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8年高考时事热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 【热点材料】2007年9月29日是邦交正常化35周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互致贺电。温总理在贺电中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中日友好政策,愿与日方一道为全面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做出共同努力。刚上任四天的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在贺电中说:35年前的《日中联合声明》在两国间架起了桥梁,其后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使之成为钢铁之桥;在迎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之际,决心与中方加强合作,为构筑“战略互惠关系”,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建设性的贡献。当天,福田康夫还就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致了贺信。【知识链接】(一)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都强调中日双方共同致力于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这是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面向世界。中日邦交正常化大大促进了双方和平、稳定与繁荣,充分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二)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1.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发展。35年来,中日两国人民坚持中日友好政策,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我们要重视这种精神的作用,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迈上新台阶。 2.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彼此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中日都是亚洲和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不仅是东亚地缘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开放性国际合作的典范。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中日双方强调要加强合作、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这是为推动两国关系“以历史为鉴、面向未来”而采取的重大步骤,会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关系迈上新台阶。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当前中日关系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影响双方关系的一些错误社会意识,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教科书问题等,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此,全面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任重而道远。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1.国家职能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坚持中日友好政策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决定,又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2.国际关系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和利益,也关系到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5.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是地缘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开放性国际合作的典范,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完善。 6.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日中联合声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及温总理在贺电中肯定的中日交往成果都充分说明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创新练习】1.温总理的“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观点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与质变的观点 C.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2. 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这主要决定于( )A.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两国的国家利益C.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D.两国的社会制度3、1972年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的原因有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③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两国人民的要求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当前,影响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A.国家利益问题 B.靖国神社问题 C.台湾问题 D.意识形态问题5、35年来, 中日双方贸易每年都大幅度增长。下列关于中日贸易增长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 中日经济的互补性 , 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B. 中日贸易增长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C. 中日贸易发展中 , 我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 D. 发展中日贸易符合双方利益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中两国在地理上是无法迁移的“一衣带水”的邻邦。不论今后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日中关系对两国而言乃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却是不会改变的。35周年这个关头对两国而言只是一个途经点,但同时也是重新思考日中关系重要性的良好时机。我将继续重视两国间的对话,并愿意致力于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摘自2007年9月29日福田康夫就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的贺信材料二: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摘自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2)从政治学角度请你谈谈对材料二的看法。【参考答案】1、注意“唯物辩证法”,因此C排除,B、D未体现。故选A。2、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故选B。3、①②③④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日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的原因。故选D。4、注意“核心”二字,故选B。5、注意逆向思维“不正确”, “我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错误,故选C。6、本题以“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和“福田康夫就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的贺信”为载体,从哲学、政治学来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要防止审题失误和材料、理论“两张皮”现象。(1)问要注意“哲学”角度,要从材料提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和内外因的辨证关系等哲学道理。(2)问要注意从《中日联合声明》的材料中提取相关的“政治学”道理。答:(1)。“日中两国在地理上是无法迁移的一衣带水的邻邦”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日中关系对两国而言乃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却是不会改变的”、“愿意致力于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体现了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5周年这个关头对两国而言只是一个途经点,但同时也是重新思考日中关系重要性的良好时机”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和内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2).A、国家性质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了“复交三原则”正体现了这一点。B、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的变化。“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正说明了这一点。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努力与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是这一点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