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强化训练题(10) 一、选择题 1. 我国1月均温南北差异大,主要原因是A. 距海远近 B. 河湖分布 C. 地形地势 D. 纬度位置2. 在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 藏族——《刺勒歌》 B. 回族——雪顿节 C. 蒙古族——信天游 D. 苗族——吊脚楼3.“小桥流水人家”是我国某区域的典型景观。它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的A. 横断山区 B. 太湖流域 C. 宁夏平原 D. 青藏高原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图1),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国家级新区。回答4~6题。4. 雄安新区所在省的行政中心是 A. 太原 B. 武汉 C. 石家庄 D. 济南5. 下列对雄安新区自然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位于南方地区 B.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 该地沟壑纵横 D. 该区域人口密度较高6. 图中M河是我国著名的母亲河,下列对该河描述正确的是①它流经青、川两省 ②上游水能丰富,航运便利③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④下游河沙淤积,成地上河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回答7~9题。7. 从图中可知我国的地形特点是A. 地势西高东低 B. 平原和盆地面积广阔 C. 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 D.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8. 对于②区域环境特点的描述,最为合理的是A. 海拔最高的牧区 B. 天府之国 C. 红松之乡 D. 干旱的宝地9. ③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其发展农业的有利人文条件是①地势平坦 ②劳动力充足 ③降水丰沛 ④耕作历史悠久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0. 浙江余杭反山墓地是良渚文化中期的遗存,11座墓中出土了3200余件纹饰精美的玉器,尤其是出土了玉璧、玉琮、玉钺等礼器,这些资料印证当时A. 手工业的发展 B. 处于工业文明时代 C. 夏王朝已建立 D. 处于旧石器时代二、非选择题11.图3为我国某区域地图,图4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问题。(1)据图3说出甲、乙两地地形区的名称。(2)据图4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候特征的差异。(3)综合上述信息,推测甲乙两地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1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据图5说出长江的发源地、大致长度和注入海域。(2)结合图5和图6,说出长江武汉段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原因。(3)简述长江对城市上海形成与发展的作用。1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距今9000年前后,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以及辽河流域开始出现农业聚落,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出现了古城遗址。农业聚落的形成依赖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从农业聚落到古代城市的演进说明了什么?材料二:(2)有学者认为从历史资料角度看,这些文字可信度比较高。请说明理由。材料一、二告诉我们,要了解早期人类历史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材料三: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 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3)结合材料三,说说在介绍孔子生平时使用的时间纪年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B C B B A B B A二、非选择题11.(1)甲:内蒙古高原;乙:东北平原(2)气温差异:甲地比乙地1月气温低(冬季气温低),全年相对温差大。 降水差异:甲地比乙地7月降水少(夏季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相比乙地较小些,全年降水少。(3)甲地适于发展畜牧业,乙地适于发展种植业。12.(1)各拉丹东雪峰,6300多千米,东海。(2)水文特征:流速缓慢;流量大;汛期集中在夏季(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原因:落差小,地势平缓;受季风影响大。(3)便于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水源。13.(1)大江大河流域(或:地势平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地区)。农业技术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2)这些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早期活动中遗留下来的,作为实物资料是重要的历史证据。考古发现(实物资料)。(3)春秋末期,朝代纪年法。公元前551 年(或公元前479年),公元纪年法。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