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章节课名第二单元 第4课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2.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1.用不同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2.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重难点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页码内容1.教师上课1.情景导入1.1还记得这个实验吗?把装有红墨水的烧瓶放入热水中,玻璃管中的液柱会上升;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玻璃管中的液柱会下降。这说明了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探索新知1.2那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呢?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下吧!1.3实验材料:小气球、烧瓶、热水、常温水和冰水1.4实验方案:空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参考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利用烧瓶中的已有空气,然后用热水、常温水和冰水使空气受热或受冷。再借助气球、水等可见物体的变化间接地“观察”到空气体积的变化。 当烧瓶依次被放入热水、常温水、冰水中,气球的变化情况就是空气的变化情况。1.5实验现象:在热水中气球往上鼓起来,在温水中气球保持原来状态,在冷水中气球往下凹下去。1.6实验结论:我们发现:空气受热时,气球会鼓起来,这说明空气体积膨胀了;空气受冷时,气球会凹进去,这说明空气体积缩小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探索新知1.7 温度变化了,液体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释液体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吗? 1.8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视频。1.9原来,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这就是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3.回顾小结1.10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空气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是由物体中微粒的运动引起的。4.拓展应用1.11 请你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在夏天,为什么打足气的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1.12 原来这是因为夏天,温度比较高,轮胎里的空气随着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增大,气压就会增大,以致轮胎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强而胀破爆裂,所以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我们夏天自行车车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2.学生自学1.跟我学2.1下面我们再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点击查看学习目标2.学生练习2.2简答题:(1)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无关,这句话对吗?为什么?(2)请你解释为什么冬天的时候用暖水瓶倒水来喝,瓶塞塞回去以后,有时候会跳起来?(3)为什么被踩瘪的乒乓球放入开水中后,能重新鼓起来? 2.3答案:(1)不对。因为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2)这是因为把暖水瓶的水倒出来后,瓶外的空气占据瓶内的空间。瓶内空气受到瓶内热水加热后,体积膨胀,瓶内压力增大,就把瓶塞弹起来了。(3)这是因为乒乓球里面装有空气,乒乓球放入开水中后开水温度高,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力增大,就会使乒乓球重新鼓起来。3.拓展资源1.教学设计3.1word0012.常见问题3.21.实验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什么?要特别提示同学们注意的是:空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参考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利用锥形瓶、烧瓶等容器中的已有空气,然后用热水、常温水和冰水使空气受热或受冷,再借助气球、水等可见物体的变化间接地“观察”到空气体积的变化。 可以用多种不同方法来设计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2.本节课怎样帮助同学们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拓展应用中的例子,用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热胀冷缩性质以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们举一反三,领悟到生活处处皆科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