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时政热点 美国金融危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8高考时政热点 美国金融危机

资源简介

2008高考时政热点 美国金融危机
背景材料:
一、什么是次级债危机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 ,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二、次级债危机的产生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三、次贷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期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四、次贷危机的发展
2007年4月,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地产业低迷时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案。 6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传出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的消息。 7月,标普和穆迪两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 8月,为了防止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发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等向市场注入资金。 9月,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诺森罗克银行,因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出现融资困难,该银行遭遇挤兑风潮。 10月,美林证券财报称,第三季度由于在次贷相关领域遭受约80亿美元损失。美林证券CEO斯坦·奥尼尔随后辞职。 11月,阿联酋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将投资75亿美元购入花旗集团4.9%的股份,花旗因次贷事件受到重创。 12月,美国财政部表示,美国政府已经与抵押贷款机构就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达成协议,超过200多万的借款人的“初始”利率有望被冻结5年。 12月,美、欧、英、加、瑞士央行宣布,将联手向短期拆借市场注资,以缓解全球性信贷紧缩问题。
五、次贷危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将有多广?这是目前世界经济界和金融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从其直接影响来看: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这场危机无疑给国内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美国次贷风波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风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事实上,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第二应该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 在次贷风波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有关美国房市“高烧不退”的话题更是持续数年。中国与美国房市降温前的经济图景存在一定相似性。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警示在于,要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个特定市场造成的冲击。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下滑。当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速的情况,如果央行为了遏制通胀压力而采取大幅提高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对策,那么就应该警惕两方面影响:第一是贷款收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这可能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第二是还款压力提高对抵押贷款申请者的影响,可能造成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而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最终会汇集到商业银行系统,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下降,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 人们需要认识中国和美国经济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异性。美国是一个处于全球体系之下的有着悠久市场经济历史的国家,周期性很强,目前正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后期。 中国则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即使从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也只有30年的历程,从1992、1993年提出市场经济到现在更是只有15年历史。处于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供需不平衡,固定投资需求大。这是区别于美国经济接近10年一个周期的重点所在;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国实施房改后,结束了此前多年无住房市场的局面,需求大幅飙升。虽然中国房市也存在投机因素的推动,但需求大而供给有限是促使房价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对于中国房市,政府有调控余地。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也给中国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提出了启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因为一旦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或者其他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第二,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联储连续加息时,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因此而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 第三,政府不要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元化行为的惩罚,如果政府对这种行为提供救援,将会导致道德风险的滋生。本次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联手注资,可能会催生下一个泡沫。
与教材相关联系:
一、经济常识部分
1、价值规律:含义、特征、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如何遵循价值规律?
3、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
4、市场经济
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法制性
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
市场经济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5、社会保障制度
6、财政的作用
7、居民消费
家庭消费的分类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科学安排家庭消费
二、哲学常识部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2、联系及其普遍性、客观性、有条件性、多样性
3、因果联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4、规律及其客观性特征、方法论
5、矛盾普遍性及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意义
6、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表现及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论
7、内因、外因的含义、关系
三、政治常识部分
国家性质
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三)专题训练
1、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引起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的现象从哲学上看是说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世界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C事物之间存在着的因果联系
D量变引起质变
答案:C
解析:因果联系是事物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进的关系。材料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引起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明显是一个因果联系的关系。
事实上,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据此回答2~3题。
2、“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才导致了后来的危机。从经济常识角度我们认为
A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积极作用
B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D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
答案:C
解析:D是哲学角度,首先排除,A观点错误,且不合题意,材料表明了通过政策的变化,导致了后来的危机,说明的是宏观调控的影响而不是市场本身的作用。
3、上述材料还说明
A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发生
D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答案:A
解析:材料说的是在错误政策的作用下,出现了经济危机,所以选A。C说法错误,B、D与材料无关。
4、人们需要认识中国和美国经济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异性,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一定能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种“差异性”说明
A任何事物中都包含着对立统一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答案:B
解析:“差异性”说的是中国经济周期以及房市周期不同于美国的经济周期以及房市周期,从哲学上说就是矛盾特殊性。材料不涉及矛盾双方的关系,所以A、D不符,不涉及事物性质判断,C与材料无关。
看漫画,回答5—7题。
5、漫画表明议价商品的价格
A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B是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的
C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 D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6、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①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反比 ②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③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④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
7、对价格与供求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价格由价值决定,但要反映供求关系
B价格与供求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价格供求供求反映价格
D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答案:5C、6C、7C。
解析:漫画中讨价还价的议价现象表明了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买卖双方即供求双方的关系。“议价”达成的结果就是形成价格,所以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可见第5题应选C项,A、B、D三项观点错误。第6题中观点①错误,观点④不符合题干的指向、②③组成的C项正确。第7题是反向选择题.A、B、D三项观点正确,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
8、今年国家各级财政普遍加大对城市贫困居民“低保”的财政资金的投入,到目前为止,全国用于“低保”资金达105.3亿元,享受“低保”人数达1930.8万人,初步实现应保目标。确保城市贫困居民享受“低保”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有利于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确保城市贫困居民享受“低保”,让所有社会成员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有利于维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社会保障覆盖全社会解决了企业困难,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 9、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 A.养老保险 B. 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 社会保险
答案: D 10、城市贫困居民享受的“低保”属于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优抚 D.社会救济
答案:D
11、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存款所得=利息(本金X利率)+本金,计算可知,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用美元存,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而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7040美元等于人民币7800元。故应选B。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某省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源及其增长情况表和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图表。
表一:? 某省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源及其增长情况表
收入项目
2006年(元)
06年1~3季(元)
2007年1~3季(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家庭总收入
19954
15381
17364
12.9
一、工资性收入
13016
10074
11238
11.6
二、经营性收入
2544
1960
2302
17.4
三、财产性收入
517
413
486
17.6
四、其他收入
3877
2934
3338
13.8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表二: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图表
材料二:11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6%,油脂价格上涨35.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8.8%,猪肉上涨56.0%,鲜蛋价格上涨10.0%,水产品价格上涨6.8%,鲜菜价格上涨28.6%,鲜果价格上涨12.9%,调味品价格上涨4.0%。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9%。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1.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0.5%。
材料三:面对粮油涨价,一些省市动用储备粮保证供应,平抑粮价;启动市场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价格变动态势;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1)请归纳描述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对我国居民消费有哪些影响?
(3) 运用政治常识分析各地政府高度重视调控物价的原因。
参考答案:(1)表一表明:该省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来源多样化。工薪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大,仍是收入增长的主要部分。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增长最快,但所占比重较小。
表二表明: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不断上涨趋势。(若答“有所上涨、有所提高”,酌情得分)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大。
材料二表明:我国1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较快,其中,油脂、肉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住房类价格也有较快上涨。烟酒、衣着、家用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娱乐文化用品等价格上涨幅度小甚至有所下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出结构性上涨状况。
(2)①居民消费受家庭收入水平的直接影响,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收入。表一反映的城镇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和收入来源的多样化,这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②居民消费还受物价水平的影响。表二反映的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大等情况,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总体上会降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尤其对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有较大影响。
③对于物价影响消费的问题要作具体分析:食品类、住房类价格上涨对一般居民而言会将低消费水平,而对从事农产品生产、肉类生产、建筑业等居民来说将是有利的。
要对物价上涨和收入增长作对比分析:若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物价上涨幅度,总体上讲居民消费仍会有所提高,反之,则会降低
(3)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要对人民负责。物价的过快上涨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各地政府采以措施平抑物价,这是政府应尽之责。
②政府具有经济职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物价上涨直接影响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还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政府采取措施稳定物价,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材料多且与图表相结合更增加了难度,审题时逐一审查,结合设问思考各材料之间的联系,紧密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一问由两个图表和一上注组成,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看清表头、按照设问一一作答即可。第二问,考查的是居民收入、物价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结合教材影响居民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问,考查政治常识关于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的活动原则和国家职能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