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质量评估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尼罗河流域进入文明时代是在( )A.约公元前2500年 B.公元前18世纪C.约公元前3500年 D.公元前3100年2.《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出自下列哪一文明古国( )A.古代中国 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 D.古代埃及3.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的内容判断,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是( )司母戊鼎A.商朝文字 B.商朝青铜器C.西周文字 D.西周青铜器4.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给人民带来了灾难B.加快了统一的步伐C.加剧了分裂,无任何进步影响D.有利于人才的交流5.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中期,召集诸侯举行会盟成为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C.宋襄公 D.楚庄王6.至于所谓“王臣”,在名义上诸侯确是周王的臣,事实上诸侯对王室只履行简单的几项义务,大致不过按期缴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王畿内的灾患而已。上述材料描述分封制的( )A.目的 B.内容 C.作用 D.演变7.与同时期其他各国的改革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奖励农耕③奖励军功 ④建立县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④8.下列诸侯国中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9.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甲说:相传他有弟子约三千人B.乙说:他提出了“仁”的思想C.丙说:他是政治家,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D.丁说:他崇尚“自然”,主张“无为”10.下列关于老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鲁国人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D.其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中11.“陶片放逐法”中具有投票权的是( )A.全体的公民B.全体成年的男性公民C.世代居住雅典的公民D.所有希腊公民12.公元前某成年男子在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出现在( )A.古代雅典 B.古代中国C.古代印度 D.古巴比伦王国13.下列对亚历山大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它是由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建立的②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③它的都城是巴比伦④它的民主制度非常发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14.东汉时期,中国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大秦就是古代的( )A.雅典 B.古希腊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15.成为近代欧洲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 )A.《汉谟拉比法典》B.陶片放逐法C.罗马法D.《十二铜表法》16.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两河流域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17.某班同学以话剧的形式再现了古代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它是(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姻的殿堂”18.李明向朋友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其中错误的有( )①国王桀残暴无度,导致西周灭亡②周武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③禹继位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④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镐A.①②③ B.②③C.①③④ D.①④19.恩格斯曾指出:“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由此判断该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C.基督教 D.伊斯兰教20.下列有关古希腊文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B.《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C.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D.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喜剧之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21.小组合作讨论是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方式。八年级(6)班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为主题的合作讨论,请你参与。(14分)材料一 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希腊 在____________当政期间,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____________是当时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__________王国所灭。伴随着____________的东征,希腊文化对外传播开来。古罗马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____________是当时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____________年,罗马共和国被____________所取代。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476年,______________灭亡,但是罗马文化却对外传播开来。材料二 拉丁语及其衍生出的主要语种 拉丁语 意大利语 法语 西班牙语面包 panis pane pain pan三 tres tre trois tres材料三 美国国会表决通过法律 里约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1)将表格内横线的空白处填写完整。(8分) (2)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在本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1分)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谈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在哪些方面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3分)(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结合本次讨论的主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在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中,卡尔爷爷和小男孩拉塞尔乘坐飞屋,在经历了奇异的南美洲之旅后,又沿着北纬30°开始了神奇的古代亚非之行。下面是他们在此次亚非之行中所记的日记的部分内容。内容一 我们看到一条长河,此时正是这条河流洪水泛滥的时期。可奇怪的是,这里的人们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反而兴高采烈……内容二 我们看到两条并行奔腾的河流,河岸建有许多农业灌溉工程;这个国家最大的城市中,有神庙、宫殿,还有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内容三 这个国家的人们修筑堤坝,引水灌溉农田,种植棉花;城市中有许多寺庙,人们用数字符号记账……内容四 今天,我们来到仰慕已久的国度,这里……(1)你知道内容一中描述的是哪个国家的景象吗?为什么洪水泛滥时,这个国家的人们反而兴高采烈?(3分) (2)看了内容二,你知道他们看到的地区是哪一文明的发祥地吗?请列举一项这一地区沿用至今的文明成就。(3分) (3)内容三中记述的寺庙是哪一宗教的建筑?其创始人是谁?该国国内用于区分人等级的制度叫什么?(3分) (4)在内容四中,他们记录下了在这个国家看到的景象。这个国家在自然环境方面与前面三则内容中提到的国家有着共同的特征,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4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材料二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对立双方互相转化,还主张“无为”。材料三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还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材料四 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刑罚镇压人民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1)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分别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代表人物及学派。(4分) (3)当时各派思想家都四处游说,但大多未受到重用。写出材料四的代表人物及学派。这一流派的主张为什么受到当时一些统治者的青睐?(6分)2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10分)图1 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代表图2 雅典学院(1)上面的两幅图分别记录了什么历史现象?(4分) (2)两幅图所描述的景象有何共同之处?产生这种社会氛围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摘自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摘自《战国策》(1)上述材料评述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孝公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事实证明,该事件有何历史影响?(4分) (3)该史实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第一单元质量评估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尼罗河流域进入文明时代是在( C )A.约公元前2500年 B.公元前18世纪C.约公元前3500年 D.公元前3100年2.《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出自下列哪一文明古国( B )A.古代中国 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 D.古代埃及3.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的内容判断,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是( B )司母戊鼎A.商朝文字 B.商朝青铜器C.西周文字 D.西周青铜器4.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C )A.给人民带来了灾难B.加快了统一的步伐C.加剧了分裂,无任何进步影响D.有利于人才的交流5.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中期,召集诸侯举行会盟成为霸主的是( A )A.齐桓公 B.晋文公C.宋襄公 D.楚庄王【解析】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举行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6.至于所谓“王臣”,在名义上诸侯确是周王的臣,事实上诸侯对王室只履行简单的几项义务,大致不过按期缴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王畿内的灾患而已。上述材料描述分封制的( B )A.目的 B.内容 C.作用 D.演变【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即周王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定期朝觐周王,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王作战。故材料描述分封制的内容。A项不符合题意,分封制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C项不符合题意,分封制的作用是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D项不符合题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是分封制的演变。7.与同时期其他各国的改革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A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奖励农耕③奖励军功 ④建立县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④8.下列诸侯国中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D )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春秋五霸在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说法:一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为韩、赵、魏三个国家,他们与原来的秦、楚、燕、齐并称为“战国七雄”。题干中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齐、楚。9.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D )A.甲说:相传他有弟子约三千人B.乙说:他提出了“仁”的思想C.丙说:他是政治家,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D.丁说:他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解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的是老子。10.下列关于老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鲁国人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D.其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解析】老子,春秋末期楚国人。11.“陶片放逐法”中具有投票权的是( B )A.全体的公民B.全体成年的男性公民C.世代居住雅典的公民D.所有希腊公民【解析】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12.公元前某成年男子在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出现在( A )A.古代雅典 B.古代中国C.古代印度 D.古巴比伦王国13.下列对亚历山大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B )①它是由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建立的②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③它的都城是巴比伦④它的民主制度非常发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亚历山大帝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统治,排除④。14.东汉时期,中国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大秦就是古代的( C )A.雅典 B.古希腊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15.成为近代欧洲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 C )A.《汉谟拉比法典》B.陶片放逐法C.罗马法D.《十二铜表法》16.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A )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两河流域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解析】四大文明古国从西向东的顺序为位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位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位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位于黄河流域的古中国。故考察顺序为①④②③。17.某班同学以话剧的形式再现了古代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它是( A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姻的殿堂”【解析】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主要是祭祀,掌握神权;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官吏组成,把持国家的军事和行政大权;第三等级是吠舍,是广大的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要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是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人,他们基本没有什么权利。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不得通婚。A项错误,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并不是“唯我独尊”的。18.李明向朋友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其中错误的有( C )①国王桀残暴无度,导致西周灭亡②周武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③禹继位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④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镐A.①②③ B.②③C.①③④ D.①④【解析】①错误,国王桀残暴无度,导致夏朝灭亡。③错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④错误,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周武王灭商建周,定都镐。19.恩格斯曾指出:“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由此判断该宗教是( C )A.佛教 B.道教C.基督教 D.伊斯兰教【解析】公元1世纪,居住在西亚巴勒斯坦一带的犹太人被罗马征服。遭受残酷压迫的犹太人多次发动起义,但屡屡失败。被镇压的民众感到绝望,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渴望他来拯救自己脱离苦难。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这种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被称为“基督教”。20.下列有关古希腊文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B.《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C.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D.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喜剧之父”【解析】埃斯库罗斯被誉为“悲剧之父”,“喜剧之父”是阿里斯多芬。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21.小组合作讨论是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方式。八年级(6)班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为主题的合作讨论,请你参与。(14分)材料一 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希腊 在____________当政期间,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____________是当时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__________王国所灭。伴随着____________的东征,希腊文化对外传播开来。古罗马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____________是当时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____________年,罗马共和国被____________所取代。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476年,______________灭亡,但是罗马文化却对外传播开来。材料二 拉丁语及其衍生出的主要语种 拉丁语 意大利语 法语 西班牙语面包 panis pane pain pan三 tres tre trois tres材料三 美国国会表决通过法律 里约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1)将表格内横线的空白处填写完整。(8分)【答案】伯里克利 公民大会 马其顿 亚历山大元老院 公元前27 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2)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在本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1分)【答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政治。(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谈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在哪些方面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3分)【答案】文化:文字上的贡献、现代奥运会。政治:民主政治。(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结合本次讨论的主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答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在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中,卡尔爷爷和小男孩拉塞尔乘坐飞屋,在经历了奇异的南美洲之旅后,又沿着北纬30°开始了神奇的古代亚非之行。下面是他们在此次亚非之行中所记的日记的部分内容。内容一 我们看到一条长河,此时正是这条河流洪水泛滥的时期。可奇怪的是,这里的人们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反而兴高采烈……内容二 我们看到两条并行奔腾的河流,河岸建有许多农业灌溉工程;这个国家最大的城市中,有神庙、宫殿,还有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内容三 这个国家的人们修筑堤坝,引水灌溉农田,种植棉花;城市中有许多寺庙,人们用数字符号记账……内容四 今天,我们来到仰慕已久的国度,这里……(1)你知道内容一中描述的是哪个国家的景象吗?为什么洪水泛滥时,这个国家的人们反而兴高采烈?(3分)【答案】古代埃及。原因:洪水退后留下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2)看了内容二,你知道他们看到的地区是哪一文明的发祥地吗?请列举一项这一地区沿用至今的文明成就。(3分)【答案】古代西亚(或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七天一星期制度、腓尼基字母文字等。(答出两点即可)(3)内容三中记述的寺庙是哪一宗教的建筑?其创始人是谁?该国国内用于区分人等级的制度叫什么?(3分)【答案】佛教。乔达摩·悉达多。种姓制度。(4)在内容四中,他们记录下了在这个国家看到的景象。这个国家在自然环境方面与前面三则内容中提到的国家有着共同的特征,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4分)【答案】古代中国。理由:古代中国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都邻近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地势平坦。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材料二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对立双方互相转化,还主张“无为”。材料三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还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材料四 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刑罚镇压人民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1)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答案】孔子。仁。(2)分别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代表人物及学派。(4分)【答案】材料二:老子,道家。材料三:孟子,儒家。(3)当时各派思想家都四处游说,但大多未受到重用。写出材料四的代表人物及学派。这一流派的主张为什么受到当时一些统治者的青睐?(6分)【答案】韩非,法家。原因:当时统治者变法图强,想要强化国君权力;战争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而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2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10分)图1 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代表图2 雅典学院(1)上面的两幅图分别记录了什么历史现象?(4分)【答案】中国的百家争鸣和雅典哲学的活跃。(2)两幅图所描述的景象有何共同之处?产生这种社会氛围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答案】共同点:不同派别的思想家相互讨论、辩论的场面,反映了一种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社会氛围。原因:中国是因为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客观上提供了自由的社会环境;雅典则是确立了民主政治,优越的政治制度为公民的思想与言论自由提供了政治保障。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摘自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摘自《战国策》(1)上述材料评述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4分)【答案】商鞅变法。战国时期。(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孝公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事实证明,该事件有何历史影响?(4分)【答案】肯定态度。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之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该史实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改革能促进经济发展,是富国强兵的有效途径。(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