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www.21cnjy.com2009届新课改高三政治主观题分类选编精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上)1.(10分)明末清初时期,西方的耶稣会士带来了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美术、音乐以及自然科学等。固然有一大批士大夫知识分子关注西方耶稣会士带来的西方文明,但同时亦不乏严拒者。拒绝者的理由,就是“中国之教,自伏羲以迄周孔,传心有要,阐道有宗,天人之理,发泄尽矣,无容以异说参之。”也就是认为儒家文化已尽善尽美,反对吸纳西方文化。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评析上述拒绝者的文化态度。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右图剪纸作品《回娘家》,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2月18日在兰州市与市民共度新春佳节时亲手剪制的,并被有关部门作为一份特殊作品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展出。材料二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然而,今天剪纸老艺人就像是“活文物”,精湛的技艺面临无人继承的困境。为尽快使剪纸艺术走出困境,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剪纸艺人在保留剪纸艺术传统特色的同时,积极创新,使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群众。(1)材料二中有关部门的做法是如何切合传统文化的特点的?(4分)(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展出《回娘家》这份特殊作品的社会意义。(6分)w.w.w.k.s.5.u.c.o.mwww.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1)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6分)(2)在传统道德问题上,我们应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6分)4.材料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材料二: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运用《 文化生活》 的有关知识回答:( 1 )如何正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4 分) w.w.w.k.s.5.u.c.o.mwww. ( 2 )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4 分)5.近年来,在一些社会机构和人士的组织推动下,北京、湖南、山东、安徽等地,越来越多的儿童参加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活动,颇为引人关注。目前,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即: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篇目重新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熟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万的孩子加入“读经”的行列。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还有人对此表示尊重和理解,认为应该顺其自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9分)6.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材料一 目前,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对其加强保护已经刻不容缓。(1)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重要意义?(6分)w.w.w.k.s.5.u.c.o.mwww.材料二 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陈旧,发展环境艰难。在一次《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某班同学对如何对待非物质文 ( http: / / www. )化遗产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甲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必须全面继承。乙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落后于时代,应丢掉这些历史包袱。(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7分)1、⑴上述拒绝者的文化态度是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这是不可取的。(2分)⑵儒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能“尽善尽美”。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分)⑶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不能全部吸收,也不能完全拒绝,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选择性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4分)w.w.w.k.s.5.u.c.o.mwww.2.(1)①保留剪纸艺术传统特色,切合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的特点。②使剪纸艺术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切合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4分)(2)①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②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③有利于倡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6分)(答出有利于文化创新也可作为得分点)3.(1)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分)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2分)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2)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3分)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3分)4、(l )① 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② 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 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4 分)( 2 )① 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② 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③ 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4 分) 5.(1)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四书五经”等中华传统名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发扬。(2)要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不可照单全收。(3)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应该注意方式,不要搞一刀切。(4)创新与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既要重视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借鉴外来与外国文化。w.w.w.k.s.5.u.c.o.mwww.6、(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每要点2分)(2)①继承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创新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分)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要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坚持批判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适应时代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3分)③甲的观点没有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因而是片面的;而乙认为应彻底抛弃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2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09届新课改高三政治主观题分类选编精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下)1.2008年8月8日晚8点,举世瞩目的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凸显“中国元素”是开幕式的最大特点。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既是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更是世界历史长河中耀眼的奇葩。开幕式圆满成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1)请你列举两种开幕式上自己最感兴趣的“中国元素”,并阐释“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的道理。(6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创团队弘扬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进行了长达3年的艰辛努力,巧妙构思、匠心独运,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实现了文化创新的典范,为世界各国人民奉献了精彩纷呈、震撼心灵的奥运开幕式盛典。(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加何实现文化创新的?(4分)w.w.w.k.s.5.u.c.o.mwww.2.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1999年以来,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7年以来,又大力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新的成效。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原因。(6分)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的“中国第一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在30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2008年,华西的销售额超500亿元、交税超11亿元、可用资金超35亿元。材料 华西村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创办了自己的特色艺术团,创作了许多取材于华西、寓教于乐的节目,如《十富赞歌》、《十穷戒歌》等,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制定了村规民约,严禁黄赌毒,如发现有村民赌博,将进行批评教育,并进行严厉处罚。形成了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的上述做法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w.w.w.k.s.5.u.c.o.mwww.4.材料一: 2008年11月4日14时,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关于空运、海运、邮政、食品安全四项协议。还举行了记者会宣布两岸互赠大熊猫、珙桐树与长鬃山羊、梅花鹿。这宣告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两岸直接通航、通邮即将变成现实。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成为现实,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一步。材料二:举世瞩目的两岸平日客货空运包机直航以及海运直航,在12月15日正式实施,这不仅可以节省两岸人员与货物往来两岸的时间及费用,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布局两岸的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增进两岸的交流合作与相互了解,对两岸总体经济发展均有极大的正面帮助。“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 ( http: / / www. )析其原因。5. 2008年 5月21日是第六个“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2001年11月,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此后,联大在2002年12月20日宣布每年的5月21日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以加深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并推动人们了解如何更好地相处。(1)分析为什么要维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8分)(2)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文化交流与合作?(8分)w.w.w.k.s.5.u.c.o.mwww.6.(10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并提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加强对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理由。(5分)(2)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5分)1、(1)①列举:远古的日晷影像、击缶而歌的豪壮异彩、徐徐铺展的巨幅画卷、淡彩水墨的先秦文化写意、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的情境、太极八卦演绎的天人合一境界、活字印刷的文化意象、丝绸之路的大漠风情、郑和下西洋的壮丽景观、中华礼乐的盛大气象、魅力不朽的古代四大发明、如梦如幻的飞天舞蹈、古老的戏曲乐器、历朝的著名图画、巍峨的宫廷龙柱、蜿蜒耸立的长城、流光溢彩的鸟巢、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等等。(2分。列举一种给1分)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政治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具有个性差异和特色。没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就没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奇、五彩缤纷的景象。文化又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不同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4分。每句1分)(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实现了文化创新。(4分。每分句1分)w.w.w.k.s.5.u.c.o.mwww.2、(1)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培育与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6分。每句1分。最高给6分3、①华西村特色艺术团创作的节目取材于华西,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分)②华西村特色艺术团的节目,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说明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③华西村创作的取材于华西、寓教于乐的节目,说明了要大力发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分)④严禁黄赌毒,说明了在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中,必须坚决抵制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2分)4、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成为现实,充分体现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认同感。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体现了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5、(1)在借鉴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喜欢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首先,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分钟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其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①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在对外交流中,要吸收借鉴世界文明的一些成果。③ 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6.(10分)(1)①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提高文化软实力,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2分)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2分)w.w.w.k.s.5.u.c.o.mwww.③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1分)(2)①对待我国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2分)②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2分)③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要推陈出新、博采众长,大胆进行文化创新。(1分)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09届新课改高三政治主观题分类选编精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上).doc 2009届新课改高三政治主观题分类选编精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