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7课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7课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科版

资源简介

科目版本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章节课名
第一单元 第7课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重难点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
页码
内容
1.教师上课
1.情境导入
1.1
同学们肯定都吃过薯片吧?那你知道它是用什么食材做的吗?对,是马铃薯,其实马铃薯有一个更加通俗的名字,那就是土豆。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马铃薯放在水里,大家猜测它是沉还是浮呢?
1.2
我们把同一块马铃薯分别放在不同的溶液中,它有时是下沉的,有时又是上浮的。 这是为什么呢?是跟溶液有关系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2.探索新知
1.3
我们可以看到马铃薯在清水中沉了下去,在B、C液体中却浮了起来,是 B、C液体中溶解了其他物质吗?要怎么证明我们的猜测呢?
(学生讨论3分钟)
1.4
通过刚才讨论,很多同学都认为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可能与杯中装的液体有关,因为两种液体不一样,两个马铃薯受到的浮力不同所致。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吧!
1.5
这是我们的实验工具:酒精灯,小铁片。
同学们分别提取三杯溶液的三滴液体,依次在小铁片上加热,通过比较滴液变干后留在小铁片上的痕迹,让我们来看看烧杯中的溶液中是否加了其他的物质吧!
1.6
我们发现,三种滴液加热前和加热后分别在铁片上留下了痕迹,把你们对比之后的发现记下来!
1.7
因为A杯中的液体是清水,所以A滴液加热后,在小铁片上什么痕迹都没留下。
B滴液加热后,在小铁片上留下了焦黄色的物体,还有烧焦的气味,证明B杯中的溶液除了清水,还有别的物质。
C滴液加热后,在小铁片上留下了白色的晶体颗粒,说明C杯的溶液,除了清水也有其他物质。
那这些物质跟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有关吗?
1.8
可能B和C液体中溶解的其他物质,让马铃薯浮起来了。我们推论液体的性质可能可以改变浸入物体的沉浮。
1.9
那是不是液体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就能浮起来呢?
让我们通过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溶液来解答我们的疑惑吧!
1.10
从我们最熟悉的食盐展开实验吧!
实验材料有:烧杯,玻璃棒,小勺,食盐。
1.11
实验过程:
首先,用小勺舀一平勺食盐放进350毫升的清水中,可以用塑料棒或者小木条代替玻璃棒向同一方向搅拌,待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后,我们再把马铃薯放进溶液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并做好记录。
然后,我们继续一勺一勺地往烧杯中溶解食盐,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并做好记录。
1.12
原来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但盐水里必须溶解一定数量的食盐,马铃薯才能浮起来。
1.13
马铃薯在清水中沉了下去,在盐水中浮了起来,我们把马铃薯放进调制好的糖水中,它会浮起来吗?让我们一起观看视频找到问题的答案吧!
1.14
马铃薯在糖水中浮起来了。我们发现,水中溶解了足够多的糖时,马铃薯能够浮起来。足够多就是液体达到了一定的浓度。也就是说,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种,那马铃薯在食用油、酱油等液体中,它也会浮起来吗?课下大家动手试试看。
3.回顾小结
1.15
通过今天的实验,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1.不同的液体能改变浸入物体的沉浮情况。
2.液体里溶解的其他物质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也就是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改变浸入物体的沉浮。
原来马铃薯在液体中有时沉,有时浮,那是因为液体中溶解了一定数量的其他物质,改变了马铃薯的沉与浮。
4.拓展应用
1.16
同学们,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湖边很少长草,水里没鱼,但是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却能悠闲地躺在水面上看书读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带上问题先看视频了解一下死海吧!
1.17
原来,死海水含盐量极高,且越到湖底越高,是普通海洋含盐份的10倍。任何人掉入死海,都会被海水的浮力托住。就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马铃薯可以被浓盐水浮起来是一样的道理。
2.学生自学
1.跟我学
2.1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现象吗?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这是为什么呢?物体的沉和浮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是不是液体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就一定能浮起来?一起跟着视频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点击查看学习目标
tc01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2.学生练习
2.2
选择正确的答案
(1)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
A.1号杯一定是清水
B.2号杯可能是浓糖水
C.3号杯一定是浓盐水
(2)下面的( )方法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
A.往水里加盐
B.把水倒掉一些
C.往水里加清水
2.3
参考答案
(1)B
(2)A
3.拓展资源
1.教学设计
3.1
word001
2.常见问题
3.2
本课验证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实验应如何开展呢?
普通家庭都有条件实施,所以鼓励孩子们亲手去做实验,通过近距离动手、观察,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溶液的浮力不一样。
(1)“探索新知”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液体中可能有物质。
(2)用盐水浮起马铃薯的过程中,每一次加盐都要充分搅拌后,观察马铃薯有没有浮起来。使学生能发现盐水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实现浮起来。
(3)实验器材可以随地自取,例如:使用空矿泉水瓶代替烧杯、使用汤匙加热液滴、使用蜡烛代替酒精灯、筷子代替玻璃棒等。
(4)为了达到节约环保,做实验时,把马铃薯清洗干净,实验后的盐水和马铃薯还可以继续食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