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 第4课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 第4课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资源简介


科目版本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章节课名
第二单元 第4课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不同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重难点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
页码
内容
1.教师上课
1.情景导入
1.1
还记得这个实验吗?把装有红墨水的烧瓶放入热水中,玻璃管中的液柱会上升;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玻璃管中的液柱会下降。这说明了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探索新知
1.2
那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呢?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下吧!
1.3
实验材料:
小气球、烧瓶、热水、常温水和冰水
1.4
实验方案:
空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参考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利用烧瓶中的已有空气,然后用热水、常温水和冰水使空气受热或受冷。再借助气球、水等可见物体的变化间接地“观察”到空气体积的变化。
当烧瓶依次被放入热水、常温水、冰水中,气球的变化情况就是空气的变化情况。
1.5
实验现象:
在热水中气球往上鼓起来,在温水中气球保持原来状态,在冷水中气球往下凹下去。
1.6
实验结论:
我们发现:空气受热时,气球会鼓起来,这说明空气体积膨胀了;空气受冷时,气球会凹进去,这说明空气体积缩小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探索新知
1.7
温度变化了,液体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释液体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吗?

1.8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视频。
1.9
原来,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这就是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3.回顾小结
1.10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空气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是由物体中微粒的运动引起的。
4.拓展应用
1.11
请你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在夏天,为什么打足气的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1.12
原来这是因为夏天,温度比较高,轮胎里的空气随着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增大,气压就会增大,以致轮胎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强而胀破爆裂,所以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我们夏天自行车车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
2.学生自学
1.跟我学
2.1
下面我们再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点击查看学习目标
2.学生练习
2.2
简答题:
(1)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无关,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2)请你解释为什么冬天的时候用暖水瓶倒水来喝,瓶塞塞回去以后,有时候会跳起来?
(3)为什么被踩瘪的乒乓球放入开水中后,能重新鼓起来?
2.3
答案:
(1)不对。因为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2)这是因为把暖水瓶的水倒出来后,瓶外的空气占据瓶内的空间。瓶内空气受到瓶内热水加热后,体积膨胀,瓶内压力增大,就把瓶塞弹起来了。
(3)这是因为乒乓球里面装有空气,乒乓球放入开水中后开水温度高,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力增大,就会使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3.拓展资源
1.教学设计
3.1
word001
2.常见问题
3.2
1.实验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什么?
要特别提示同学们注意的是:空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参考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利用锥形瓶、烧瓶等容器中的已有空气,然后用热水、常温水和冰水使空气受热或受冷,再借助气球、水等可见物体的变化间接地“观察”到空气体积的变化。 可以用多种不同方法来设计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本节课怎样帮助同学们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拓展应用中的例子,用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热胀冷缩性质以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们举一反三,领悟到生活处处皆科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