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承载生命安全之重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承载生命安全之重

资源简介

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承载生命安全之重
【背景材料】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它的顺利实施,必将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重要作用。3月2日,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有关情况,并表示将联手整顿食品安全。
【理论思考】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思考
1.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食品安全事关公众身体健康,该法的出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我国发展政治文明的具体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制定食品安全法》是国家针对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弱点给食品市场带来危害公民身体健康等不良后果而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 市场秩序与企业的社会责任。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也是企业实现营利目的的先决条件。因此,一方面,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完善市场规则。另一方面,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思考
1.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食品安全法》制定的过程中,就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发扬民主的过程,也是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是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其行使立法权的体现;明确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表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3.政府职能、原则及依法行政。《食品安全法》强调食品安全监管“权责一致”的原则,同时对相关部门的权责进行了明晰的界定。这要求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不越位” 、“不错位” 、“不缺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思考
1.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法》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思考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食品安全领域事故频发,特别是2008年发生的“三鹿事件”是《食品安全法》出台的客观依据。该法针对预防和处置“三鹿事件”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出的食品安全监管等的相关规定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必将有效指导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
2. 系统优化方法。《食品安全法》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通过法律的形式对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企业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安全监管和风险监测评估等各环节作了概括规定。这是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完整准确的认识。这是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的体现。
3.辩证否定的观点。制定颁行《食品安全法》是在《食品卫生法》基础上,在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强化责任等方面进行创新,是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的体现。
4.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0多年来,随着社会快速转型,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暴露了《食品卫生法》的诸多漏洞,《食品安全法》是在实践基础上制定的一部完整、系统的食品安全法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仍需不断完善。
5.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彰显了国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对人民生命健康负责的正确价值观。但在完善法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和食品企业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切实承担起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综合测试】
1.食品质量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据悉,卫生部等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分期分批对现行国家食品标准进行规范和提高,使国家食品标准的检测技术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
①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要求企业把社会责任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④要求企业依靠科技打造品牌和信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中国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围绕提高食品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制定政策措施,建立了涵盖食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重要监管制度。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③系统优化方法 ④抓主要矛盾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处长黄薇介绍说,“《食品卫生法》的立法是一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过程。”为使这部法律的审议更加贴近百姓、更具可操作性,2008年3月20日至4月20日,食品安全法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一个月的时间,收到意见11327件。广大民众反响热烈,很多人通过信件、网络、报纸积极进言献策。这种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主要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4. 全国人大常委会之所以面向社会征求教育改革规划意见,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行政机关工作的基本原则 ③正确认识来源于群众实践 ④只有站在群众立场上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国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科学与否和参与公众的素质密切相关。这
①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要求公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要求我国要不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④对公民参与政治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食品卫生法》对利益驱动下的违法行为也亮出利剑,规定除没收违法所得外,还处以最高多达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并吊销许可证;对监管失职、渎职行为也依据不同情况设置了相应处罚措施。这是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 B.司法手段 C.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
7.之所以存在利益驱动下的违法行为,原因在于
①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 ②企业以营利为目的 ③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 ④市场规则不健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食品卫生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这表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务院之间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务院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务院之间是隶属关系
D.国务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执行机关
9.“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章立制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企业等要切实负起责任,把监管制度落到实处。这说明实践是
A.认识的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D.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0.材料一 现有的关于食品的法律有13部,法规26部,却都没有对食品批发市场的规范。近年来,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但《食品卫生法》没有对食品安全源头——农产品种植养殖的规范。2008年4月开始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引发了大家强烈的反响。2009年2月28日,这部经历三年四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终获通过。
材料二 《食品卫生法》对监管部门和认证机构人员失职、渎职的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开除的处分;对县级以上各监管部门不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主要责任人应当引咎辞职。在食品安全显然将推动一场“问责风暴”。
材料三 2009年3月2日,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新闻招待会上指出,卫生部会同多个部门的专家对添加了OMP的蒙牛特仑苏牛奶进行研讨后认为,这一产品没有健康危害,但OMP不是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蒙牛公司进口并使用OMP没有事先申请批准,并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违反了新的《食品安全法》第63条和44条的有关规定。
(1)结合材料一,回答出台《食品安全法》的通过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2)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对政府官员进行行政问责的依据和意义。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应如何正确对待蒙牛特仑苏牛奶事件。
参考答案
DDCDB CDDD
10.(1)①一切从实际出发。近年来,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但我国还没有对食品安全源头规范化的法律,为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讨论出台《食品安全法》(草案),体现了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现有的关于食品的法律有13部,法规26部,却都没有对食品批发市场的规范。近年来,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因此,需要出台一部《食品卫生法》,这体现了这一点。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08年4月开始,向大家征求意见,讨论出台《食品安全法》(草案),建立起食品安全评估、不安全食品召回等制度体现了该观点。(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依据: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依法行政;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意义:有利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更加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等。(如果有学生从其它方面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可以适当给分)
(3)①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蒙牛特仑苏牛奶事件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国家必须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食品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维护食品安全生产秩序,对此类事件进行严厉打击,以维护正常的食品市场秩序。②加强道德建设。此类事件违背市场交易应遵循的诚实信用的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注重道德建设,使人们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高度,从而认识此类现象的危害,自觉加以抵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