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生活与哲学》专题复习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是什么【高考考点解读】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观与方法论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阐释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即是什么,怎么样?⑵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阐释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即怎么看,怎么做?⑶世界观与方法论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离开世界观的单独的方法论,也没有离开方法论的孤立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如: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怎样: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世界出发。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⑴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①一般人的世界观是不自觉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⑵注意以下两个错误观点:①哲学就是世界观。╳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⑴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如心理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研究各自领域的运动变化的具体规律,而哲学则从这些具体规律中概括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⑵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②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轻视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是错误的。注意以下两个错误观点:①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②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③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总结:哲学是什么——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联系是( )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4、“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5、哲学的本义是指( )A、聪明 B、智慧 C、追求智慧 D、真理6、“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 )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7、“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请谈谈你的看法。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D 4、B 5、C 6、A二、非选择题:7、(1)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一门能使人聪明、启发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题目的说法有其正确的一面。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错误的、非科学的哲学,不仅不能使人聪明,相反还会把人们引入歧途。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它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能使我们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功。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考考点解读】一、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分歧是什么?⑶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存在和思维那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分歧b.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主要分歧。分别说明下列观点哪些属于可知论,哪些属于不可知论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可知论)2. 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不可知论)3. 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不可知论)4. 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不可知论)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二、唯物主义及其形态⑴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⑵唯物主义有哪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什么?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是什么?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⑵有什么合理性和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是什么?⑵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物质 = 具体物质形态合理性: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在本质上是正确的。②有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局限性:①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②它只是一种直观的想象和观测,缺乏科学依据,并没有真正揭示物质的本质;也很难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观点:物质 = 原子、分子合理性: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局限性:第一,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第二,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第三,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第四,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物质 = 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它不仅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主义,做到了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⑴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⑵唯心主义有哪两种基本形态?⑶如何看待唯心主义的作用?1.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⑴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是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里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如英雄、帝王等。如:“智子疑邻”中,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⑵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思想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封建迷信思想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上帝、神灵等主宰世界,这些都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超自然的“客观精神”。⑶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思维决定存在。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只要涉及到世界的本原问题,唯心主义确定无疑是错误的,而离开这个问题,唯心主义的许多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哲学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⑴哲学的两个对子是什么?⑵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什么?为什么形而上学与辩证法不能成为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中这“两个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其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②其联系主要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影响和制约。【基础知识训练】分别说明下列观点属于那种哲学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古代朴素唯物主义)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客观唯心主义)4.气者,理之依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5.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客观唯心主义)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7.“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8.“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9.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1.古印度“四根说” :地、火、水、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2.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相杂,以成百物。 (《国语·郑国》)(主观唯心主义)1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4.水是万物之原,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5.物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心主义)16.存在就是被感知 (主观唯心主义)17.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8.上帝创世说(客观唯心主义)19.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主观唯心主义)20.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主观唯心主义)21.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客观唯心主义)22.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心灵只是机械运动在人的身体上的一种现象或结果。(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3. 人的个性的不同,是由其身体决定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4. 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5.我思故我在(主观唯心主义)26.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7.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为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8. 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客观唯心主义)29.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主观唯心主义)30. 天命主宰人间世界(客观唯心主义)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练习题一、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3.在我们现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属于(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4.(07江苏政治)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二、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5.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6.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C.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弄清了世界的本原,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7.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闭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物是观念的集合 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8.下列说法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和派生物 ⑥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9.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10.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11.(07广东大综合)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部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12.(07山东文综)“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二、非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7分)(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6分)3、辨析题: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4、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声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1、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首先,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始终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2、(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分)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3分) (2)答: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分)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3分)3、答:(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4、(1)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一定形态的又反作用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2分)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4分)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4分)③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4分)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高考考点解读】哲学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时代是什么关系?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发作用于一定时代和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着时代的进程。2.真正的哲学与时代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着时代的步伐,指导着社会的变革。哲学的作用1.简要说明真正的哲学的作用。(注意结合前面的内容总结)⑴真正的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能够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睿智的看待生活和实践,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指导。⑵真正的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⑶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着时代的步伐,指导着社会的变革。2.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到什么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⑴哲学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⑵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⑶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其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⑴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需要指导自己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⑵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发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成为可能。因此,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成熟。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是什么关系?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但并不是二者的机械相加,而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创立的一种崭新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⑵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为什么?(可以通过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之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来认识这一问题。)不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旧包含着辩证法思想。3.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实现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指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是什么关系?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一方面是指它自身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因为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全部理论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指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与实践性是什么关系?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在历史观中把实践做为社会存和发展的根据,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离开实践就不能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活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3.了解、简要区别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⑴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果。⑵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⑶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⑷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练习题哲学与时代精神1.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哲学的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我国“十一五”峥嵘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回答1-2题。3.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的C.先进的哲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论D.哲学是与时俱进的一门学科4.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整合研究力量,优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配置,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重点扶持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集中全部力量解决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 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5.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由此可见( )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C.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理想楼阁D.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6.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 B.哲学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7.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9.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10.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伟大贡献是()A.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B.创立了唯物史观C.确立了辩证法的科学地位 D.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1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主要是因为它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批判吸收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C.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 D.是“改变世界”的哲学13.下列对马克思主义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区别是( )①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②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是辩证法③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的改革世界④旧哲学一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15.辩证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在于( )A.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后者不彻底B.前者坚持了辩证法,后者坚持了形而上学C.对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前者如实反映,后者歪曲反映D.前者看问题既唯物又辩证,后者看问题既唯心又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含义在于()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答案 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中国哲学优秀传统相结合 ④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人民所掌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非选择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任何哲学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理论来源是什么?(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练习题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关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