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课稿

资源简介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课稿
、从《经济常识》的基本结构看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政治第二课第二节第一框题的内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高一年级所学的经济常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本课关于市场经济的内容,是经济常识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因为这一课之后介绍的内容,都属于社会生活中具体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它们的性质和特点都要受到经济体制的制约,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本课教学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立了本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理解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的法律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的举例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根据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说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之一,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明理导行法、合作学习法相结合。教师讲解中的归纳、类比、点拔、引导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以提高教学实效,达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并树立“节约资源,从我做起”的意识;通过对竞争与平等、法制、开放三者关系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懂得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而奠定以后在经济活动中所必需的法制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从计划经济走入市场经济,很多人存在着疑惑:为什么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根本原因是,目前,市场经济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而这一优势的具备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理论化较强,学生很难和实践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寓抽象道理于直观教学中,学生更易理解,因此,通过一些课堂活动、资料对比、录像、歌曲、图片材料等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新课改要求我们坚持“一个为本,四个调整”,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所以本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课件中我通过动听的歌曲,写实的图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多次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克服以往教学中我说你听、我考你背的“强买强卖”的作法。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本课中我运用了多个案例:“大眼睛苏明娟”的案例、海尔创名牌的案例、大头娃娃的案例及绿色壁垒案例来分别说明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明理导行法:政治课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其意义主要在于加强德育,教会学生“做人”。在合作探究中,明辨是非,增强学生平等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及对外开放意识,并将其外化为行为。
说学法:现代教育思想尤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方式应该逐步多样化,应该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课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讨论法: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教会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知识迁移法: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温故知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法:利用所给各种材料,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法。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引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说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应该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为实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将本课教学定为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首先应该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因此本课以图片“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令人担忧“及“大自然的悲愤呼喊”,引出资源问题;用动画“田忌赛马”引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2、 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难点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举例在现实市场交易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引出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特征。然后用课件展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生活情况,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其次,由“火车为什么提速”引出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原则。利用课件展示海尔的创名牌之路说明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诚实守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利用对一个普通的杯子进行创新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课堂气氛;利用一个心理测试题测试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通过欣赏歌曲《从头再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篮球比赛引出市场经济的法制性。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所掌握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和法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由“大头娃娃”事件启示学生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就是不能违法。第四,由入世引出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让学生举例说明为什么我们的商品被挡在许多国家的“绿色壁垒”之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漫画“谁也别想发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意识。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我们的学生所接触到的只是一些看似确定无无疑的、风平浪静的、一帆风顺的、不存在任何对立与冲突的“客观真理”,学生在经历了教育过程之后,只是熟悉了一些现成结论并形成对这些结论确信无疑的心向,那么这种教育的功能就不是对个性的发展与解放,而是对个性的控制与压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然后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教学结束之前进行讨论“你认为世纪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的方向,让学生找出自己和优秀人才还存在哪些差距,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通过学习去改变自己。同时,还让学生把课上及课下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思所想进行整理,以论文的形式交上来,然后由教师进行认真的评阅,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改正,但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还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教育工具的主要作用。
四、说教学手段和目标测试题
新课改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所以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课件、动画、图片、音乐及玻璃杯等多种教学手段,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同时,还利用课件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试。例如,我利用这样一道题:某企业利用宣传广告谎称开展让利酬宾活动,推销一批过期的劣质产品而受到有关部门的查处。该企业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首先会意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其次,学生会知道这种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第三学生会知道这种行为违背了公平竞争和法制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正当竞争教育。这样,通过这样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既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多种教育,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属于传统的教学媒体,但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它仍然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板书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所学知识从整体上的把握。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的板书设计为“一目了然型“。由资源有限需要无限引出资源优化配置,由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分为计划和市场,引出市场和市场经济,由市场经济引出市场经济的四个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最后归纳出一个结论:市场经济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这样,把本节课的内容用箭头和大括号归纳在一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楚地把握所学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快速掌握和技记,达到本节课学习内容本节课消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