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公平分配与和谐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一公平分配与和谐社会

资源简介

专题一公平分配与和谐社会
「十七大材料」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材料解读」
⒈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
⒉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能调节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对矛盾。如果完全按效率原则进行分配,必然会产生较大差距,与公平原则相矛盾,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但分配越平均,效率越低,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则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初次分配效率优先,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对社会贡献越大收入越高,这本身也体现了公平;再分配注重公平,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普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这时公平也是一种效率
⒊在初次分配领域,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企业之间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平,典型的例子是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第二,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得不断提高、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趋势,第三,由于劳动力流动受阻和就业不充分而引起的分配不公平。
⒋“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例较小,占比在2%左右。
「理论分析点拨」
◆经济常识部分◆
⒈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实现居民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从而实现居民收入的多元化
⒉要完善税收制度。通过税收调节收入过高者的收入,同时取缔非法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⒊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使分配倾向贫困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实现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有效解决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⒋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保证人们可以公平地获得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正确处理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关系,提高劳动者劳动收益,实现“劳资两利”
⒍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体现了以劳动者为本的理念
◆政治常识部分◆
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都平等的享有各项权益
⒉我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⒊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国家关注社会公平,体现了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⒋国家要履行经济、社会公共服务、文化等职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⒌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哲学常识部分◆
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要实现社会公平,就必须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⒉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效率与公平是矛盾双方,因此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效率与公平的侧重不同。
⒊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精题导引」
材料一: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家的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创造条件实现社会公平。
①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为增加就业提供多元的所有制结构。
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④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