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9《经济生活》二轮复习考点解析专题三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一、合理配置资源(资源意识)1、必要性: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人类社会必须对有限资源的利用作出合理的安排。2、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二、市场调节(无形的手)1、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途径: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三大机制)。2、市场调节的优点: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3、市场调节的缺点:(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经济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人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4、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条件 ;良好的市场秩序(如何建立)1、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市场规则、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2、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3、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4、生产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开展正当竞争,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5、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宏观调控(有形的手)1、原因:(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2)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2、含义及目标: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宏观调控手段体系:国家通过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1)经济手段A、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B、措施: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除此还有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财政政策:收入政策(如税收)、支出政策(如价格补贴)货币政策:利率、信贷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C、重要杠杆:税收、价格、利率、信贷(区分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分析)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种经济合同及经济政策的执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结合《反垄断法》的实施分析)(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4)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基本特征1、含义: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2、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习题精练]1、(08全国卷Ⅰ)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2、(08全国卷Ⅱ)2007年某地香蕉产量大增,且受“蕉癌”谣言影响,香蕉价格大幅“跳水”。应当地蕉农请求,政府对所谓“蕉癌”释疑解惑,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帮助联系加工企业,从而稳定了香蕉价格。这说明香蕉种植业的稳定发展A.在于信息公开和控制香蕉产量 B.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C.依赖于香蕉加工业的发展 D.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3、(08北京卷)稳定物价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1 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2 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3 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4 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反映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胀的压力。针对我国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严峻的形势,国家应当采取的措施有( )①扩大社会总需求,统筹城乡,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②调节生产,促进消费品生产规模的扩大③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④控制货币供应量,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降低利息税率 ⑤在价格较明显上涨的时期中注意保护中低收入阶层的利益。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5、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其中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上述做法 ( )A.有利于刺激总需求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B.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的现象,稳定物价C.表明我国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D.说明我国增值税过高,不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6、(2008宁夏卷)2005年7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8.21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8.11人民币元。此后,人民持续小幅升值,截至2008年4月,人民币累计升值约为16%,人民币升值有利于①.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6 A D A A A C7、(08北京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注:基本建设支出是国家经济建设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1)图10反映了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2分)答、图10表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零售环节由政策定价占主导地位逐渐演变为市场调节定价占主导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基础性作用。(2)结合图10,分析图11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答、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经济职能相应发生转变,财政支出分配比例发生变化,基本建设支出比重下降并保持适度的比重;市场不能完全解决公平问题,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3)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6分)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自发地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有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