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体系归纳基本观 点 内 容 关键词及常用范围 能力考查要求细化举例辩证唯物论 自然界客观性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灾害问题;土地、环境、资源问题 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修改制定政策、战略、法律等的依据; 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过程是如何体现从实际出发;用唯物论观点分析我国企业在发展中非经贸合作中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哲学依据。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政策、战略、法律、道德思想等的重要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自然灾害问题;土地、环境、资源问题、社会问题等 试从桉树引种的事件说明如何按规律办事 应如何实事求是解决电力短缺问题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我们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针对自然问题、社会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对策,趋利避害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观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3、联系的条件性: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事物间的相互影响;创造条件建立有利联系;“协调”“循环经济”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4、联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因果联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原因”“造成”“预防”“规划”“经验教训”等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有何意义?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统筹”“大局”“团结”中央和地方;集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 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性。发展观 联系与发展;运动与静止 分析保持农村政策稳定的哲学依据。2、发展的实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修改法律、政策等;着眼未来;创新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发展。3、发展的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自主;开放;自身努力;外部环境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4、发展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内部结构排列次序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优化结构 适度;积累;长期;调整结构;有步骤分阶段 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加大对公共领域财政投入的意义。5、发展的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应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艰苦努力;一波三折; 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如何处理中日关系?矛盾观矛盾观 (1)对立统一: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要求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分析开发与保护、公平与效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正视现实”;“痛定思痛”等2、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它构成这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表现在: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阶段、特点、类型用不同方法等 上述材料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3、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它们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要求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试点推广、抓典型、借鉴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概括出说明这—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4、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单打一”。 重点、重中之重、关键、中心、突破口、着力点 从矛盾分析的角度说明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对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意义。5、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他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时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4、5点合为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性质、形势、总体来说、利弊分析、主流支流、本质、评价人和事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观点分析江苏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是源泉,外部矛盾是条件。(内外因关系) 改革、解决矛盾促进事物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发挥主 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积极创造条件、发奋图强、顽强拼搏 从哲学角度分析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原因2、影响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同时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这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分析创业计划与实践结果重大差别的原因透过现 象看本质 认识根本任务及实现条件科学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并要经过若干次反复和提高 分析修改党章的哲学依据实践观 1、实践基本特征、形式及作用 用实践的观点说明我国推进农村改革的意义。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 理论、政策、法律、认识等的变化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3、认识(科学理论)的反作用: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能指导人们制定正确的方案,因而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要求我们要学习科学理论,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坚持科学发展观等的重要性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 价值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社会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政策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中日应怎样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正确)价值观及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和事物发展规律。 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重视生态环保等 谈谈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应怎样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同时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主要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这要求我们从事个人活动要做到正视社会环境,尊重社会规律。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利用提供的有利条件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为社会进步作贡献。 公民与社会、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 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构建节约型社会为什么人人有责?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主要内容: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要求我们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 分析抗击冰雪灾害中唐山13位农民的行为。人生价值观 1、前提: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社会关系2、内容: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3、形式: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4、实现条件:主客观条件5、途径:投身社会实践(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利益而奋斗,让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走群众路线(2)在改造客观条件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5、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6、树立远大理想 对人的某一人生观、社会行为的评价、启示及结合个人实际谈做法。 说明王选的事迹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哪些道理?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当好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