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09届一轮政治常识民族宗教主要原理及运用三、民族和宗教 ★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P100、105-115、123-126 【原理内容】⑴民族的基本特征是 ,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最显著的特点。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⑵新中国成立后,由于_____的消灭,我国建立起了____、____、____、和谐(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 →具体表现:各民族①在_____上实现了平等;②在_____享有平等权利;③都有____,都有____。 ⑶基本原则:民族团结 →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依法惩处民族分裂活动和民族歧视行为。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因:①②③怎样实现: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①国家要____;②民族地区要___;③发达地区要_____。 三者关系:平等是实现团结的____;平等、团结是共同繁荣的_____;共同繁荣是平等、团结的____。 基本政策:_____政策和_____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备注:如果设问中有“政府”、“党”这些词,除考虑“国家”和“政党”单元的原理外,本条原理及“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和优越性”、“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都是备用原理。宏观考查常涉及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和两大政策、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如:奥运会的成功召开、“神七”发射成功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如: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主权统一;有利于保卫边疆,巩固国防。一些热点可以套用“怎样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从国家、发达地区、自身三方面考虑。微观考查:三大原则的关系及如何体现、民族平等如何体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及优越性。 【典型例题】(08全国Ⅰ卷)土尔扈物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注意问题提示 1.关于民族的知识:⑴民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以地域关系为基础(氏族是血缘关系),基本特征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里素质,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两个方面,它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最显著的特点。海峡两岸渴望统一、全球华人共同关注奥运会、清明节中秋节等作为法定假日反映了这一特征。歌仔戏根源于台湾、诞生于福建反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⑵我国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回族是分布最广、壮族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现在全国几乎没有一个市县(≠地方)的居民是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北京有56个民族居住,少数民族最多的是云南省。⑶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基本原则是民族(包括汉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它们的关系如下: 民族平等 政 治 前提条件 基 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 物质保证 民族团结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基本原则是基本政策的理论依据,基本政策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优劣之分。我国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事实上已经实现平等,但在经济文化方面只是享有平等的权利,事实上还存在差距。我国民族团结的可能性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阶级根源,重要性是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民族主义包括大民族如大汉族、大壮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民族分裂分子的斗争属于敌我矛盾,如:东突势力是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的主要力量之一,以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为目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根本)政治制度,它是指(前提)国家统一领导下,(范围)各少数民族(注意:不包括汉族)聚居(≠居住)的地方(核心)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自治权,(本质)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法律,有权制定若干自治条理和单行条理的权力,但不是享有独立的立法权。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区与与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在于社会制度不同,前社后资。而且前者只是有一定自治权,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是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实情况是“大杂聚、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政治基础是各民族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优越性是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2.关于宗教的知识:⑴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其本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虚幻的、颠倒的、歪曲的反映,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宗教的产生有其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阶级社会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⑵在阶级社会里,宗教主要起消极作用: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充当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对认识改造自然、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也起过积极作用:曾是农民运动的旗帜,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调整人际关系。⑶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都是在阶级社会产生后形成的。我国五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土生土长的道教。⑷在我国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宗教的本质和消极作用没有改变,但宗教状况发生变化:宗教已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⑸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人们信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教的自由,实质是使宗教信仰(≠宗教)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是在党入团时选择了不信教的自由,如退出作为一般公民又可以信教,所以没有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党员团员不得,青年学生可以但不应该信仰宗教。国家保护(≠支持、倡导、鼓励)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或在信教群众中发动有神还是无神的辩论;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也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外传布教、宣传有神论或不经批准出版发行宗教刊物。我国坚持宗教同政权、教育、司法相分离的原则。宗教界人士当选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是享有政治权利,而不是利用宗教干预国家权力。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是要求教徒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在政治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允许外国宗教组织在我国传教,这是国家主权在宗教事务上的具体体现,但并不反对宗教界的对外交流与往来。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因:①(根本)符合宗教自身规律和特点。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③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把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联合起来,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目标上来。⑺封建迷信和宗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有神论、唯心主义世界观。宗教是宣扬神的威力,按神的意志办事;而封建迷信则以欺骗群众、索取钱财为目的,必须依法惩处,对迷信群众批评教育引导。⑻邪教不是宗教,共同特点是秘密结社、崇拜教主、宣扬末世论、思想上控制教徒、聚敛财富、反抗社会、残害教徒身心,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二、 原理例题答案及例题另举及例题另举★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参考答案】提示:2007年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因此08高考要掌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优越性,09年高考问答题不必考虑。 答:(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现实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例题另举1】歌仔戏是中国众多地方戏曲剧种中唯一根源于大陆而诞生于台湾的剧种,是闽南人在台湾播种同根文明的历史见证.歌仔戏见证了两岸文化的交流史,潜藏着两岸人民的感情寄托和心理依靠,彰显着两岸人民共同的生活价值和精神价值.如今,经过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广泛流行于台湾、福建的闽南语系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地的歌仔戏,已经成为两岸人民和海内外华人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推动了经济合作与发展。歌仔戏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反映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 答:(1)(根据原理8)海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素质,同属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2)(根据原理2)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3)(材料中提取)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例题另举2】材料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社会主义现代化是56个民族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56个民族的伟大振兴。 材料二:《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以大量的数字和事实,介绍了新疆的历史以及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在过去50多年所取得的历史性的辉煌成就,并指出中央政府制定实施的十个“五年计划”中,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出台一系列优惠和特殊的政策,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这些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2)运用政治常识分析50多年来,新疆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快新疆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答:(1)材料一反映了民族团结的原则,材料二反映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必然会影响民主团结的巩固。(2)①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改革开放政策为新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②新中国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③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新疆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④新疆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努力发展。党和国家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其他地区人民给予了积极的支援与合作。(3)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②由于历史、道理、社会等原因,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还比较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还有教大的差距。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③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途径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