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8年高考时事热点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背景材料】2007年12月31日,胡锦涛同志发表新年贺词,他在贺词中表示要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将改革不断地推向深入,加快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考点连接】历史学科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2.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3.对外开放的历程与特点;中西之间的文明交流;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5.中国改革和世界其他重大改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政治学科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质量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3.科学发展观理念与实践。地理学科1.安徽、四川农村改革;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特点;3.东南沿海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和成就;4.区域发展问题: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综合测试】1.右图是1979年1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邓小平,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请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这幅图反映了( )①中美正式建交 ②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③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 ④美国新闻界希望中美关系尽快实现正常化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2.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B.有法不依现象严重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3.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春节时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不能反映的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增加了农民的困苦B.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了新希望C.农业合作社帮助农民摆脱困境D.农村改革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4.中共十五大提出了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其“新”在( )①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 ②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具体体现在( )①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 ②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③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6.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十四大哪一内容直接相关( )A.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发展乡镇企业7.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圈地运动”式的工业化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条道路是( )A.建设生态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D.科技兴农战略8.目前利用网络犯罪的案件不断增多,国务院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一个决定草案,进一步明确对利用互联网犯罪予以惩处的刑法适用问题,并明确规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表明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B用法律维护网络安全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C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利执行机关 D用法律维护社会安全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9.由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引发的“朝核危机”,在中国政府的翰旋下,到2007年10月,已经先后在北京举行了六轮由朝、美、中、韩、日参加的六方会谈,使这一问题由原先的对抗转向了对话。这表明 ( )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B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承担更多国际义务C我国政府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10.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中国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A我国的计划经济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存在了 B市场与计划不能并存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11.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材料二 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1)材料一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中两国改革发生背景的相似之处。(3)结合所学,谈谈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4)从不同社会制度相互借鉴的角度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感悟。【参考答案与解析】1.B ③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是无关题支;④美国新闻界希望中美关系尽快实现正常化与中美正式建交事实不符合。2.D 主要考查概括思维能力,题干的核心思想是亟待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其他选项也是反映,但是不是最主要的,这道题属于程度型选择题。3.C 主要考查历史阶段性知识掌握程度。农业合作社1953-1956年建立。题干重要信息是4.D.中共十五大之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D.人民代表大会制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一贯的,不能体现与时俱进。6.C.考查考生联系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7.B.中西比较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8.B.考查考生概括思维能力。最高决定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错,C、D项和题干要求不符合。9.C.考查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思维能力。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能与题干信息构成论证关系。10.D.关键信息:新中国建立后;执政能力提高。11.解析:200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是重要的热点问题,而制度创新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热点问题。本题采用文明史范式,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考察美国和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应对措施,凸现了创新精神的价值,又和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相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价值。参考答案:(1)推行“新政”(2分);稳定资本主义制度(2分)(2)面临发展困境。美国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2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过于僵化,经济发展举步维艰。(2分)(3)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如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推行福利制度、兴建公共工程,缓解了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2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城市探索国有经济的改革道路,发展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2分)(4)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美国罗斯福新政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计划性特点,缓和了经济危机;中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做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