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河北滦县 郭张伟【背景材料】一.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影响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次贷危机开始于2007年4月,市场感受其冲击始于2007年7、8月。2008年6月,开始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经济增长下滑过快,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一)税收政策1.2008年7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将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2. 2008年10月9日,国务院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3. 2008年10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2009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4. 2008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暂免征收个人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税。5.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拉动内需10措施和4万亿元投资计划,包括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二)利率政策2008年9月15日、10月8日、10月29日、11月26日、12月23日,央行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2008年9月15日、10月8日、11月26日、12月23日,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三)其他宏观经济政策1.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即“保增长”)。 2. 2008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3. 2008年10月22日,财政部、央行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居民购房。4. 2008年10月23日,央行加大对小企业贷款扶持力度,四季度将单独统计。5.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拉动内需10项措施和4万亿元投资计划,包括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6.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7. 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轻纺企业扶持力度。 8. 2008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首要任务。9. 2008年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5项重大任务。10. 2008年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争取明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股票市场运行。11.从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广家电下乡政策。12. 2008年12月27日,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全面部署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四项措施。会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理论分析】一.经济常识知识1.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加强宏观调控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我国安排10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安排4万亿元资金启动内需,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坚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促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经济发展粗放,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大。我们在加大力度保增长的同时,要重视提高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快发展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在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4.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面对2009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建立完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就业评估机制和就业监测机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就业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发挥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作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5.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我国安排4万亿元政府投资,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央行连续四次降息,鼓励投资,增强居民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7.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8.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扩内需、保增长,最大潜力在农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首要任务,并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十字方针: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明确了旨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系列措施。 9.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二、哲学常识知识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3.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要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实现保增长的目标。4.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能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5.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实现保增长的目标,要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6.事物的数量不变,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在事物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事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也能促进事物性质的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主要矛盾规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实现保增长的目标。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9.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10.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当中,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实质上是各国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的一次重新分配。只要我们抓住这次危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就能在世界范围内为我国赢得更大的舞台。11.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中国政府和人民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危机,用行动诠释2008年初“两会”时温家宝总理斩钉截铁的承诺——“事不避难,勇于承担,奋勇向前”。12.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需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需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面对突入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国内深层次矛盾加剧呈现……外部因素的变化远远超出预料,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为此,我们必须制定完备的措施,沉着应对。三、政治常识1.实现保增长的目标,要履行国家职能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国家要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国际交往职能,调整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税制改革,发展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国家机关的性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在执行国家职能过程中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在金融危机的困难时刻,我国高度关注民生、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城乡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面对各种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保证了国家的各项事业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4.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目标,必须加强国际交往,开展国际合作。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2008年12月19日,上海市政协等单位举办了“金融危机、经济转型、沪港发展”研讨会。两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金融界人士以及政协委员就如何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积极献计献策。一.选择题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安排4万亿元资金启动内需。回答1~3题。1.财政资金之所以能扩大内需是因为( )A.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B.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社会总供给C.财政支出——货币购买力——社会总需求D.财政支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客观实际情况是许多事实的总和B.客观实际情况是多方面事实的总和C.改造世界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改造主观世界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措施是在( )①进行经济调节②进行社会管理③依法行政④进行监督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金融危机的寒流一步步向实体经济侵袭,经济衰退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回答4~5题。4.面对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未雨绸缪,见事早、行动快,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政策重点,保持了中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基本面。能够有力保证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保持较好的宏观调控措施有( )①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②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③调降低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促进商品进口④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国家基础设施建设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③办事情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事物结构在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推动事物的发展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6.材料一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2008年和2009年为预测值)材料二 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国,世界经济陷入寒冬。引发许多国家恐慌。经济何时复苏,并不仅仅取决于政府飞对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的信心。材料三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措施,转变宏观经济政策,从国内外引进优势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应对挑战中转“危”为“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常识分析在经济复苏中增强人们信息的重要性。(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在应对挑战中转“危”为“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 3.C 4.B 5.D 二.非选择题6.(1)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迅速下降。(2)①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增强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③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正确预期。(3)①政府要履行经济职能,制定推动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②政府要履行文化职能,发展科技事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政府要履行交往职能,发展对外技术贸易,引进国外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