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福建省泉州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福建省泉州市)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课第一框已经学习了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经及发展的实质等问题,第二框进一步讲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以此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完整的发展观,林而初步形成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同时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新旧事物的含义,衡量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量变的含义 质变的含义
理解: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
运用 :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来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曲折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探讨方法论的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活动探究”教材和图片 2、比较新旧事物、量变与质变
3、哲学典故的运用、名言警句蕴涵的哲理 4、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2、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道路中出现的挫折。
3、树立矛盾分析的观点,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
4、树立远大理想,奋斗目标与脚踏实际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依据:从《课程标准》进行基本观点教育的要求来看,这一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来看,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看,这两个原理是被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了的,最被学生欢迎,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基本观点。
难点:①要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中遇到的挫折。
依据:这一问题作为思想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要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上得到 较好的解决,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方法容易犯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再加上党内和社会上的不良之风的影响,使这一问题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②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依据:对于这一问题,教材没有展开论述,学生理解起来会一定困难。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例证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事例中接受哲学的方法论。比较分析法,自主学习法。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PPT展示:荆人渡 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分析,导入新课 学生思考、回答 故事导入,让学生在故事情景中体味哲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曲是折的 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提问;阅读材料,思考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事物面临的挫折与困难。教师点评。从时间和性质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 思考、归纳 让学生在辩证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中体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为什么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PPT展示一些现象让学生判断是否新事物。然后教师释疑。 提示:不能从事物的大小 、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名称或名称来判断新旧事物 学生在新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归纳讨论、总结,并将新旧事物进行对比. 利用教材可读性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P64袁、张复辟的例子,并思考教材所提问题。PPT展示典例让学生领会为什么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并将新旧事物进行对比来理解这个问题。(1)新事物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竭力扼杀新事物。 回顾历史,追根索源分析比较 引导学生用社会现象印证所学理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方法论要求及应用 1、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归纳出其方法论要求。(1)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2)又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在曲折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2、理论联系实际。(PPT展示),在歌声中与学生共勉 观察我国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自身情况感悟体会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耐挫教育,实现本课的德育功能。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量变、质变的含义 1、PPY展示《荀子·劝学》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量变与质变。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比较量变与质变。并完成表格。(PPT展示)教师以水变成水蒸汽为例。 性质状态结果 量变 质变3、在对实验的分析中引出下一个问题。 欣赏、感悟诗句阅读教材,完成表格观察实验、体会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Flash短片和漫画,得出结论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展示愚人吃饼Flash)(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展示贪官漫画)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量变。(举例说明)(PPT展示)2、为使学生走出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的误区,设计两道问题学生思考:(1)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吗?(2)量变怎样引起质变?(举例说明,强调第二种形式,PPT展示Flash“田忌赛马”) 观察、体会经典名句,仔细品味思考、讨论、回答辨别 借助Flash和漫画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两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走出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的误区
方法论要求及应用 1、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基础上归纳出其方法论要求。(1)要脚踏实地积极做好量的积累(2)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2、引导学生总结一些能够反映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的一些经典诗词,并组织学生一起朗读《今日歌》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朗读诗歌,提高觉悟。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实现本课的德育功能
课堂小结 两个比较:“新旧事物的比较”和“量变与质变的比较”两个原理及方法论要求:“事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与“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结合板书设计进行课堂小结,直观明了,高度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课后作业 1、请用事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分析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请你谈谈如何认识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渐进式台独政策(老师介绍)? 巩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好今天所学的两个重要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实现知识的运用。
四、板书设计
前途是光明的(方向)
道路是曲折的(道路)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区别(定义)
联系(必要准备、必然结果、循环往复)
方法论要求:做好量的准备,反对急于求成
促成质变,反对优柔寡断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方法论要求: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