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文综高考复习及预测湖南省郴州市嘉禾一中教研室 罗石文 424500(邮编) 一、热点背景:2009年3月28日是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自治区28日上午10时在拉萨举行庆祝大会,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走向阳光——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文艺晚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与首都各界近千名群众一同观看了演出。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由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组成的农奴主阶级对广大农奴和奴隶进行极其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西藏人民灾难深重、生存维艰,西藏社会陷入极度贫穷落后和封闭萎缩的状态。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3月28日确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是西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一天是西藏人权史上、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转折。50年沧桑巨变忆历史壮举,50载奋斗征程写壮丽篇章。5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胡锦涛强调,要把思想上的弦绷得紧而又紧、把各项工作做得实而又实,同时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筑牢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固长城,推进西藏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二、知识链接:(一)政治学科:1、经济常识:(1)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开放性的特征。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西藏和祖国各地应该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推动西藏经济的发展。按照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积极推动西藏经济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西藏经济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4)国家的宏观调控。(5)财政的巨大作用。2、哲学常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内外因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3、政治常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人民是国家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中共的地位、作用、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我国处理对外关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历史学科:西藏自古即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从唐至清,汉藏两族的交往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中国历代政府在西藏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西藏人民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对于近代以来外国殖民者的侵略和统治始终进行了艰苦而英勇的反抗斗争;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所起的积极作用。(三)地理学科:西藏的自然、区域和文化特征,西藏的资源。西藏自治区面积 120万平方公里,首府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并有古迹布达拉宫,保存了灿烂的藏文化。西藏属西部开发的省份之一。青藏高原由于地势很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农作物主要为青稞。有天然牧场,牦牛号称“高原之舟”。毛纺织业中心:林芝。西藏地区位于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地热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持西藏建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了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加强了西藏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国家在青藏高原的青海省辖区内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是对西部开发和保护并举的重大举措。青藏铁路的修建大大改善了西藏的交通条件,进一步加强了西藏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三、创新练习:西藏自治区面积 120万平方公里。西藏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首府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并有古迹布达拉宫,保存了灿烂的藏文化。西回答1-4题:1.“日光城”拉萨属于( )A.自然景观 B.物质文化景观 C.精神文化景观 D.旅游文化景观2.在现代旅游中,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 ) A.探亲访友 B.娱乐消遣C.科学研究D.调研采风3.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①气候高寒缺氧②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低③交通不便④旅游环境的承载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拉萨的城市建筑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该宗教传入我国的文化扩散方式属于( ) A.迁移扩散 B.刺激扩散 C.等级扩散 D.传染扩散民族问题关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历来是统治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回答5-8题。5.下图是清朝乾隆帝颁赐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与之相联系的重大历史现象是:?A.西藏与内地经济技术交流的密切B.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 C.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D.当时西藏地区封建迷信盛行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的民族原则是? A.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B.改革开放 C.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D.区域自治7.9世纪中期出现的“长庆会盟”表明??A.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B.契丹“蕃汉分治”政策的成功??C.北宋与辽对峙局面的形成????? D.南宋和金对峙局面从此确立8.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协议,这标志着?①西藏获得和平解放②中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③西藏自治区正式建立④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2009年3月28日,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办公厅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走向阳光――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文艺晚会”在北京举行。晚会展现了50年来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回答9-10题:9.藏族艺术家才旦卓玛以一曲《翻身农奴把歌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翻身农奴获得新生的喜悦。下列对废除封建农奴制说法错误的是:A.彻底埋葬封建农奴制、完全解放西藏百万农奴,是西藏历史上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B.是世界废奴运动的重要里程碑,是国际人权事业的重大进展,为西藏的发展繁荣开辟了崭新的道路。C.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掀开了西藏历史崭新的一页。D.从此西藏和平解放了。10.50年来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其基本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原则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11. 早在1950年,毛泽东主席就指示进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问题两件事”,“要认真执行民族和宗教政策,尊重宗教信仰和藏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体现了 ①宗教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③必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④我国公民的信教自由权利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0年沧桑巨变,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当前,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政通人和,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回答12-13题:12. 西藏50年沧桑巨变其原因有①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西藏繁荣发展提供了保障②西藏百万农奴成为了主人③我国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④我国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3.马克思指出:“只有当实际日常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马克思的这个论断表明了A. 宗教是实际日常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真实反映B.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能成为有组织的社会力量C.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有规律的D.宗教有调整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安定的作用14.材料一: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13280名各族各界代表参加了庆祝大会。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大会上作了讲话。他说,西藏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一定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一定要维护国家安全和西藏稳定,我们一定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材料二: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5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西藏的经济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以交通为例,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如今,以公路建设为重点,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协调发展,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1)简要分析在西藏地区发展航空交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2)新中国是怎样解决和处理西藏问题的?(3)分析说明党和政府重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学依据。(4)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怎样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15.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唐卡”是西藏人民传统的艺术品,一般挂在墙壁上,表示吉祥幸福之意现珍藏于西藏博物馆的明代“孔夫子讲学”唐卡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中央绣有孔子披袈裟讲学的形象,四周则是藏传佛教和儒学人物的绣像,画面生动有趣,人物形态逼真传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魂宝。?(1)“孔会子讲学”唐卡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二? 自公元634年开始,至公元846年吐蕃王朝瓦解,在这213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唐朝和吐蕃之间使臣来往不少于191次,吐蕃使团来唐125次。唐朝使团入藏66次。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三 元朝中央曾于1268年.1287年和1334年三次派官员在西藏大规模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联成通往大都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制度(“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元朝时有专人负责驿站交通事宜.规定驿道沿途居民负责传送公文,供给马匹,供应来往官员食宿)。驿站的建立,使西藏的驿道更加畅通和完善,更加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中国西藏新闻网》?(2)试用唐朝有关史实说明汉藏人民友好交往的具体表现。??(3)元、明、清三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明显加强,试用有关史实予以说明。??(4)比较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元朝时西藏地区“乌拉”制度的建立有何积极意义? ?(5)?例举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材料四: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地区的壁画、堆绣、藏戏等文化瑰宝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藏文化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她成为人们认识西藏、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6)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7)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发展藏文化的意义。参考答案:1.B 2.B 3.C4.A5.B 6.C7.A?8.A9. D10. D?11. C12. A13. C14.(1)有利:空气洁净,能见度好;对地面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不利:地势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天气多变,气流不稳定。(2)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一五”期间,修筑三条进藏公路,即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加强西藏与外部的交通。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和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西藏各族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和西藏的主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3)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西藏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②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中央财政对西藏地区的支持力度,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4)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②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的和谐民族关系;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稳定行为。15.(1)①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②儒学文化影响深远;③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长庆会盟”。(3)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关系密切,对西藏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明朝加强对西藏管理,派驻卫所,建立僧官制度;清朝建立对达赖、班禅中央政府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建立“金瓶掣签制度”。?(4)重要变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此后一直归中央政府统一管辖。?积极意义:保障了驿道的畅通,有利于元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有利于西藏与内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5) 早在公元前,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密切联系。到唐朝,藏汉双方通过王室间的联姻、会盟,在政治上形成了团结友好的亲谊关系,在经济和文化上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最终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元朝皇帝设置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1644年,清王朝取代了明王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治理。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的民国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领土的一部分。???(6)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经济和交通等因素影响着藏文化的传播,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建立了藏文化与外界之间新的具体联系。?(7)①发展藏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②发展藏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合作;③发展藏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④发展藏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