚落定,有消息传来,提高电价的也在酝酿之中,作为上游产品,这些能源产品的提价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更大的范围讲,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已经箭在弦上,势在必行。专家表示,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标准偏低,理顺资源环境价格,对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抑制投资和出口过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也会一定程度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两难之中,何去何从,2008年或将就有答案。 ■货币政策到底要有多紧 应该承认,由来已久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目前还没有根本解决,由此也导致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继续存在。 5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年来首次强调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为贯彻会议精神,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央行8日下午宣布,决定从2007年12月25日起,4年多来首次双倍(调高1%)提高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从紧的大幕已经拉开,加之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行政手段,明年固定资产投放和外贸顺差问题有望得到好转,从而为防止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在美国不断降息的局面下,中国利率上调空间已越来越小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专家建议,借助汇率工具来缓解通胀压力。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但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美元持续贬值下将继续高企,输入型通胀可能给中国未来物价走势带来压力,货币紧缩和人民币升值将是政府对抗通胀的最有效方式。 ■楼市股市还会涨多久 今年以来,以股票和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过高,已经严重影响到公众的切身利益。 与商品服务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不同,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除了资产本身状况外,还取决于未来的再贴现率,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性。 但是资产价格的高企,会在很大程度上助长社会公众的涨价预期,从而推高物价,因此,中国社科院数量技术经济研究所李金华研究员表示,抑制资产价格过高上涨已是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内容。 记者截稿时得到消息,包括北京郊区在内的部分城市商品房价格开始出现下降,但是真降还是“假摔”,市场还广为猜疑,答案有待随后揭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