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8年高考时事热点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文综创新练习一、热点材料:2007年12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达成协议,通过了一项计划,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从而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这张“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议题确立了议程,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有利气候技术的方法,以及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等。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3日开幕以来,着重讨论了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等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来自190多个国家的代表和科学家参加了大会。大会旨在就达成一项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国际协议,以取代即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由于立场上的重大差异,美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激烈交锋,争论和妥协成为贯穿大会的显著特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才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成功。二、创新练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着重讨论了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等问题,最终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据此回答以下1-2题:1. 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这从哲学上来说: A 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自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B 虽然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还不能摆脱大自然的束缚C 人与气候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D 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应该善待人类2.“巴厘岛路线图”是各方努力的成果,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我们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成功的期盼看作是一种理想的话,那么它应该属于以下哪种理想: A 最高理想 B 职业理想 C 社会理想 D 道德理想3.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这启示我们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有利于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③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④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联合国气候专家今年早些时候发表报告说,如果若干国家和地区大幅度排放废气,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我们居住的整个星球将“百病丛生”,“病征”包括海平面上升、干旱、天气恶化、物种绝迹等。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合作性原则5.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是目前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点,同时该燃料在我国也完全适用。我国推广汽车用乙醇汽油产生的影响有①缓解石油紧缺矛盾,实现能源多元化战略 ②为我国储粮陈化寻找深加工出路 ③减少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④造成粮食紧缺A.①②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阅读下图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6—7题。6.下图是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请阅读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 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 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7.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滥砍滥伐 ②工业排放的废气 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 ④汽车排放尾气 ⑤家庭炉灶 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⑤右为某群岛示意图,a为20o,M线为昏线,读图回答8—9题:8.若此时,一艘油轮在N地发生泄漏事故,油膜的扩散方向是A向东扩散 B向西扩散C向南扩散 D向北扩散9.危及该群岛经济发展和生存的环境问题是A飓风 B全球变暖C海洋环境污染 D地震10.20世纪后期,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概念转化为行动的国际文件是A.《联合国宪章》 B.《阿拉木图宣言》 C.《里约热内卢宣言》 D.《马斯特里赫条约》11.美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激烈交锋,争论和妥协成为这次大会的显著特征。在对待全球气候问题上的态度形成如此鲜明的反差表明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立场不同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不同的导向作用C.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时是有条件的,有时是无条件的D.各国的国体、政体不同12.为了控制燃烧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专家在会上呼吁大力推动科技研究和创新,开发太阳能、核能、水电等清洁能源,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A.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C.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能起指导作用D.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13.一直拒绝欧盟建议厘定减排目标的美国,在成功取得许多国家的让步、不再坚持要在草案中提到减排目标后,作了轻微让步,使大会得以通过“巴厘岛路线图”。这表明美国政府履行了①政治统治职能 ②经济职能 ③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对外交流职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大会开始时,美国副国务卿多布里扬斯基表示不接受草案,坚持减排目标应在之后两年的谈判,并称发展中国家应为减排负更多责任,这说明A.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B.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科技发展的行政领导C.美国政府准备用计划经济来取代市场经济D.美国政府准备加大对石油等能源的生产数量15.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②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列举一例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2)③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别列举一例②阶段与④阶段的主导产业,并比较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何不同?(4)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与图中哪个阶段相符?为改变这种状况应采取哪些措施?(5)从经济学角度说明世界各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问题?参考答案:1、A 2、C 3、A 4、C 5、B 6、B 7、D 8、A 9、B 10、C 11、B 12、C 13、D 14、A(1)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先污染,后治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数量的增长;例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事件、全球变暖、欧洲的酸雨、臭氧层破坏等。(2)变化: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水平逐步下降,环境质量稳步提高;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由观念走向实践;增加环保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工业技术进步。(3)②阶段: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建立在区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④阶段:微电子工业、生物工程等;知识和技术。(4)与②阶段相符;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搞好生态建设,加强污染治理。(5)①发挥各国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②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扭转高消耗、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发展道路。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③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④协调好适应气候变暖消极后果的行动,建立和完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有利气候技术的方法,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