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8学年第二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共18题,共36分) 1.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废除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是在什么时候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强化集权统治,阻碍了学术文化发展,造成万马齐喑局面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大兴文字狱 3.小华找来《明代特务机构探秘》、《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康雍乾三朝“文字狱” 钩沉》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浅议儒家学说的衰落B,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D.清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强化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长审核的是 A.漫话“焚书坑儒”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张骞与丝绸之路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5.统一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设立西域都护 B.设置驻藏大臣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派遣郑成功收复台湾 6.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下列史实中,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西汉昭君出塞 B.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C 元朝设置宣政院 D.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7.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 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关注民生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8.下列作品中深刻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的是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永浒传》 9.概括各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繁盛与危机并存”是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总体特征的最好概括 A.魏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D.明清时期 10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 措施造成的后果 A、焚书坑儒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 11.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郊……”“八 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损害了国家的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 12.奠定现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版图的朝代是 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 13.自明末以来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最根本原因是 A、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14.李约瑟认为“对于科学史家来说,?一唐代是人文主义的,而宋代较重于科学技术方面, 明清时期则是科技集大成时期,而且这一时期有些研究成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下列成就 中能反映“明清时期则是科技集大成时期”的是 A.敦煌莫高窟B.活字印刷术C.《红楼梦》D.《本草纲目》 15.下列中外人物中以同样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是 A.司马光与但丁B.张择端与达尔文 C.曹雪芹与达芬奇D.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16 促进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B.《马可波罗游记》 C.土耳其帝国阻断东西方交通D,航海、造船技术发达 17. 15-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与郑和下西洋相比,不同点是 A.得到统治者支持B.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D.到达非洲东海岸18.启蒙运动的旗手是 A.法国思想家伏尔泰 B.波兰科学家哥白尼 C.英国科学家牛顿 D.法国的卢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题,共24分) 19. (7分)15-17世纪,在追逐金钱梦想的驱使下,欧洲人踏上寻梦之路。新航路的开辟, 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请结合所学知识,共同参与寻密之旅。 【识别图片,展示成果】: (1)请写出所空两张图片代表的历史人物。(2分) /迪亚士 达.伽马【填一填】: (2)知识表格是我们学习历史过程中概括知识要点常用的一种方法。请依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表格的未完成部分。(3分) /【选一选】: (3)仔细观察《新航路开辟示意图》,选出哥伦布航线是 ;麦哲伦航线 是_。(填序号)(2分) / 20. (9分)自去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 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 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 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 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2) 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3分)(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2分) (4) 讨论 “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2分)21.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 执行;……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 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1)材料一、二、三分别与哪三个历史事件有关?(3分) (2)与右图有关,被称为 第一部人权宣言的是(1分)A.通过《权利法案》 B.颁布《人权宣言》 C.签署《独立宣言》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在主要任务上有何异同? (2分) (4)从结果看三个国家的革命意义有何共同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