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常识》上册复习总结(精品推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哲学常识》上册复习总结(精品推荐!)

资源简介

高二哲学常识上册复习总结
★一、《哲学常识》上册知识结构
?
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近代唯物主义
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常识上册包括两大板块:
1.辨证唯物论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2.唯物辩证法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第一部分:联系
第二部分:发展
第三部分:规律
第三课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第四课:发展的状态,原因,趋势
★二、《哲学常识》上册考点梳理及小结
(一)辩证唯物论
【考点梳理】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注意其侧重点,做到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统一)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1)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注意其侧重点在“决定”上)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原理):
A.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注:作为分析大问题时不常用)
B.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注意其侧重点在“反作用”上)
二、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一方面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并利用规律。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时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小 结】
一、“四个一”:
一个核心概念---物质;
一个根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一个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一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二、“两个二”(两对辨证关系和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三、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2.意识的能动性------“三个代表”和和谐社会理念;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德治国方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重大科研、科技项目果;重大工程建设;重大问题的解决
(二) 唯 物 辩 证 法
(1)联系的观点
【考点梳理】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具体的联系有: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等)
二、事物因果联系的原理(包含两个小原理):
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有果必有因。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注意其侧重点)
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是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原因都会引起一定的结果,有因必有果。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提高行动的预见性。(注意其侧重点)
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包含两个小原理):(★)
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的地位。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树立全局观念)(注意侧重点在“整体”重要性)
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注意其侧重点在“不能忽视局部”)
(2)发展的观点
一、事物变化发展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注:可以分为两个小原理)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但首先要重视内因,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
(反对只见内因不见外因或只见外因不见内因的片面观点。)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十分重视内因的作用。(注意其侧重点在“内因”一词上)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对事物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注意其侧重点在“外因”一词上)
三、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可分作三个小原理)
唯物辩证法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当我们希望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这就要求我们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注意其侧重点)
唯物辩证法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要最终都要通过质变才能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当事物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飞跃(注意其侧重点)
唯物辩证法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变的发生。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注意其侧重点)
四、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反对悲观失望或盲目乐观的错误。)
(3)矛盾的观点
一、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统一的一面。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任何事物都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构成。
方法论:A.我们要承认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不能回避矛盾、否定矛盾的存在)
B.我们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要求相同,只不过一个属于唯物论,一个属于辩证法的内容)
四、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方法论:(1)、这要求我们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
(3)、这就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比如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五、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注意与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区别)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其决定作用,而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但是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和事物的发展也有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
方法论: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注意其侧重点“兼顾”上)
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注意其侧重点在“主要矛盾上”)
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它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注意其侧重点在“次要矛盾”上)
六、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注意与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的区别)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其决定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而矛盾的次要方面虽然居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但是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也不能忽视事物的支流。(注意其侧重点在于“全面”)
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而矛盾次要方面则居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善于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其本质和主流。(注意其侧重点在“矛盾主要方面上)
2、矛盾次要方面虽然居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不能忽视矛盾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注意其侧重点在于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上)
七、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
方法论: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主流。
(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小 结】:
三个“一”:
一个核心和实质-----矛盾的观点;
一个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一个对子---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一个“二”:
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三大观点”:
联系观点;
发展观点;
矛盾观点。
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1.矛盾及矛盾分析法----我国及世界的重大事项和形势的分析;我国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2.两个总特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3.三大观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改革(国有企业、经济结构调整、三农);党建与反腐败
★三、《哲学常识》上册典型易错观点
一、关于意识,下列说法错误:①意识是大脑(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③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a、意识本身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能动作用具有两重性);④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凡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⑤物质和意识是互相促进,互相依赖的(不能理解为相互促进,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关系)问题。
三、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下列说法错误:①只要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就是从实际出发(既要立足实际,还要全面的、从整体上、在变化中把握实际);②科学理论(一起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③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关于联系观点,下列说法是错误的: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③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④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注意:一定条件下)。
五、关于运动和发展的观点,下列说法错误: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只要处于“动”的状态,就是运动,变化是事物的性质或者存在状态的改变);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哲学上的静止是指相对静止,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所以,新出现的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④量变是事物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发展(发展是质变,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⑤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必然结果);⑤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起决定作用)。
六、关于规律,下列说法错误:①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②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是不能被改造的)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③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所以,规律是永恒不变的;④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七、关于矛盾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①矛盾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性质;②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③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下列说法错误:①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和谐就是没有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③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必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④矛盾主次方面(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抓住关键和中心;⑤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⑥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⑦抓住了主要矛盾(还有处理好次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⑨矛盾的观点就是指两点论的观点(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