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全面解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全面解读

资源简介

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全面解读
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个部分内容在高考考点中属于理解要求。结合2007年高考命题预测,可以确定本考点需要结合时政热点以及教材其它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认识和理解。
  促进经济增长不仅体现为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为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⑴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都要求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体现了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⑵哲学常识表述: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与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⑶政治常识表述:战后五十多年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出现了空前大发展,其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均为罕见。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从追求数量增长转为质量提高,更加重视知识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各国最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当前世界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⑷经济常识表述:对于企业,要依靠科技和管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国家来说,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⑸注意: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GDP的增长也不等于发展,注意经济发展包括总量发展和人均发展以及质量的提高,还要注意社会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⑴就业的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⑵内涵:就业就是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
  ⑶解决就业问题的方针: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⑷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①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②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③发展中小企业;④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⑤发展第三产业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拓宽就业面,增加就业量的主要途径;
  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不大起大落。保持物价稳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⑴原因:货币发行规律。货币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⑵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是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违背货币发行规律的几种表现:①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出现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少了,势必会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②当货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社会经济生活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③误区:通货紧缩对于提高人们生活有利。注意从眼前和长远两个角度,结合通货紧缩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认识无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都有严重的危害性。④要求:必须抑制通货膨胀,治理通货紧缩,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⑶手段:①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国家的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②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通过履行发行、管理人民币流通的职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③适当的存款储蓄,利国利民。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利率抑制通货膨胀或者治理通货紧缩。如发生通货膨胀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回笼货币,减少市场上货币流通量,抑制通货膨胀;如发生通货紧缩,需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增加市场上货币流通量,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④调整国家的财政政策。在通货膨胀时需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减少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发行,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避免投资热加剧通货膨胀;在通货紧缩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发行,扩大内需,治理通货紧缩,拉动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入和支出的大体平衡。在当前国际分工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作用。
  ⑴稳定币值,对内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对外则表现为人民币的外汇汇率的基本稳定。
  ⑵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货币行使世界货币的职能。在国与国经济关系中,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⑶平衡国际收支的手段:①中国人民银行具有持有、经营、管理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的职能,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②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汇率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2005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水平升值2%。③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国际收支的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⑤征收关税,对一国进出口贸易起调节作用。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增强进口和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能力;其次,要通过进口,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扩大对外出口。
  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PAGE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