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框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框 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的兴起与发展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位于南亚次大陆的____、__ __流域,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__ __的条件十分优越。
(2)__ __的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进入文明时代。
(3)__ __的入侵: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
2.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1)产生时间:____进入印度后。
(2)基本内容
等级 名称 包含的社会阶层 职权与义务
第一等级 __ __ 祭司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__ __ 由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__ __ 广大的农民、牧民、商人 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__ __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3)主要特点:不同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
之间不得____。
(4)重要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
3.佛教
(1)产生背景
①____激化了社会矛盾,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____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
②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产生时间、地区: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3)创始人:__ __,后来被人们称为__ __。
(4)教义
①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②宣扬“__ __”,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5)传播路线

◆思维延伸
佛教的主张与种姓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种姓制度鼓吹不平等的社会等级是天生的,每个等级之间都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以此来维护婆罗门贵族的特权。佛教反对等级制度,宣扬“众生平等”,主张社会上的不同种姓只是由不同的职业分工造成的,而不是天生如此,认为通过修行人人都能达到“极乐世界”。

一、选择题
1.来自中亚,侵入古代印度并征服了当地居民的是(  )
A.希腊人 B.苏美尔人 C.波斯人 D.雅利安人
2.下图所反映的制度是(  )
A.宗法制度
B.郡县制
C.种姓制度
D.分封制
3.如果你是一名古代印度的商人,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的划分,你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在一部反映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电影中,出现了以下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5.下列有关古代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代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上,与现在印度的疆域一致
B.印度河和恒河流经古代印度
C.公元前3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D.印度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
6.阿育王在印度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根据你对古印度的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阿育王相信“灵魂不死”,他可以一直统治印度
B.阿育王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C.阿育王祭天地之神来祈求风调雨顺
D.阿育王爱上了一个平民女子并娶她为妻
7.“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
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摩奴法典》
人物 自我介绍
甲 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
乙 我掌握神权,负责从事祭祀活动
丙 我是一位军人,把持着国家的军事大权
丁 我从事社会上最脏、最累的活动

材料二  宣扬“众生平等”……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1)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反映的是哪个地方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表格中人物的描述,指出他们在这一制度中所处的等级名称,并据此说明古代印度社会存在的问题。



(2)材料二是哪一宗教的教义?该宗教的创立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有何联系?


答案
1.古代印度的兴起与发展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位于南亚次大陆的__印度河__、__恒河__流域,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__农业__的条件十分优越。
(2)__城市国家__的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进入文明时代。
(3)__雅利安人__的入侵: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
2.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1)产生时间:__雅利安人__进入印度后。
(2)基本内容
等级 名称 包含的社会阶层 职权与义务
第一等级 __婆罗门__ 祭司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__刹帝利__ 由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__吠舍__ 广大的农民、牧民、商人 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__首陀罗__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3)主要特点:不同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
之间不得__通婚__。
(4)重要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
3.佛教
(1)产生背景
①__种姓制度__激化了社会矛盾,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__婆罗门__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
②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产生时间、地区: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3)创始人:__乔达摩·悉达多__,后来被人们称为__释迦牟尼__。
(4)教义
①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②宣扬“__众生平等__”,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5)传播路线

◆思维延伸
佛教的主张与种姓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种姓制度鼓吹不平等的社会等级是天生的,每个等级之间都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以此来维护婆罗门贵族的特权。佛教反对等级制度,宣扬“众生平等”,主张社会上的不同种姓只是由不同的职业分工造成的,而不是天生如此,认为通过修行人人都能达到“极乐世界”。

一、选择题
1.来自中亚,侵入古代印度并征服了当地居民的是( D )
A.希腊人 B.苏美尔人 C.波斯人 D.雅利安人
2.下图所反映的制度是( C )
A.宗法制度
B.郡县制
C.种姓制度
D.分封制
3.如果你是一名古代印度的商人,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的划分,你属于( C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在一部反映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电影中,出现了以下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D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5.下列有关古代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古代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上,与现在印度的疆域一致
B.印度河和恒河流经古代印度
C.公元前3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D.印度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
6.阿育王在印度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根据你对古印度的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阿育王相信“灵魂不死”,他可以一直统治印度
B.阿育王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C.阿育王祭天地之神来祈求风调雨顺
D.阿育王爱上了一个平民女子并娶她为妻
【解析】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制作木乃伊,A项错误;古印度人不信仰天地之神,C项错误;古代印度社会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国王与平民不能通婚,D项错误;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修建佛寺、佛塔,说明他是虔诚的佛教徒,B项正确。
7.“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B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
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摩奴法典》
人物 自我介绍
甲 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
乙 我掌握神权,负责从事祭祀活动
丙 我是一位军人,把持着国家的军事大权
丁 我从事社会上最脏、最累的活动

材料二  宣扬“众生平等”……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1)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反映的是哪个地方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表格中人物的描述,指出他们在这一制度中所处的等级名称,并据此说明古代印度社会存在的问题。
【答案】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甲:吠舍;乙:婆罗门;丙:刹帝利;丁:首陀罗。说明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贵贱分明。
(2)材料二是哪一宗教的教义?该宗教的创立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有何联系?
【答案】佛教。联系: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