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8年广东高考政治预测专题黄锦强 (2007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德育课教师”双称号)(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政治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2007年广东省高考政治试卷突出反映了新课标理念,命题以基础与能力并重,引导考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身边的各种重大经济、政治、文化现象。注重对考生学习和发展潜能的考查,在能力考核过程中,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07年试卷特点分析1.各模块题目分布较均匀,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命题,体现高考命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题型内容单选题共26小题多选题共8小题简答题共3小题辨析题共2 小题论述题共2小题分值共150分时事政治714经济生活42132政治生活62129文化生活321133哲学生活62135选修内容27整套试题形式较为丰富,稳中有变、稳中求新,除了把漫画题设置为简答题外,尤其注重对图表题(第9、27、41题)的考查。试卷有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等五种题型,与以往试卷结构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仅在不定项选择题中作了一些调整。全卷涉及的知识点(含时事)共90多个,涵盖政治学科四个必修模块的所有单元,体现了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2.强化主干知识,突出能力运用。全卷注重考核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所考查的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如第8、16、22、23、39等题,就是直接考查课本主干知识。此外还通过选取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进行设问,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描述与阐述事物、论证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如第40、41等题。3.关注社会热点,时代气息浓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第10、27、28、29、31、40等题。内容涉及商品房价格、城乡收入差距、中国入世五周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社会热点。全卷试题大都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体现了生活化的特色。4.注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适度加大了对文化生活的考查力度,着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如第21题,以岭南特色的音乐曲目为背景,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如第17、19、34等题,分别从人生价值的实现、知识与道德的关系、正确交友等方面,对考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5.注重考查思想方法和综合能力。如第37题通过对“影视翻拍”文化现象的评价等内容,考查考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的能力。此外还分别设计了要从政治学、哲学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跨章节的不同知识点来回答,如第38、40、41等题。 二、试卷不足之处1.广东地方特色稍显不足。整套试卷只有两题提到了广东,一个是第21题: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另一个是第41题:材料l:2001年-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作为自主命题的省份,仅有两题显然是不够的。2.对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考查不够。一是没有专门的探究性题目,在这方面不如江苏、上海的高考试题出的好。二是考查力度不够,虽然在第40、41题有所体现,但是没有系统的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3、部分题目与社会热点的结合度偏低。如第8、16、23、39等题,由于高考不回避热点,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可以加大对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三、08年广东高考命题趋势预测1.坚持总体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的原则,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试题具有较强的区分度,体现选拔性相信明年高考政治试题会在命题思路、题型和风格上基本保持稳定,以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命题基本思路是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推进高中新课改。题型和风格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同时试题选材将更加典型、立意更加新颖、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畅达、设问更加灵巧、逻辑更加严谨。今后的试题既能较好地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可能突出考查程序性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有力地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现象。另外追求区分度,体现选拔性。 2.试题以知识的主干化、网络化主体,更加注重政治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凸显试题的基础性新课程标准政治科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从广东卷的命题范围涉及新课程四个必修和《国家和国际组织》、《经济学常识》两个选修的内容,知识内容多,考查面广。因而试题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必然着重考查主干知识,突出体现试题的基础性。区分度高不等于试题就一定难,如果试题过难,恰恰没有了区分度。广东卷涉及的知识点90个(含时事),涵盖政治学科四个必修模块的所有单元,所考查的是学科的所有知识。尤其注重考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能根据材料和设问跨章节地灵活调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知识点,生成符合要求的答案。因此,试题的基础性也不等于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点。 ?3.试题继续坚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08年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将更加完全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试卷把理论观点的考查寓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之中,贴近学生生活,将继续保持选材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特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这种试题既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又是对生活、实践的指导和关照。学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者,体现亲身体验的快乐。当然这种对生活的关注还表现在关注经济生活,关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4.试题仍然坚持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增强探究性,加大开放性力度试卷将在继承往年高考命题的基础上,追求高考改革意识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致。无论在设问形式上、还是在答案的设置上,都会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力求并加大试题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力度,是政治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开放性试题不仅内容具有丰富性,解法具有探索性,思维具有发散性,答案具有多元性,效能具有创造性,而且考查的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回答这些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试题时,以所学知识为依托,发挥丰富的想象,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视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考试中增进与体验健康的情感。5.坚持开发地方考试资源,着力体现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广东试题注意开发广东的考试资源,大量选取反映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成就的素材,利用校本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成果,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这种设置凸现亲和力,会拉近试题与考生的时空距离。可以预料,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地方资源将是命题的重要素材之一。 6.试题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运用图表设置新情境,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科学精神的本质在于求真,即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文精神的本质在于求善,即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08试卷将更好地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尤其会突出科学发展与奥林匹克精神、众多民族精神的结合。史料、图表和漫画是命题专家设置问题新情境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样既可以充分体现政治的学科特色,又可以增加试题的可读性和形象性。四、对08年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首先要打牢基础,注重知识整合,提高综合探究能力。综合能力测试突出能力目标,但必须以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铺垫。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对内对外发散联系,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构筑学科内知识体系,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与课改精神和广东地方特色相结合。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高考试题的题干均运用“新情景”编制,这就要求考生们平时必须要关注时政,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和自己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如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香港回归10周年、建军80周年、十七大的召开、北京奥运会等社会热点,都要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因此要特别加强第二轮的复习,将热点专题进行扩展。 再次要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技能。在把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就尤为重要。平时老师上课是理论联系实际,而考试则是实际联系理论。为此,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如材料式试题一般要做到以下四点:读懂材料(包括确定中心、分出层次);读懂设问(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联系知识(材料与问题所需原理、知识点);组织答案(将课本知识与材料相对照整合出答案)。 最后试卷的答案语言要科学规范。在高考考查的五种能力中,其中一层就是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和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学生组织答案的语言只有向教材语言或时政术语回归,才能避免出现语言不规范、表述不准确等现象。特别是在计算机辅助阅卷的情况下,答题规范显得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