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政治生活》 复习提纲1. 国体:国体亦称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1] 国家的本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2.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① 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②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4. 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既是相辅相成,又有不同之处。 [2] ① 相辅相成:民主与专政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社会政治基础,同时,专政是民主的政治保障。② 不同之处:适用范围不同。民主是针对我国人民,而专政则是针对极少数敌人。(以下内容可参考)实施方式不同。民主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而专政则以国家权力的强制为实施特征。功能不同。民主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和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而专政则是为了巩固特定的国家政权,以保证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5.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思想。6.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重要性: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力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7.监督权内容: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8.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①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 遵守宪法和法律。③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9.公民参加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P10-11①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在法律上是对立存在的。* 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③ 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0.政治生活的内容:① 行使政治权力,履行政治义务。②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 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④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1.选举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① 直接选举: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② 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③ 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对选民积极性有影响。④ 差额选举:竞选方式(演讲、答辩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但容易造假。* 我国县级以下直接选举人大代表。换届五年一次。*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国家性质决定:我国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基本国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决定: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意义:P21-221 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2 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3 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4 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5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社会责任感。13.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14.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意义:即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15.我国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地位: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16.政府的职能:P37①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维护国家主权、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协调内部矛盾、保护财产不受侵犯等。②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③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培养民族精神,宣扬社会主义;教科文卫体。④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环保,公共设施,医疗保健,人口控制。17.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18.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方式:①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19.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求助或投诉的途径: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20.公民向政府部门投诉的意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进政府不断改进工作。21.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利由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利必须合理合法。意义: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P44 四个有利于1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3 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方法:P44 最后一段①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② 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③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④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机制:(民主、法制)意义:防止权力的滥用,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做法: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加强法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23.我国初步建立的行政监督体系的监督形式: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24.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P47 最后一段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25.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 全国人大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② 地方人大权力:讨论解决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问题。26.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法: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3] 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国务院以及分别作为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要由全国人大产生,向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人大与其他最高国家机关的关系,是决定与执行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4] 27.全国人大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28.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含义:P56① 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利。② 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解决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③ 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等权力。④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利。29.人民代表的性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产生方式:民主选举。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议案、表决决定、提案权、质询权。30.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31.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理等各种活动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国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3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体现:P591 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大活动中,决策通常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有重大失误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2 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决策,其他机关执行。33.我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其权利,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3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P61 第一段适合我国国情的原因: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我国政体。P61第二段35.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3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7.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原因:P63 最后一段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8.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① 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②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39.“三个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贯彻“三个代表”的原因: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的方法:P67-681 关键在于与时俱进2 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3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0.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性质: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4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特色:P69-71① 关系: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②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共领导③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 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 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42.人民政协:① 成员:中共&各民主党派(政党身份)、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② 性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执刀、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也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③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4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优越性:P71-72①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②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③ 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4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45.我国民族56个,其中除汉族外都是少数民族4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首要)、团结(重要)、共同繁荣(根本)①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②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时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③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④ 这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47.我们为巩固民族关系做什么:P76① 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②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公民责任}③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4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性质: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5] 4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机关:自制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50.我国实行区域自治的原因:P79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③ 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④ 以上三点为实施此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⑤ 综上所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优越性:P79-80①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蓬勃发展。51.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P83① 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② 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③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④ 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52.主权国家的地位: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① 按国家性质划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② 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发达、发展中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主权(最重要)、人口、领土、政权* 主权重要性: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地区:不具有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的区域。53.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① 独立权:主权国家已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② 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③ 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④ 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54.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也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机构、职权、活动成员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的]依据:正式条约或协议。类型:政府间/非政府间、世界性/区域性作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① 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② 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③ 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55.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作用:* 积极性: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行人道主义援助。* 局限性:在有关于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改革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的问题上存在挑战。56.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P93① 联合国创始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② 中国一贯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支持联合国工作、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活动{积极性}。③ 中国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57.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原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共同利益: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58.国际关系: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形式:竞争、合作、冲突59.国家交往的主要方式:贸易,文化科技体育医疗、外交、缔结条约或协定、使用武力60.国家力量:是影响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61.我国国家利益: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维护方法:P98 邓小平讲话6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原因:①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二战后,和平因素日渐增长,战争减少,三战可能性较小;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国际恐怖主义等仍使国际局势动荡。}②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致使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二战后,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世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依然存在并危害发展中国家利益,各种由于经济落后而产生的阴影依然存在。}63.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6] 64.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65.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各国所应做的:P102① 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② 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③ 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④ 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66.世界多极化的意义: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与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形成过程:在称霸于反霸的斗争、单极与多极的矛盾中演变。{应坚决进行反霸斗争,并作长期斗争。}67.综合国力: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68.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69.外交政策: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70.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互不侵犯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71.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贡献:P109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在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完—————————————————————— 首先,感谢各位的支持!~ 然后,嗯……嘿嘿,如下:=====原作:李天睿==========转载 请 署名=====祝 复习愉快!~考试顺利!~ M(_ _)M^1 摘自百度知道。^2 参考雅虎知识堂。^3 参考珠海教育网。^4 参考新华网。^5 摘自《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期刊数据网,作者:武林东,武汉大学法学系硕士在读。^6 摘自《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