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8年高考时事热点 中俄总理第12次定期会晤和俄罗斯“中国年”闭幕 热点材料:应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祖布科夫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11月5日至6日对俄罗斯联邦进行正式访问。11月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中俄总理第十二次定期会晤。温总理还与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举行了会见。2007年11月6日晚,“中国年”闭幕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隆重举行,温总理和俄罗斯总理祖布科夫共同出席。“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合作促进发展。让我们两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美好未来。”温总理发自肺腑的讲话道出了中俄两国民众的心声。由中国音乐家精心奉上的华彩乐章,为历时一年的俄罗斯“中国年”画上了圆满句号。中俄“国家年”虽然结束,但其倡导的“世代友好,携手共进”精神将世代相传,它所创造的两国合作新模式将成为中俄关系的宝贵财富,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知识链接:一、政治学科1、经济常识:经济全球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哲学常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发展和矛盾观点。3、政治常识: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建立国际新秩序、和平与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二、历史学科 1.了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类似之处。2.了解二战的转折点出现在苏德战场的主要原因。3.了解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的重要意义。4.了解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的历史。5.能源利用的发展与三次技术革命。6.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石油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三、地理学科1.了解俄罗斯的行政区域、人口和自然地理。2.了解中俄两国交界处的地形、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3.能源的分类。4.世界主要能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世界能源问题的实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及原因。5.我国主要能源的分布、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国能源的跨区域调配。6.能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7.俄罗斯的位置、疆域、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8.俄罗斯气候和经济的地区差异。创新练习: 2007年11月6日晚,“中国年”闭幕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隆重举行。俄罗斯总理祖布科夫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致辞。据此回答1—3题。 1.祖布科夫说,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是为了造福两国人民,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俄方愿与中方一道,秉承“国家年”的精神,不断巩固和加强战略协作,使俄中关系成为睦邻友好的典范。祖布科夫的讲话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有 ①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彼此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层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温家宝在致辞中指出:历时两年的中俄“国家年”举办了500多项活动,加深了两国政治互信,推进了务实合作,以其丰硕的成果在两国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说明,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是由①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国家利益决定的 ③国家力量决定的 ④国家制度决定的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俄罗斯“中国年”的成功举办,有利于: ①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②促进中俄文明的交流借鉴③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巩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7年11月6日,中国和俄罗斯6日共同发表了《中俄总理第十二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据此回答4—6题4.早在1689年,中俄就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对这个条约表述正确的是因条约不公正,双方进行雅克萨战役 ②将外兴安岭划定为中俄东段边界 ③乾隆帝同意中国代表团做些让步 ④这是中俄双方第一个边界条约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5.1949年底,中苏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是A 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 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C 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 D 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6.下列事件或活动中,苏联对中国历史起到促进作用的有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② 第一次国共合作 ③遵义会议 ④ 第二次国共合作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俄罗斯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具有独特的自然特点。回答7—9题7.下面关于俄罗斯的气候类型表述正确的是 ①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远东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③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温差普遍较小,1月平均温度为—1℃到-27℃,7月平均温度为1℃到17℃。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8.俄罗斯与我国东北地区仅一江之隔,又有铁路相通。历史上两国就有密切联系。“一江”是指A.鸭绿江 B.图们江 C.乌苏里江 D.黑龙江9.2007年是俄罗斯“中国年”、十月革命90年。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以乌拉尔山为界)的基本经济指标(%)经济地带面积人口工业产值农业产值科技力量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淡水资源水力资源农业用地东部752120205907080949510西部25798080951030206590材料二: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说:“造成苏联今天的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的解体是从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坏了这个帝国。”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材料三: 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是双方为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而采取的重大步骤,目的是深化友谊、密切合作,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活动,充分体现了两国合作健康、快速发展的主旋律。今天的俄中关系堪称睦邻友好与相互尊重的典范。俄中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两国的现代化进程。 (1)俄罗斯东部面积大,人口少的原因是什么? (2)俄罗斯东部地带能源、矿产、森林、水力资源丰富,但工农业产值低的原因是什么? (3)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5)中俄之间贸易的互补性有哪些?(6)简述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的政治经济意义。参考答案:1、C 2、B 3、A 4、D 5、D 6、C 7、B 8、D9、(1)西部受西风影响,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东部受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气温低,夏季无霜期短、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俄罗斯是欧洲国家,历史上人口主要居住在西部。 (2)气温低,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人口少,工业城市少,多数资源运往西部大城市。 (3)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长期错误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引起社会、政治危机;共产党腐败变质和脱离群众;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苏联的混乱;西方的“和平演变”等。 (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冷战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现在是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5)俄罗斯是资源大国,可向中国出口资源,尤其是能源,俄罗斯也是科技大国,可向中国出口先进技术,中国加工业、制造业发达,可向俄罗斯出口家电、服装、日用品、普通机械产品,以及各类农产品,两国贸易互补性很强。(6)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是双方为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而采取的重大步骤,目的是深化友谊、密切合作,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活动,充分体现了两国合作健康、快速发展的主旋律。今天的俄中关系堪称睦邻友好与相互尊重的典范。俄中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两国的现代化进程。“国家年”活动是极为重要、规模宏大、影响广泛的系统工程,这一举措将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