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

资源简介

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
原理归纳: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4、发展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
5、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6、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7、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8、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9、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二、易错、易混知识点
1、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2、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
3、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
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5、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
10、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后的事。
11、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
三、训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回答1—2题。
1.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向各国游客介绍我们的中华文化时,以下说法不妥的是
A.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
B.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C.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在文学艺术的成就上
D.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2.中华民族曾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华文化在近代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文化的兴衰与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
①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文化衰微则国家也将衰落
②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和举行,昭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③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也决定综合国力
④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目前正有蔓延之势的“恶搞证件”就是典型代表。这些“恶搞证件”内容十分低俗,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对此
①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生产经营者应当抛弃经济利益,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全社会应积极为青少年成长创建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④中小学生应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御落后、腐朽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论语》是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一成不变的特点
5.通过于丹的解读,更多老百姓了解了《论语》。这说明
①电视文化比传统经典文化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最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是传统经典文化
③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贴近群众,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④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 D.①②③④
6.对于于丹的解读,有人认为,这是把庙堂之中晦涩难懂的东西通俗化以飨大众,是好事;也有人认为,这是把中华经典文化简单化,将贻害无穷。可见,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时坚持的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批判与继承相结合???????????????? D.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7.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根源于
A.“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B.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D.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士兵突击》中的一些台词已经成为当下的流行语,比如,“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不少“突击粉丝”甚至开始坚持每天至少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比如上了一天自习,读了一本好书等等。
8. 有评论认为,《士兵突击》并非“创新之作”,而是“回归之作”, 其回归了我们国家和民族永远不能缺失的崇高精神。下列对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产和发展强基固本
B.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9.右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它承载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下列关于奥运火炬“祥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祥云”的设计是一种文化创新
②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③“祥云”的设计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崛起
④“祥云”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浓缩和展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07年10月7日,《腾讯网》报道,“十一”黄金周期间,由于游客不文明行为,上海豫园九曲桥边的“国庆”花坛受损严重,花盆被踩碎,“国庆”字样花坛造型变形。有关部门呼吁,希望游客能文明过节,将自己的文明行为变成节日美景的一部分。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要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C.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D.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11.编纂《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我国全面推进“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举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
①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灵魂和中心环节
②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文化工程
③是我国政府履行文化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
④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古籍的积极价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07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建议设立一个“漫画诺贝尔奖”,奖励来自日本和外国的漫画创作者,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日本的漫画通俗文化,以“抓住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年轻人的心”。这一材料启示我们
A.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C.要坚决抵制外国文化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和传播
D.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其先进性是由于它
①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14.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对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民族文化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C.要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D.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15.蒙古包,这种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伴随着蒙古族走过了漫长的年代。蒙古包色泽洁白,整个形体为圆状,套瑙与乌尼连接,呈日月射光状,是蒙古族尚圆、尚日月的审美心理表现。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C.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D.文化继承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的继承
16.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文化,强调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之所以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因为
A.文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B.文化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C.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D.文化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
17.2007年,《恰同学少年》、《士兵突击》、《闯关东》等电视剧在荧屏热播。这些作品直面社会现实、展现真实情感、反映历史变迁,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这启示我们,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
①坚持文艺作品类型、风格的统一
②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③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④坚持文化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原则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007年9月19日,全国道德楷模评选结果揭晓,5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18.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A.可以加快提高我国公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B.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C.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D.说明树立道德模范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19.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判别文化性质和方向的主要标志是
A.国家性质 B.社会制度 C.指导思想 D.经济基础
20.《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到“十一五”末,城市的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文化产品基本满足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在农村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及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这体现了我国文化发展要坚持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D.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二)简析题
2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谐文化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大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辨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在文化建设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22.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
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传统戏曲的这一个漂亮转身,让我们看到了摆脱尴尬境地的希望。
⑴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⑵说明“传统戏曲的这一个漂亮转身”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专题十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BDCC 6—10 ACDBB 11—15 BABDB 16---20 CABCA
(二)简析题
21.上述观点是片面的。
(1)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又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对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多样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22.(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传统戏曲的这一个漂亮转身”启示我们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