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政治备考:“三管齐下”防经济过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8高考政治备考:“三管齐下”防经济过热

资源简介

2008高考政治备考:“三管齐下”防经济过热
【时事背景】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打出一组货币政策“组合拳”:同时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存贷准备金率和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等三项货币政策。这是近10年来首次同时宣布上调存贷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理论分析】
1、经济常识
(1)中国人民银行的决定,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进行金融控制和管理,运用利率、汇率等各种手段,贯彻实施政府调控经济的意图。
(2)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国家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利率、汇率等调控手段对经济运行的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的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说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处于需求过旺,经济增长过快的状态,通过上调利率水平,防止和克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严重失衡,使市场经济平稳地运行。
(3)央行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具有开放、平等和竞争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平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防止资本市场过热。
(4)央行的调控举措,是我国国家机关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有效地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完善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这一职能的行使,体现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2、政治常识
(1)央行的调控措施,说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正确的政治领导主要表现在发展经济上。
(2)央行的调控措施,体现了国家履行经济建设的职能,以促进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3)央行的调控措施,体现了国家机构活动对人民负责原则。
【训练题】
1、2007年以来,央行已分别于3月18日、5月19日、7月21日、8月22日、9月15日五次加息。对于加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控制通胀风险 ②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流向
③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④是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这是因为:
①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导致出现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②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还不完善 ④我国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下列选项中,对于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B.防范信贷风险
C.降低交易成本 D.增加国民收入
4.银行一年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为1.98%,利息税税率为20%。某上市公司股票预期每年可以获得4.5%的股息。10000元存入银行,一年后的税后利息收入是:
A.198元 B.396元 C.237.6元 D.158.4元
5.若张先生将10000用于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一年后的股票价格可能是:
A.14500元 B.10450元 C.22727元 D.14050元
6.王某是一单位职工,月工资1500元,每月依法上缴失业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共计80元,向保险公司交付人身意外保险费20元,到银行存款400元,剩余1000元现金用于家庭生活开支。其中属于投资行为的是:
①上缴的失业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 ②交付的人身意外保险费
③银行存款 ④手持现金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7.背景材料:由于股市的火爆,与上年同期发行首日即销售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的情况相比,5月10日发行的2007年凭证式(三期)国债遭到罕见的冷遇。
辨题:股市火爆是因为股票投资收益高于国债,但投资者应注意防范股市风险。
8.2006年4月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但存款利率不变。于是出现了下列情景:
一位退休老人,在银行有2万元的定期存款。当他去银行取款时,银行营业员问他还存不存,他毫不犹豫地说“存”。
一位中学老师说:“贷款利率上调,但房价涨得更快,还是投资房地产合算。” 一位工程师说:“买股票、买企业债券都比存款强。”
(1)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和方式有哪些?
(2)贷款利率上调,但存款利率不变,更显存款利率低,会不会使银行存款数额急剧减少?
(3)假如你家有一笔余钱,你准备如何投资?
9.中国人民银行打出一组货币政策“组合拳”,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请问,这是国家运用什么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并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
10.材料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在办理企业和个人信贷业务过程中,均把查询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作为贷前审批的条件,平均每天查询量近30万笔。据对商业银行的调查,通过查询这个系统拒绝的企业贷款申请额占企业贷款申请总额的2.5%,拒绝的个人贷款申请笔数占个人信贷申请总数的10%。
材料二: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企业的信用度越来越重要。银行贷款没有如期还,偷逃税款.甚至欠账不还等,都可能在企业征信体系中留下“污点”记录。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就很难获得良好的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甚至没人敢跟你做生意。
(1)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在贷款前查询贷款人的信用情况?
(2)结合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解析:④的说法本身错误,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
2、A 解析: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信用缺失的现象,主要从市场经济的缺陷和现阶段的经济、法律制度上找原因。生活水平不高并不一定会导致信用缺失,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也不符合现状,所以本题选A项。
3、D解析:本题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与增加国民收入无必然联系。
4.D解析: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存款所得利息应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10000元存入银行,一年后的税后利息收入为(10000*1.98%)*(1—20%)=158.4元。
5.C解析: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存款利率*所持股票数。购买这家公司10000元的股票,一年后的股票价格可能是4.5%/1.98%*10000=22727元。
6.A解析:投资是指一切能够在未来带来预期收入的行为,其特点是购买这些物品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在未来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即居民将自己手中的闲散资金加以合理运用,通过购买某种资产,使自己的资金得到增值的行为。将钱存入银行或者购买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都是投资行为;手持现金、上缴的失业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则不属投资行为。
7、(1)股票投资收益一般高于国债,但并不必然高于国债:股票投资的收入一部分来源于企业利润,公司有盈利股票投资才有收益,如果公司倒闭,股东反而要赔本;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价上升的差价。但由于股价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性很大,有可能使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2)当前我国股市投资火爆,一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较好,投资者普遍看好我国经济前景;二是由于居民储蓄较多,资金流动性过高;三是由于股民投资热情过高,风险意识不强。
8、⑴有存款储蓄、购买债券、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和投资房地产等。
⑵不会的。(存款储蓄、购买债券、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和投资房地产等,各有优缺点。银行存款利率低,存款储蓄收益低,但居民在银行的存款储蓄不会急剧减少。购买企业债券和股票,二者收益虽高,但风险也高;购买商业保险也是一种投资方式,但商业保险的收益是在财产或人身受到损失以后的赔偿,如果无损失出现,保险费不再退回;投资房地产则成本高。投资者不会只考虑收益而不考虑风险和成本,相比之下,存款储蓄仍然是一种风险小,又有一定收益的投资方式。
⑶根据各种投资方式和特点,家庭理财中应分散投资。一般来说,普通家庭股票、债券、存款储蓄都可投资一点,商业保险也买一点,以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
9.货币政策手段。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0.(1)商业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信用记录可以表明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银行在贷款前查询贷款人的信用记录,是为了维护贷款资金的安全,顺利收回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保证银行利润。
(2)①信用低的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甚至没有人与其做生意,说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②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失信企业则可能失去市场机会,不利于自身的发展。③材料启示我们,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