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上海从4月1日起调整包括职工医保年度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医保个人账户计入标准、工伤保险相关待遇、失业保险金、就业补助等一系列民生保障待遇标准。这些做法( )①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②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消除差别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2.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下列关于公平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公平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和机会公平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③行使权利和义务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④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2018年9月25日下年,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山东战役”新闻发布会,重点打击这类违法犯罪有利于( )①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②保护公民的财产权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维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4.截至2019年2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公开案件信息3.7亿项,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259万件,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上述司法公开( )A.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必然会侵犯相关人员的隐私权 C.有效扩大了公民监督权、执法权 D.能够确保全社会形成法治信仰5.近期,有博士后因被曝论文抄袭而被撤销博士学位,有老字号企业因出售过期蜂蜜致其股票大幅缩水,更有一批“老赖”因拒不还钱而被法院列入黑名单,出行、消费等受到诸多限制……上述现象说明( )A.公平正义不容践踏,不讲诚信害人害己 B.违法终将受到惩罚,正义永远不会迟到 C.社会规则形同虚设,规则改进势在必行 D.失信现象时有发生,诚信建设难有作为6.关于法治与自由关系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①法治与自由是完全对立的,有法治不自由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无法治不自由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④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近年来,教育部陆续制定一系列网上评卷规范和标准,从细节上加强评卷环节的质量控制。网上 阅卷不仅避免了过去纸质阅卷操作的繁琐,而且每一题均由两位教师分别评阅,可以减少不同 人打分的误差。同时可以对评卷过程进行全程记录,进一步保证了打分的公平性。下列对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③公平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④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8.2018年7月24曰,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国家能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晓林实施逮捕。这一案件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③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④权力都会被滥用,滋生腐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制度来保障,我国不断完善各个领域的制度规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 )①维护社会稳定 ②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③构建和谐社会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提高了起征点(如图),这一修改( )①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②有利于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③会减少国家税收,阻碍经济发展 ④符合我国国情,体现同步富裕的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萝卜招聘”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为有关系的候选人量身定制招聘条件或者职位,从而达到让关系户成功应聘的目的。为了杜绝“萝卜招聘”,国务院公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这说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特权是平等的天敌 ②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③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④该《条例》是为了确保求职者享有相同的权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不幸牺牲。逝去的年轻生命令人扼腕痛心。在我们哀悼牺牲的救火英雄时,个别网民却在网上发表亵渎他们的不当言论,社会影响恶劣,目前,违法人员已被抓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要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②无法治不自由,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③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重要主题 ④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19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政策调整,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升学政策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由以往的“四个三”调整为“两个有”,条件进一步放宽,门槛进一步降低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所有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都得到同样保障 ②制度、政策在完善社会公平③该政策符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要求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4.“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这句名言蕴含的道理是( )A.珍视自由,遇到问题自己去解央 B.拥抱自由,可以激发个人的活力 C.追求自由,限制在法治的框架内 D.放纵自由,在自己的意愿内生活15.济南公交K52路驾驶员董丹,当公交车被劫持时,她不顾自己的安危,沉着应对,与犯罪嫌疑人巧妙周旋,不仅将全车20余名乘客安全疏散,而且配合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最终制服。这告诉我们( )①她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②正义行为能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③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做到见义“智”为④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6.公平和正义就像一盏明灯,照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没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人类将失去文 明发展的动力。我们追求公平正义是因为( )①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②公平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③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④法治的实现,需要公平正义保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7.反对特权、平等地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这是我们( )A.践行平等的要求 B.珍视自由的表现 C.坚守公平的行为 D.守护正义的追求18.“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及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晒客”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这种观点( )A.正确,网络是一片无拘无束的天地 B.错误,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C.正确,网络世界的自由不受法律约束 D.错误,因为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二.材料分析题19.国无法则人无矩,法不公则国不稳。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可见,这是司法追求的终极目标。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国家为什么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2)司法案件如何做到公正?(3)作为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维护公平正义?20.材料一:“平等,是人类的自然法则,上天注定平等是人的本分。”(希腊剧作家尤里皮迪兹)战国思想家列子主张:“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意思是:把天下之身视为公共所有,把天下之物归公共所有,这才是最诚挚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末)“均贫富等贵贱”(南宋)“均田免粮”(明末)……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以“均平”为号。“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材料二:平等思想,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然而,追求平等是知易行难的事:一名环卫工人被狗咬伤,主人不仅没赔礼道歉,反而恶语相向:“你就配扫地,你儿子也就配扫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城入学,参加务工地中考、高考,还很难做到一视同仁;在城市的公交车上,一位下班的建筑工人因怕弄脏座位,全程靠着栏杆蹲下,而有人却掩鼻捂口,投去嫌弃的目光……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材料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应如何正确理解《宪法》的规定?(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21.材料一:有人说:“自由和限制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方面的兼顾,才可以获得更好的自由。”材料二:有的人认为:“要自由就不要法治,要法治就没有自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自由和限制是一对李生兄弟”?(2)你赞同材料二的观点吗?为什么?22.崇尚法治精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政法机关提出的工作要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我们在追逐“中国梦”的道路上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理当成为撑起“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 为了进一步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某校八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公平正义共筑中国梦”为话题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和一种活动形式。(2)请你列举两个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中画线内容的理解。(4)请你集合所学知识谈谈应怎样守护正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D A D A A B A A D A C A D C C C A D二.材料分析题19.(1))①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②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③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等等。(2)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维护公民合法权利。(3)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尽我们所能。②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做到见义“智”为。20.(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3)①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②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③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④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21.(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2)观点错误;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自由的实现不能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十涉和损害。法治既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22.(1)标语:维护社会公平,捍卫人间正义;追求公平正义是你我共同的责任等。形式:讲正义故事、召开弘扬正义的主题班会、举办弘扬正义的演讲比赛等。(2)侵犯他人权利、歧视排挤他人、伤害他人的自由和尊严等。(3)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4)①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②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同步练习.doc 参考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