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设计课题第十课 第二框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标要求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树立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明确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地位,记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目标:1.知道新发展理念的内容。2.明确新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问题。(重点)3.明确和运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重点、难点)提升核心素养:1.科学精神: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2.法治意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3.公共参与:为贯彻新发展理念贡献自己的力量。4.政治认同: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内容内容分析《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目: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框主要介绍了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内涵和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对前一框内容的承接又是下一课内容得以展开的基础,在本模块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重点重点: 1.坚持新发展理念;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难点难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过程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落实目标导入新课新时代新梦想—武城篇利用待课时间播放视频:《武城宣传片》武城发展调查:你对未来武城的发展有什么美好的期待和设想吗?观看,共鸣,激发自豪感回答问题调查学生对家乡的期待,通过生活化的提问,提升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第二篇 武城发展篇”高屋建瓴引发展—新发展理念1.播放微课:新发展理念2.自主探究(一)展示武城发展经验武城是如何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自身“蝶变”的?列举我国创新成果。4.课堂辩论会。正方:自主创新好。反方:直接引进好。5.时政热点训练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与新发展理念的内容连线。观看微课新发展理念,学习新发展理念的内容与要求,记住关键词。2.学生认真思考。成果展示。3.知识共享。感受创新的重要性,为做中国人而自豪。4.积极参与发表见解,发散思维,头脑风暴,竞争合作。5.根据关键词进行连线。新发展理念的内容较多,每个单独念课本很枯燥,所以采用微课形式,配上图片,配音解读与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关注度,抓关键词可以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效率。用武城的发展案例分析新发展理念比较接地气,易于引起学生共鸣。3. 用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认同自主创新的核心素养。4.在思维的碰撞中感受直接引进的必要性和自主创新的紧迫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5.以时政热点材料作为练习材料,引发学生对国家的关注。“第三篇 武城建设篇”运筹帷幄促腾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观看视频。思考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自主探究(二)阅读材料并思考:(1)材料共同强调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要防止经济脱实向虚?(3)明确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合作探究:请你为武城的实体经济走出困境出谋划策?(1)视频《留守儿童》(2)分析留守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3)分析国家关注三农问题的原因。(4)分析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出示图片:武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展示图片:思考图片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什么问题看?集中注意力思考我国的战略目标,以及这一目标实施的必要性。2.阅读思考。回答问题。理论构建。3.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成果展示。理论构建。4.观看视频。分析材料。感受武城是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构建。5.分析图片所反映的问题。齐读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通过视频引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明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地位与必要性。通过国家主席在不同场合强调实体经济的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共性,了解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实体经济是重难点,必须说明白,理解透。重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实体经济的理解,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感人的视频震撼学生的内心,认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同时通过武城的具体举措,深化对政府行为的政治认同。通过图片增强对比,明确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性。课堂小结通过小结明白武城发展与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系。将开篇问题与知识联系在一起,明确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总结升华践行篇你将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武城发展?2.武城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让我们携手同心,立鸿鹄之志,强伟大中华。积极发言,畅所欲言。集体励志宣誓。培养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激发学习的热情。课后作业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针对实体经济增速下降明显,运营成本快速上涨,经济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产业结构不合理、供需结构不匹配,特别是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短缺并存的等问题。2018年我国采取多种措施,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可采取那些措施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