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教材解读(10张PPT)+单元试教汇报(6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教材解读(10张PPT)+单元试教汇报(69张PPT)

资源简介

课件10张PPT。【物质的变化】单元解读123目录
CONTENTS单元背景及其说明物理变化物质的两种变化小学阶段对物理变化的认识主要是物质状态的变化——位置、体积、温度、形状、压强以及三态的变化。对于6年级的学生大多完成了物理变化的基本认知。化学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由此形成对自然界的基本认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变化的。
这是进入6年级后,学生要形成的认知。
物质变化初期的【化学变化】到现在的【物质的变化】:科学家团队为主全力打造,力求在科学的认识、思维、方法、模式等方面突破所谓“小学的科学课不够科学”的大众浅识。在教材的审定过程中,鉴于某些专家的提议,也为了从文字和内容全面对应课程标准,将单元名称改为【物质的变化】,力求为学生科学观、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单元背景及其说明01【物质的变化】认知特点
——思维、逻辑、方法21.教材始于“生活中的物质及其变化”,用事实说明物质的多样、变化的多样…… 用简短的语言和大量图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各种各样的物质、无处不在的变化,而这些最常见、最普通的物质、变化往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确是很典型的教学资源(水、食盐、铁锅、米饭、煎蛋……)结论一: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一、用“叙事+实验”的方式呈现 科学的观察视角结论一: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二、用“变化”引导 科学的思维和逻辑2.用简单巧妙的实验发现科学是有逻辑的
对比实验:白糖、食盐、小苏打
第一组:滴水
第二组:加入白醋
收集气体
密封袋里完成实验:设计巧妙、现象明显、观察方便。
进一步观察
白醋浸泡的蛋壳、贝壳
发现气体——查资料(资料检索的意义)
更高的视野——气体与人类的关系观察现象结论一: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三、突破以往知识结构模式,在学段范畴内实现跨领域认知3.将认识视野延伸至人与自然的各个角落,为科学概念的进阶提供知识基础(5-7课)。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美丽的化学变化
2.实现与初中科学思维和认知方法的衔接。
3.对物质世界认知上的观念提升。
对物质世界认知上的观念提升理解科学是教材编者的基本素质。有两种研究思路最为重要:一种是对科学本身的研究;另一种是对科学概念框架的研究。【物质的变化】是概念框架的一种形态。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中小衔接,知识方面的衔接研究颇多,但是都没有明确指向(导航图)。这个单元力求在知识和观念上,与学生的后续学习建立联系。科学课程仅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理解科学的途径之一,【物质的变化】中渗透了科学家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希望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有一些启发,建议老师们对研究,发现这个单元的价值所在。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经历资料阅读、信息交流、推理论证等学习过程,体会物质无处不在、变化无处不有。进入中学之后,随着对物质更深入的认知——物质的守恒(能量、动量),发展正确的物质观和世界观。对物质世界认知上的观念提升03课件69张PPT。《物质的变化》1234目录
CONTENTS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 概述基于文献,理解相关概念基于课标,理解教材体例基于教材,实现教学进阶。基于学情,符合认知水平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基于文献,理解相关概念《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相关概念的解释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我们对本单元相关概念的理解。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我们对本单元相关概念的理解。 在《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这本书中提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物品”,包括空气、水和不同种类的固体,统称为物质。对于物质变化是这样解释的:有些物质结合在一起时会形成新的物质(或一些物质);有些物质简单地混合在一起,不会发生持久的变化,常常可以把他们重新分离。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 在《小学科学课标》和《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中对本单元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提出的“物质”“物体”“材料”是物质科学中的最基本概念,“物体”是具象化了的物质,“材料”是功能化了的物质,正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特征和“材料”性能的认识,学生才能逐渐形成“物质”概念。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 在知识学段目标中指出: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变化;在物质科学领域学习内容中指出: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燃烧后的火柴、生锈的铁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燃烧的火柴生锈的铁锅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物体: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生活中存在的占据一定空间的个体,一般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物质:宇宙间存在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质量和能量,能够被观测。如:声音、光、空气和水、山石和树木,火焰和电流,以及人体等。
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即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如:位置、体积、形状、形态、温度等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组成物质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化学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物理变化,常有发光、吸热、放热等现象。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烟花绽放等。 1.基于课标,理解教材体例四板块式结构帮助教师理清探究流程。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 利用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和清晰、有过程的图片呈现教材内容,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基于课标,理解教材体例 “源起生活,归纳本质,再回归生活”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教师理解科学本质。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 《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的每一课都呈现出四板块式结构。让不同教龄的科学教师都能体会到科学家做研究的过程,这样的体例让教师能很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流程,真正做到了编者给上课教师“一条线索”,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 《课标》在前言中提到: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本单元教材内容,从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吃”这方面开始了研究物质变化的学习。这是“源起生活”。接下来,教材编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物质间的各种变化,如厨房中一些物质间的变化、地球家园中的物质变化、我们人类本身生命体的变化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归纳出物质变化的本质,这是归纳本质,本单元的最后,教材内容又回归到物质变化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这样的逻辑关系恰恰体现了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生活的科学本质。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 《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到: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应当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活动性、生动性和开放性。 12岁的小学生认知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本单元出示了很多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和清晰、有过程的图片呈现教材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基于课标,理解教材体例《物质的变化》属于小学科学课程高阶内容。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基于教材,实现教学进阶 本单元内容与九年级“化学”第一课《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衔接紧密。 1.基于课标,理解教材体例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基于教材,实现教学进阶 整个教材呈现双螺旋上升的结构,《物质的变化》这一单元位于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属于小学科学课程高阶内容。学生对教材内容中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的理解也达到一定的高度,要从现象看本质,要具有较强的归纳能力,教材的内容安排也是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问题。此外,本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完成了小学阶段一些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知,启下是为中学学习一些复杂的化学变化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基于课标,理解教材体例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基于教材,实现教学进阶 初中九年级教科书提出了化学是什么?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这一单元的研究主要是物质变化中的化学变化,理解物质变化的核心是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为学习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完整、系统知识做好铺垫。 1.基于课标,理解教材体例揣摩教材内容 感悟科学本质01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的《儿童心理学》中提出,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即小学阶段,属于具体运算阶段;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即初中阶段,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本单元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有着较强的探知欲望,并且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一些合作探究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教材中选择的内容大多数是他们既熟悉又不甚了解的现象,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从文本到实践,精心设计探究活动。(1)围绕探究目标,体现探究要素(2)回归科学起源,领悟物质的变化(3)依托教材,兼顾儿童认知特点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1(1)围绕探究目标,体现探究要素
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的实验
聚焦——出示材料——大胆假设——
实验——研讨——结论
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八大要素(2)回归科学起源,领悟物质的变化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科学家研究的历程:
发现煤块上的花纹——大胆假设——提出问题:如果植物是落下来的难道还会分层落吗?——继续思考,会不会是植物本身变成了煤?——亲自考察——发现问题——再次大胆假设——得出结论。
关于煤炭的讲解(3)依托教材,兼顾儿童认知特点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 学生对小苏打缺乏了解,因此确定学习起点从认识小苏打开始。第二课 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从实践到结论,促进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2对比颜色变化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1)谁动了我的苹果 第1课 厨房里的物质和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颜色变化是产生了新的物质吗?2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2)抓住二氧化碳 小苏打白醋实验
将气体抓在手里——直观感受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奠定基础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3)黑你没商量——加热白糖实验 对比实验现象——发现产生新物质
通过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达到了发现新物质产生的目的。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4)大虾害羞了 生熟灰色红色本质的不同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5)石头开花了——煤块上有化石印迹 图片资料科学家研究历程化学变化加热白糖小苏打白醋收集产生气体蜡烛燃烧2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3从一到更多,灵活运用教学方法(1)以探究式教学为主2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 归纳—演绎法
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1.硫酸铜溶液与
铁钉的反应
2.硫酸铜溶液与
小苏打溶液的反应
3.淀粉与碘酒的
反应
归纳出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生成沉淀和产生气体都是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第4课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 讨论法交换意见获得灵感尊重差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 演示法 演示实验: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观察蛋壳表面的变化。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观察的实验,我们采用演示法来教学,将实验杯放在班级,使学生经历一个长期观察变化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甄选精品活动,体验探究力量2 阅读法 让学生通过查资料的方法,搜集能够证明岩石和矿物以及大气层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经历科学阅读,大大提高了本节课的学习效率,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象,能够多角度地去解释大气层和地壳层这些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的变化。第5课 大气层和地壳层的化学变化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调查问卷利用调查问卷,初探学生的前概念水平。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7个开放性的问题。8个六年级教学班。共计358名小学生。去掉空白卷,共有352份有效问卷。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你认为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你家厨房有哪些物质?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1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2物质会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明。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2物质会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明。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3将下列物质变化进行分类,并且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①铅笔折断②气球吹鼓③纸燃烧④冰融化⑤放烟花⑥铁生锈⑦面包发霉⑧糖溶解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3将下列物质变化进行分类,并且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①铅笔折断②气球吹鼓③纸燃烧④冰融化⑤放烟花⑥铁生锈⑦面包发霉⑧糖溶解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第4题第5题第6题调查问卷1.学生对物质、物体等概念没有明确的认识;
2.对物质变化的理解停留在现象层面,对本质的变化不甚理解。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学习记录利用记录单,分析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厨房中的物质与变化》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产生气体的变化》《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纸笔测试利用纸笔测试,再探科学概念的掌握。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填空排序简答选择连线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03培植科学思维 实现儿童理想精益求精 臻于至善煤矿产区吉林省长春市煤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地域差异非煤矿产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煤。教师可以想各种办法买到煤块,但带有化石印记的煤块并不多见。日常生活中常见,甚至可以参观相关的博物馆。阅读书籍、教师讲解。精益求精 臻于至善04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