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多角度思考及高考预测 一、背景材料 2008年12月20日,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荣誉主席连战等海峡两岸各界人士400余人出席论坛开幕式。贾庆林作题为《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机遇,全面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演讲。本届论坛比以往具有更好的两岸关系环境,出席论坛的两岸专家学者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研讨更具有务实性,达成的共识也更有条件供两岸有关方面制定政策时参考。本届论坛的举办,对推进新形势下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贾庆林提出了五点建议。 ??? ?一是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岸同胞应相互扶助,加强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经济,改善民生。如果世界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台湾方面提出缓解经济困难的要求,大陆方面愿意尽最大努力,提供协助。 ??? ?二是积极促进协商,推动两岸金融业合作取得实质进展。两岸双方应迅速采取实际措施,着力扩大两岸金融合作,增强两岸经济活力。有必要就建立两岸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管合作机制和货币清算机制尽快进行商谈,争取尽早签署相关协议,解决两岸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的问题;积极推动两岸金融业者开展交流,通过适当途径加强信息沟通、监管合作与业务往来,增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改善大陆台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 ???? 三是积极采取措施,拓展两岸产业合作的层次和领域。要着力提高两岸工业、农业合作的层次,支持台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两岸农业合作,继续充实惠及台湾农民的政策措施。要积极推动两岸产业界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合作布局。要加强两岸高新技术、基础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创立共同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品牌,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要鼓励两岸相关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开发油气资源。要加强两岸服务业领域的合作。 ???? 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两岸双方应继续共同努力,加快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实现两岸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正常流动。我们支持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希望台湾方面为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创造必要的条件。大陆有实力的企业和资本可以根据台湾方面的需要,积极参与台湾的经济建设项目。两岸可就市场开放和弱势产业保护问题进行协商,妥善规范投资秩序和市场环境。 ???? 五是积极进行探讨,及早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要从两岸实行不同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实际出发,考虑两岸资源禀赋、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市场容量等方面的差异;要遵循双向互惠、共同繁荣的原则和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步骤,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对台湾方面关于商签两岸综合经济合作协议的设想,我们十分重视,也愿予以认真研究。二、知识链接 A、政治学科( 一 ) 经济常识1. 市场的作用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 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要求 ,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有利于推动两岸经贸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让两岸经贸文化市场优势互补,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 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趋势 , 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顺应了这一时代的潮流 , 有利于加强两岸在生产、市场、资金、科技开发与应用、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 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两岸的农业有很强的互补性 , 推动两岸农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 既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也有利于推动台湾地区农业的发展。4. 发达的第三产业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特征。鼓励支持台湾的文化等服务业进入大陆市场 , 推动、实现大陆人员赴台旅游, 有利于推动台湾地区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 有利于稳定和振兴台湾经济。5. 对外贸易的作用。两岸经贸合作 , 有利于互通有无 , 调剂余缺 , 实现资源 优化配置 ; 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 , 提高经济效益 ; 还有利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 增强双方的经济实力。 6. 对外贸易的原则。我国的对外贸易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 两岸经贸文化合作, 是本着互利双赢的目的,以造福于两岸人民为根本归属的。 ( 二 ) 哲学1. 物质决定意识 ,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 两岸的经济和文化合作 , 既符合两岸经济发展的需求 , 也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两岸经贸论坛的决议和 " 四点建议 ", 必将推动两岸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和芽统一 , 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2. 联系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 , 两岸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两岸经济论坛和 " 四点建议 " 既有利于推动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 , 亦对两岸人民带来实际好处 , 对区域合作和全球局势产生一定影响。3.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 部分的优化会增强整体的功能。 两岸的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 , 两岸经贸论坛及胡连的二次握手 , 有利于两岸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 , 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 提高综合国力。4. 规律具有客观性 , 要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动能动性结合起来。两岸的经济合作 , 实现祖国统一 ,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政府的各项政策都是在尊重两岸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的 , 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5.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 是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 , 两岸的经贸合作 , 将有利于推动台湾的回归 , 祖国的统一。6.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两岸经贸论坛和 " 四点建议 " 有利于缓和台海局势 , 但 " 台独 " 分子的活动仍然存在 , 祖国统一之路仍然是曲折的。7. 实践决定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 , 我们对两岸关系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 两岸经贸论坛形成的共识和 " 四点建议 ", 越来越灵活和务实 , 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 ,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 这些建议又将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 三 ) 政治学1.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两岸经贸合作是以为两岸同胞谋利益为根本目的的。2. 国家职能。两岸在农业、金融、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 , 体现了国家在组织经济建设方面的职能。3.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胡总书记的 " 四点建议 " 指出了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并就两岸关系的深化 , 两岸经济的合作 , 提出了新的意见 ,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 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Jb 。4. 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从 " 九二共识 " 到经贸合作到 " 四点建 议 ",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提高。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5.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通过两岸的经济交流 , 可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文化实力以及两岸人民的凝聚力 , 从而提 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B、历史学科 :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 ,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对台方针的重大转变 ,“一国两制 ”的构想 和江泽民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及胡总书记的“四点建议“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C、地理学科 : 了解台湾省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气候、地形地质特征、动植物、农产、水产、矿产资源、主要城市等。二、创新演练2008年12月20日,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隆重开幕。贾庆林作题为《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机遇,全面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演讲。回答1-4题:1. 本届论坛的举办,对推进新形势下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两岸经贸和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② 有利于建立国共两党高层对话机制 , 推动 “党对党“的交流对话新渠道③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④有利于台湾和平, 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2.“分久必合”是历史的必然, 两岸经贸和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 但 “台独”势力的存在, 使和平统一的道路并不平坦。这段话体现了 (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3. 两岸关系存在很强的互补性,由于实现了“三通”, 两岸贸易成本减少 ,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产品在对方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了两岸经贸的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 )A. 台湾农产品更有竞争力B. 农业生产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C. 两岸实现 “三通”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D. 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竞争性4. 贾庆林作题为《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机遇,全面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演讲。“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机遇”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 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D. 内外因辨证关系5. 今年两岸终于实现了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 最早提出“三通”主张的是( )A. 《告台湾同胞书》B. 《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C. 邓小平 " 一国两制 " 构想D.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 , 实现和平统 -的方针政策》在中国历史上 , 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过, 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政治的走向。请据此回答 6~10题:6. 国共两党曾经实现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都是 ( )A. 共产党主动提出, 积极促成的B. 实行党内合作的方式C. 始终坚持共产党在合作中的领导地位D. 最后完成了所担负的历史任务7.1924 年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的原因在于A.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B.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完全一致C.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D.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建立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 使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 但仍存在着斗争的一面 , 其根本原因是( )A. 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B. 两党对日本侵略者的认识程度不同C. 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D. 两党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9. 主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 , 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是( )A. 《告台湾同胞书》B.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C.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 , 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10.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分合的主要因素是( ) A.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外国势力的作用 C. 两党的性质 D. 两党的政策11. 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12月20日,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隆重开幕。本届论坛更具有务实性,达成的共识也更有条件供两岸有关方面制定政策时参考。本届论坛的举办,对推进新形势下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材料二 贾庆林作了题为《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机遇,全面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演讲。贾庆林提出了五点建议。 表明了和平发展是发展两岸关系的主题 ,成为两岸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 也将为台湾经济走出一条强路。材料三 今年两岸顺应时代的潮流,终于实现了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免去了两岸同胞“舟车辗转”之苦。材料四 解决台湾问题 , 实现中国完全统一 ,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国政府始终如一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形成的 , 具有不可动摇性。——摘自《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经济意义。(2) 用联系的观点, 说明两岸经贸文化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3) 在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中, 两岸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4) 用地理学的知识说明两岸实现直航的意义。(5) 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 ? 谈谈您对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 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促进共同繁荣 ,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必然性的认识。参考答案1.D 2.A3.C 4.D 5.A6.A7.A8.C 9.C 10.C11.(1)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特征以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要求两岸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 做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②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的合作, 符合两岸人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2)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 局部离不开整体 , 两岸经贸文化合作将有利于稳定台湾经济。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要充分利用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克服不利联系, 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既有利于两岸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和繁荣 , 也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及台湾地区的稳定与繁荣。(3) ①政府是国家职能的履行者, 在两岸的经济和文化合作中, 政府要正确履行经济和文化职能, 加强贸易文化交流的引导, 加强宏观调空。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在经贸、金融、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两岸有关部门要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服务, 造福于人民。③政府要积极进行体制的改革, 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 为两岸经济的发展、文化繁荣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4) ①缩短航程的时间, 降低运费。②大陆、台湾有着共同的民族传统文化, 同属于一个中国。③有利于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两岸经济发展。④有利于促进两岸人民的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5) 基本原则:一个中国原则。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的图谋 , 坚决反对任何国家或组织干涉中国内政, 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必然性的认识:①经过改革开放, 中国的结合国力极大增强 ,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 这是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 实现共同繁荣 ,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本保证。②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 实现统一 , 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 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 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 使台湾人民对大陆民了解逐渐增多。④邓小平 “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 , 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⑤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 , 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