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劳动者(授课计划,适合说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时代的劳动者(授课计划,适合说课)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课时授课计划
第二单元《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新时代的劳动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生产,主体就是生产者(劳动者)。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起着决定作用。劳动者的就业状态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作为未来建设者中学生的创业精神,正确择业观的培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方针,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成为困扰社会的一大症结,如何保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从教育的意义上来看,本节课更侧重于德育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学习意志水平相对比较低,对初中与高中政治教学的差异性的适应能力还不强,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师在备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最感兴趣,所以,根据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劳动”的名人名言,课堂教学以大学生为主线索,从辩证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到大学生罗福欢擦鞋行行出状元的典型视频案例
带给中学生的启示,再到许多大学生到洋快餐麦当劳、肯德基打工被侵权后如何维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欲望,从而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生成知识,升华情感。
三、设计思想
(一)用新课程意识指导教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
地二次开发教材
1、重新梳理知识体系。根据学情和个人教学特点的需要整合为三部分:劳动光荣、就业(就业的意义、就业的形势、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依法维权(有
哪些权利,为什么要维权,如何维权)。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是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
1、沟通和合作选好研究性学习的角度,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
考虑学情和实际,选择了大学生就业形势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它既贴近学生又以小见大浓缩了我国就业形势严峻。
2、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小组合作的参与度、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精心选取大学生罗福欢案例,预设问题让学生讨论,因为案例符合学生的情感需
要,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课堂的高潮和亮点。
(三)充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两的参与重于一吨的说教”。要让思想政治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亲身体验、领悟,只有当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为学生心中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材通俗易懂,所以考虑采用大学生罗福欢视频,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给学生思想以洗礼。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就业的意义、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前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课堂讨论,分析情景等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有效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认识积极创业、锐意进取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增强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2、教学难点: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多媒体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思考歌词的含义,为什么说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教学过程 1、劳动光荣多媒体展示:“鸟巢”、“水立方”、青藏铁路及劳模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认识光荣属于劳动者。2、就业(1)、就业的意义创设招聘会模拟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要就业呢? (2)、就业的形势多媒体播放视频:《技工缺口》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就业形势(3)、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多媒体展示:十七大就业政策播放视频:新时代大学生罗福欢擦鞋行行出状元的案例。创设情景问题: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引导学生从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进行思考。3、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创设问题情景:多媒体展示劳动者权利受侵犯的案例。案例一:麦当劳打工的大二学生小玲的投诉电话。案例二:农民工王余斌讨薪未果,连杀4人。引导学生学习(1)劳动者权利有哪些?(2)维护劳动者权益有何意义?(3)怎样维护劳动者权益?课堂小结课后拓展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收集的名人论劳动名言小品表演《招聘会》学生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2007年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认识我国目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合作探究:(1)解决就业问题要靠政府还是个人? (2)青年人应树立什么样的择业观?探究:(1)、小玲和王余斌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2)、维护劳动者权益有何意义?请你帮他们想想应该怎么办?(3)、两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回答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将来的发展方向,为自己设计一份就业计划书。 通过欣赏名言和美丽壮观的建筑物,让学生深切感受劳动者的伟大,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训练学生的临场表演和应变能力,通过小品明确就业的意义及要更好的就业需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对视频的理解和数据的分析,了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结合时政,选取切合学生实际的案例,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认识到,解决就业问题在国家促进就业的同时,个人要树立自主、竞争、职业平等的择业观。通过观看现实生活的材料,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落实学习任务。
七、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体现了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整个教学过程把教材的内容溶入经济生活新景中,既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受学生的欢迎及老师的好评。
点 评:
1、教学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选取大学生罗
福欢案例,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会说、肯说、爱说,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较好的课堂氛围。
2、教学设计渗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实践舞台。
3、教学设计结合社会时政热点,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选择了大学生就业形势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符合学生实际,为问题的解决创造平台。
4、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不是放任自流,需要引导。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应事先列举收集的方法和途径,并给予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