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人教版思想政治《政治生活》上学期课时授课计划第四单元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根据《课程标准》,通过本框学习,要求学生要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认识到危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掌握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含义,懂得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该教学内容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教材第二册《政治生活》的内容。本框是《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第一框题,是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阐述。该框下设三个目,分别为:第一目“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是情景导入;第二目“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是情景分析,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时代主题的知识的系统表述。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部分;第三目“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情景回归,是对时代主题内容的深化。通过该目的学习,把知识学习和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把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学习兴趣来看,该框题的学习内容与当今国际时事紧密相连,学生对热点时政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师搞好本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事例教学法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提升。但是要注意到,部分学生知识面比较窄,获取时事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在理论学习过程中逻辑能力、归纳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和课后布置相关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查找、归纳相关事例,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实践回归理论,对教材体系和教学重点深入把握,以促进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防止使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时事的交流上。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因为某个时事比较感兴趣而要求老师作全面讲述,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控好课堂时间。三、设计思想本课教学中,本人以实践全国教育科研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指导——自主学习模式”的深化研究》为教学的创新突破口,在课前、课中、课后积极实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适当点拨指导、总结为辅助,化大班为小班,以学习小组互助学习、交流与提高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思路如下: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完成:(1)阅读教材,归纳教材的体系结构,初步列出本课的基本板书框架结构。(2)小组讨论,交流本课的重难点。同时综合各人预习过程中所列出的“疑问”,由小组长组织讨论交流,将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未能深入理解的问题作记号,以在上课中提交老师解决。(3)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针对教材相关观点,查找、搜集有关事例,事例要简单扼要,能够证明教材的某个观点。2、课中——有效教学。建立在预习环节基础上的授课过程会显得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中,构建“情景营造与探究——小组讨论与分析(发言)——教师指导与小结”的基本授课框架思路。在课中,注意学生小组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的讲解与疏导,注意对各个小组组织的事例的分析与点拨,同时补充教师搜集的事例,以使教材观点更加鲜明,学生的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得以更好的提升。3、课后——思想提升通过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适当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在练习中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通过一些探究性学习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在练习的处理上也采用的是小组互动的形式,每个人单独完成作业后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错题,找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由老师在下一节课中予以解决。如果是主观题还可以由小组成员互相打分,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在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处理好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以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以及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 ( file: / / / e:\\新课改\\崔教授\\探究学习方式.ppt" \t "_parent )、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 file: / / / e:\\新课改\\崔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ppt" \t "_parent ),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的获得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时,采用的小组互动模式,在小组间试行学分认定中的课堂得分评价也符合新课程中建立评价主体多元、项目多元、方式多样、关注结果与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的课程理念与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资料搜集查阅法、情景探究法、事例分析法、归纳法、讲授法等并将此几种方法有效加以结合运用。四、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明确我国在此国际背景下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和平观念,使之热爱和平,树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信念。可以发展主题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努力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的爱国情操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事例教学法等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西方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国际行为,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此点教学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难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是当今国际关系中诸多矛盾的两个聚焦点,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只有把握和平与发展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当代国际社会、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的作用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宗旨等问题。因此,和平与发展问题成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搞好此知识点的教学,才能为下面的课程做好铺垫和准备。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探究】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并围绕教材设计的四个问题通读整篇课文,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及重难点内容,独立梳理出本课的板书结构。同时,在阅读中将本课知识疑问列出,可先进行小组成员间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或深入理解程度不够的知识在上课中提交老师。2.在教材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查阅,归纳更多的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以及二战后50年里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3.查找能够证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等方面的时政事例并作小组交流。【导入新课】导入设计1: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探究准备的有关二战前后的数据材料进行提问,而后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归纳出二战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了。导入设计2:我们经常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感受到当今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冲突不断,社会混乱,人民生活颠沛离苦,比如中东地区的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伊朗核危机;东北亚的朝核危机等,这说明了当今的国际社会仍然十分复杂。那么,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比,整个世界是趋向于和平还是战争呢?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说过:“大仗五年、十年打不起来,至少本世纪打不起来。”后来他又补充说:“可以预见,21世纪的三十年、五十年里是个和平的局面。”如何深刻理解小平同志的这段讲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主题。说明:运用导入设计1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但部分农村学校学生基础及能力较弱,即便布置他们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也会因为他们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有限而准备得并非很充分,可能会造成教师授课过程的困难或者在提问中浪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准备导入设计2以应对可能存在的教学困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灵活取舍,注意调控好课堂节奏和时间。【教学结构】一、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三、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说明:导入新课后,教师根据各个小组成员预习过程中归纳的本课知识框架结构汇总情况对小组进行个别指导,同时表扬完成较好的学习小组(在课堂评价的学分认定中给予适当加分——当场记录),对未按时完成预习要求的小组或个别同学给予批评指正(在课堂评价的学分认定中给予适当扣分——当场记录)。在此基础上,教师作整体的指导,指出同学们在预习梳理本课框架结构中的一些不足。(采用课前预习,课中指导的形式来强化学生对教材逻辑体系及重难点的把握从实践检验的角度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的提高,本人已经在此教研改革方面尝试了半年)【新课教学,师生互动】在课堂中构建以学习小组为核心,化大班为小班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发言为主要过程,教师给予小组观点适当的指导和补充,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带着问题而来,带着答案而去。问题一: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该部分材料可用在导入部分,四个问题的处理可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一)、和平问题。设问1:和平问题的含义是什么?和平问题为什么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2页,明确和平问题的含义、和平问题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及原因并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先由个别小组发言本小组课前预习搜集的事例材料,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回归到教材的理论支撑点上,对搜集的事例材料比较典型的小组和同学给予表扬和加分)(2)教师点拨:①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②和平问题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指战后和平因素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较长历史时期内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③原因有三:一是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二是核大国基于自身安全考虑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三是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各种力量互相制衡。(3)情景营造:(教师在学生举例证明的基础上再提供一些相关材料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多媒体展示:朝核六方会谈的组照:①中国派出维和部队进驻利比亚、海地、苏丹等国组照。②07年3月23日,伊朗扣押英国15名非法进入伊朗水域的士兵,经多方协调,4月4日,伊朗宣布释放该15名士兵。(以上情景营造最终落脚点引导同学明确和平问题是大势所趋,说明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教师在处理时亦可先通过情景营造——学生讨论——学生举例发言——归纳总结,最后回归设问的问题。)设问2:当今世界仍不安宁有何具体表现?(1)学生活动:学生发言各自所搜集的事例材料并适当进行理论说明,主要凸显当今世界仍不安宁的原因。教师对搜集的事例材料比较典型的小组同样给予表扬和加分。(2)教师点拨: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干涉别国内政事件时有发生。②民族、宗教矛盾造成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③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3)情景营造:①伊拉克战争图片及相关数据、文字说明的多媒体展示。(美国侵入伊拉克时以萨达姆藏有大量化学、生物武器等违禁武器为由,而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人却找不到相关的证据,这正是美国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霸权表现。)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冲突及几次中东战争的图片组照———巴以问题有着深刻的民族与宗教矛盾。③非洲贫困的数据、吸毒、艾滋病泛滥等的图片及文字说明———中国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的外交政策分析。总结: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二).发展问题。设问1:什么是发展问题?为什么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3页,明确发展问题的含义及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及原因并进一步交流各小组搜集整理的事例材料。教师对搜集事例材料比较典型的小组和同学同样给予表扬和加分。(2)教师点拨:①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②发展问题之所以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源于二战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给各国经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世界经济发展日益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③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3)情景营造:①日本、韩国二战后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展示相关数据):国际:经济全球化及美国全球战略的需求,出重金帮助日本振兴经济。国内:抓住机遇,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契机,强化科技立国和教育立国。②中国: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从1979年—2004年,GDP年均增长9.6%,成为目前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国际:奉行和平共处原则,谋求良好发展空间,巨大国内市场吸引外商的投资。 国内: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我国能始终拥有稳定的国际发展环境和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呢?——说明发展是时代主流。③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使用说明经济发展的潮流不可避免。设问2: 发展作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是否就不存在困难了呢?(1)学生活动:组织小组同学举证当今世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多角度交流搜集的材料。教师对搜集事例材料比较典型的小组和同学同样给予表扬和加分。(2)教师点拨:由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南北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了。(教师简单向学生介绍南北问题和南南合作的内涵)(3)情景营造:①展示两组图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造成的资源巨大浪费和非洲儿童骨瘦如柴,饥不择食的对比——引申出相关数据。②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从25个增加到49个,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人增加到12亿人,30个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相差至少70倍。联合国计划署06年10月8日公布的一组数据:阿富汗是目前世界最贫穷的国家,70%的人营养不良,仅有13%的人可以用上清洁水,人均寿命40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达26%,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是文盲。(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1)教师点拨: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谈何发展 ;发展有利于促进和平,二者相辅相成。(2)学生活动:教师针对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我国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谋求和平的国际空间?”②、我们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有何现实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说明:此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要使学生树立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践爱国主义的高尚道德情操,青少年学生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修养以做好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的更加繁荣富强的充分准备,是本课的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问题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设问:你认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指什么?请举例加以说明。(1)学生活动:学生发言查找的有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事例,教师对搜集事例材料比较典型的小组和同学同样给予表扬和加分。(2)教师点拨: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小国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统治和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强权政治是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该知识点只要学生了解即可,重点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增加对这一知识的感性认识)(3)情景营造: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及迟迟不从伊拉克撤军的事实等。(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设问1:为什么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新秩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1)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列出各个小组所认为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模样”,小组间进行互相评比,选出最好的方案。教师给予方案较好的小组和同学表扬和加分。(2)教师点拨: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给弱国带来的伤害,才能促进各国的平等发展,共建和谐世界。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做到“四个保障”。即: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设问2:中国向来积极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在此方面是如何主张的?反映了我国如何的国际地位和作用?(1)学生活动:阅读教材104页,明确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四个角度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具体内涵。同时,小组间交流和发言搜集的有关我国政府在此四个方面的一些具体的主张。教师对搜集事例材料比较典型的小组和同学同样给予表扬和加分。(2)教师点拨:我国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和安全上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应达到的标准,反映了我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外交目标,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充分承担起相应的责任。(3)情景营造:教师展示2006年中非合作北京论坛峰会的相关图片、数据,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该峰会的成功召开对世界、对中国发展的巨大意义,进一步从实践上使学生明确我国不断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着。同时,从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成功召开带来的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对之声切入,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为什么美国等大国会对此如此紧张 也使得学生明确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说明:以上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情景问题较多,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地使用,以避免造成课时不足的情况。【课堂巩固练习】该环节根据具体教学时间合理选用1.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当今时代的根本任务是( )①环境问题 ②和平问题 ③资源问题 ④经济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C2.当前,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 )A.资源枯竭 B. 地区冲突 C.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 D.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答案:D3.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A.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B.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 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D. 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繁荣答案: B【课外活动探究】各个学习小组长将本组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进行重新的梳理和整合,取精华,去糟粕,并适当补充老师在课堂情景营造中讲授到的事例。然后统一交由科代表,统一编号,汇编成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集。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写出一份小组讨论报告,报告形式可以多样化,报告内容要能体现与教材理论的结合。个别同学有兴趣的还可以据此完成一篇小论文。七、教学反思该教学设计充分凸显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不再象传统教学那般将教学仅仅只是局限在课堂45分钟中,而是充分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的互相联系来实施有效教学,虽然学生的学习量增加了,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却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整节课的讲授过程中,学生的观点受到重视,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理念。在课堂教学的45分钟内,教师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发言为主要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学生活动——教师点拨——情景营造——归纳总结”,使整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长久坚持这种习惯,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点评:1、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于这个要求,教师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必须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设计思路,同时给予了学生非常广阔的自我学习空间,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该设计中围绕学生为中心,以事例教学手段为主要载体,能够抓住高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实现有效教学。2、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使学生学会处理好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以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以及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 ( file: / / / e:\\新课改\\崔教授\\探究学习方式.ppt" \t "_parent )、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 file: / / / e:\\新课改\\崔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ppt" \t "_parent ),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的获得。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能力水平,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主动出击解决教材的疑难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寻找到自我归属感和自我成就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学生的课堂参与与交流、课前及课后的探究合作学习等均能有效地达到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3、该教学设计充分运用了全国教育科研十一五重点课题《“指导—自主学习模式”的深化研究》的有关研究成果和经验,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广该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对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和平问题的含义1. 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及原因1. 当今世界仍不安宁1. 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发展问题1. 发展问题的含义1. 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及原因1. 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南北发展不平衡和平问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谈何发展 ;发展有利于促进和平,二者相辅相成。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1.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内容1. 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解决办法——建立国际新秩序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