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公开周政治课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框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整体和部分的方法论意义
◇理解: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能远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分析: 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要求学生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通过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和“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等材料的运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方法点津】:阅读法、归纳法、事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略)
情景导入:木桶效应:一只木通装多少的水,不是取决于组成木桶的那些长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增大木桶的容积,就必须把最短的那块木板变长。
思考:这其中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思考回答:体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师总结:短木板是水桶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木桶容积的大小,这说明它是组成整体的关键部分。在整体中,关键部分的功能往往能决定着整体功能的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推进新课: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情景材料:出示图片:人的一生、中国地图、五中图片。
教师提问:(1)上面三组事物中,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
(2)整体由什么组成?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找出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整体:事物的全局及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合作探究:整体和部分的两种形式:时间和空间。
过渡:任何事物都有整体和部分两个方面,我们懂得了它们的含义,还应进一步搞清楚二者的关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本,找出二者的关系。
首先:我们先来看二者的区别有哪些?
(1)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整体和部分的区别有那些?
学生:认真阅读并思考。
情景材料:井底之蛙
提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井底之蛙将井口所见之天当作就是天,以局部替代整体,将局部和整体混淆,以致闹出了笑话。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盲人摸象。
以上说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含义不同,二者的内涵有严格的区别。
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提问:那么,还有哪些区别呢?
◇课堂探究:(1)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2)如果让你改动这幅画,你会怎样做 谈谈你的看法。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探究提示:(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筌之所以无法改动此画就是因为画中食指挟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处于画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整幅画。一旦改动,则失去了其整体的功能。
(2)不改。因为整体与部分又是辩证统一的。
总结:由此可见
二是二者的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合作探究:情景材料:古代有个人在林中见到一张捕雀的大网,捕到的雀都是雀头钻进一个个网眼里,于是他回家用一截截短绳结成许多互不关联的像网眼一样的小绳圈,结果一雀也没有捕到。
教师提问: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雀而网能捕到呢?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并回答。得出结论:整体具有部分热闹所不具有的功能。
教师举例说明:出示情景材料:手表。
三、功能和作用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课堂练习: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C )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总结过渡:以上就是整体和部分的三点区别。二者之间还有密切的联系。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情景材料:战国时期燕太子丹的故事
◇课堂探究: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
◇探究提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手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一旦离开人这个整体,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了。部分离不开整体。
提问:那么整体能不能离开部分呢?
举例说明:学校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学校各个部门功能的发挥。
教师总结:可见,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综上所述不难得出: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
①一是不可分割,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课堂练习: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这说明( A )
A、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部分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它作为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B、部分离不开整体,但整体可以离开部分
C、整体和部分是并列的、同等重要的
D、整体离不开部分,没有部分也就没有整体
材料印证巩固:二战故事:逃跑
情景材料:冯玉祥的诗、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
合作探究: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②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体。特别是处于关键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三是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子。如:学校、年段、班级。
总结;以上就是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接下来我们在从整体上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多媒体显示图表)
过渡:以上我们讲了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及关系,理解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情景材料:老鼠偷油的故事
提问:老鼠犯了什么错误而导致它们葬身油缸,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老鼠犯了不顾全局的错误,最后损害了全局的利益。启示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提问:为什么要树立全局观念?
合作探究:回答。
教师总结: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举例进一步说明:出示情景材料:庸人治驼、98年洪水。
引导过渡:我们在强调整体的同时,能不能忽视局部呢?
二是必须重视局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综合探究:西部大开发等例子。
练习讲解:(略)
本课小结:(略)
课后作业: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现象,进而全球经济受到波及,欧盟、东亚、南美及中国的经济也受到影响,给中国带来严峻挑战,面对挑战,中国该如何积极应对。
请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
本课板书设计: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方法论意义
重视局部的作用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