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校联谊(政治) 镇江市高三政治教育研讨示范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省十校联谊(政治) 镇江市高三政治教育研讨示范课

资源简介

省十校联谊(政治) 镇江市高三政治教育研讨示范课
热点课题:科学发展观
【教学内容】: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 ( http: / / chinesejy.com" \t "_blank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特点;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明确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做的工作。
能力目标:使学生 ( http: / / chinesejy.com" \t "_blank )初步学会观察和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浪费资源 ( http: / / www.chinesejy.com" \t "_blank ),破坏环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现象,逐步培养学生 ( http: / / chinesejy.com" \t "_blank )辨别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 ( http: / / chinesejy.com" \t "_blank )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主动为家乡建设提出建议,增强主动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经济、哲学、政治常识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教学难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对科学发展观的解读。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
【教学过程】
背景资料: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重要途径、工作重点和措施。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五个统筹”。
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要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1)转变发展观念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转变经济体制(4)转变政府职能 (5)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
二、内涵解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个统筹
三、问题思考:学生参与互动
(一)材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重要途径、工作重点和措施。
思考:1、科学发展的提出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2、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
1、(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3)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
(5)认识不断发展(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
(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
有人理解把发展理解为经济发展,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三)如何处理GDP与追求速度之间的关系?
GDP是全世界通用的主要数据,便于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是衡量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能把三大产业的劳务成果反映出来,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GDP有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结构和质量,不能反映人们石油的福利水平的缺点。
所以,不能片面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要在经济增长结构合理的条件下发展GDP。
辨析:速度越快是否经济效益越好?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
(四)材料:江苏省是经济文化大省,GDP是全国第三,但是江苏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城乡二元结构、三农问题,收入与经济增长不适应,教育的重视程度硬件投入不够,能源短缺。要建设新江苏,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请结合本省情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结合镇江市提出的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口号:显山露水,显绿现蓝。请你为镇江的发展,给政府献言。
(五)实战练习:
2003年寒冬的一个晚上,苏源一家人正在空调房间里兴致勃勃地观看电视,突然遭遇停电,于是家庭成员开始了一段“烛光夜话”:
苏源:“天气这么冷,怎么又停电了?真可惜,今晚精彩的节目又看不成了!”
父亲:“电力不足嘛!为什么不多鼓励民间资本开发小火电,以弥补电力不足呢?”
母亲:“前几年还在鼓励大家多用电,怎么现在就不足了呢?我看开源更要节流,应该提高电价,减少浪费,控制用电量。”
苏源:“我看最好的办法是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发电,既无污染又可再生。”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就这一家人的对话发表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电力供应紧张,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群众的生活。
(2)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应该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另外,应制止规模小、效益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小火电建设。
(3)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价格杠杆适当调整电价,引导人们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优化地区间的能源配置。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现有电能利用率,同时因地制宜开发各种清洁能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PAGE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