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政治关键词解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8年高考政治关键词解读

资源简介

2008年高考政治关键词解读
高考在即,像大戏开演,大幕的布景是什么?在不同背景下有哪些内容好演?演出过程中人物、灯光、音乐诸要素如何穿插、交融、渗透、综合?笔者应邀对此作一些宏观预设,抛砖引玉,期待读者从中生成出新思考、新价值,那便是幸事趣闻。
南方雪灾 大雪无情人有情。语文学科的考试,采用或节选一篇抗击雪灾的报告文学、散文,讲述一个悲壮而感人的故事,渗透李白《行路难》和《蜀道难》中名句,讴歌抗灾第一线的“草根群体”,赞美伟大的民族精神。这兴许是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两个模块的天然结合,要求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出评价,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人物形象、时代特征、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关怀。
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取得抗灾胜利的保证。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大年三十到灾情最严重的地区,看望灾区人民,和人民共度除夕,充分说明我们的党和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治学科结合《政治生活》中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紧扣《生活与哲学》中的意识能动作用有关知识,强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走向和态势要有预见,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各项预警机制。
嫦娥一号 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我国正在贯彻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政治科目考生要关心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成果、先进人物及其事件。地理科目考生要着重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速度、轨道和周期。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准确描述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论证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物理学科考生要寻求路程和位移,时间和时刻,速度和速率,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理论之间内在联系,弄清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的区别,掌握宇宙速度的定量计算。也可以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为例,探究光、波、电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生态文明 倡导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生物学科考生应重点把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运用,了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重视空气质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发展助力自行车,关注家具环保性能,制止毁林开荒,保护森林资源,营造纸材林基地,这些工作的状况和进程事关公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政治科目考生学应会用《生活与哲学》教材中辩证唯物论的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化学、物理科目考生应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会使用试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纪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价。能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高考试题将以“限制和禁止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袋”为话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以强化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考查学生通过化学、物理学习应形成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价值观。地球两极的生态考察活动正显示出人类对资源的渴望和贪婪,地理科目考生应了解南极、北极的自然状况以及蕴藏的资源,明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的道理。
十七大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方显出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十五次党章的修改,从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到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每一次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历史足迹。历史学科抓住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衔接和冲突,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将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永不磨灭的里程碑。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侧重于解决夺取政权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侧重于巩固政权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政治学科考生要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涵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本质和核心,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等考点,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08奥运 奥运福娃,给人带来绿色希望。物理学科可以“鸟巢”的设计原理、开幕式上的点火方式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四边形定则(实验、探究)光的全射,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激光的特性及运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让考生体验科技奥运带来的感受。英语学科要求考生在奥运会有关的新情境文章后图表中的空格中填入最恰当的单词,要求考生用写欢迎辞、答谢辞等英语短文的形式,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是奥运火炬手,驾着祥云跑宇宙”,要求考生模拟奥运的志愿者,讨论志愿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求考生填写坚守岗位、待人礼貌、友好相处、言语得体、维护国格等内容,并对运动员、裁判员赛前赛后的简单会话进行判断和解释。
历史科目紧握“四大昆剧戏班进京”一事,阐释在第29届奥运会人文理念的催化下,昆曲和奥运将有一次破天荒的因缘际会,说明人文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历史新高度。从奥林匹克遗址群到奥运精神的现代传人,中国跑得最快的刘翔和跳得最高的姚明,都会被载入史册。政治学科将结合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等知识的考查,让考生对奥委会筹备工作提出建议(至少写出两条),倡导考生参与奥运,服务奥运。
文化 教改之春华,创新之秋实,新课改的地区新增一门高考科目《文化生活》。政治学科试题可以我国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为背景材料,让考生评析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作用;可从奥运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明文化对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可以各国的著名文化遗产为例,阐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可以民族节日、民族传统恢复为载体,让考生理解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简述传播和借鉴文化发展的意义。地理学科以“南海一号”的发现和打捞为背景,让考生明白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公海等概念,了解我国海洋的基本特点,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试题也可以国粹“京剧”课在中学开设为由头,探究学校文化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命脉的道理,明确在学校发展中,学校文化起着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重要的整合作用,抓住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站在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才能驾驭学校的战略发展。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文集》第411~412页)语文试题以探究学习的途径,以《学校宣言》的作文形式呼唤考生使命感,以高屋建瓴的境界和审时度势的智慧,高举起“科学人文共生共长、中学西学相辅相成”的“和文化”旗帜,强调“业不精者不能科学发展,志不笃者岂可跨越图强”的信念,并在“和衷共生,创意唯新”的精神激励下,努力用理想的教育去实现教育的理想,致力于塑造具有民族灵魂和全球视野的、健康自由的现代人,用“和立、和生、和达”的名校校训激励考生,使他们学会求知与创造、合作与竞争、自立与达人,成为全球化的开放时代里有所作为的弄潮者。
民生 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燃气费、水电费涨价,民生问题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者的心。矿难事故接连发生,上百条生命罹难的事实残酷地提醒人们,根治矿难,必须遏制矿难背后的“利润推手”。政治学科试题会从市场经济的不足之处入手,强调国家宏观调控。试题不回避热点问题,而是迎着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上,考查考生对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基础理论包括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有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孙中三的三民主义。地理学科考试的要点是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的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征,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城市居民的流行语如今也成了一部分农民的口头禅。政治学科试题会以股票、基金刷新东部沿海农民视野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恩格尔系数的理解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试题以部分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话题,让考生加深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观点,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导向。
和谐社会 《物权法》被誉为社会和谐的“法律基石”。看似一部法律的问世,实则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谋划。它缓解社会一些矛盾,尤其是让强制拆迁、圈地运动成为历史名词。以此为背景,政治学科考试重点有《经济生活》中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生活与哲学》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引领考生学以致用,综合考查考生运用经济、政治、哲学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操作的层面上,加深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无限性,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